在中国,中山路是很常见的路名,全国200多个城市都有。然而,国内却一条泽东路都没有,反而是国外有两条毛泽东大道。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有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背景。
留在西柏坡的感人真相
最早的中山路,出现在1925年的广州。孙中山逝世时,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中的道路、公园、学校以“孙中山”命名。广州除了中山路,还有中山大道。
最有名的南京中山路,是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其后,全国各地许多城市相继将原有或新建、改建的重要道路用中山路命名。
孙中山作为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用他的名字命名道路自然是一件好事。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为中国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永垂不朽的功绩,然而,国内为什么没有街道以毛主席的名字命名呢?真相就在西柏坡。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第五条就是没有泽东路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六条规定呢?这还要从一次会议说起。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主席一进会场便提出批评:“开会不要挂我们的画像,这样不好,应该挂马、恩、列、斯的照片。”于是,第二天就只挂了四位国际伟人的像。
可大家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又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挂在两旁,结果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就这样,毛主席提出了“六不”规定,这些规矩虽然没有写进会议决议,但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毛主席不仅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对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样的境界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尊敬。
国外的两条毛泽东大道
毛主席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在国外也拥有很多“粉丝”,比如:
会背诵毛主席语录、纹有毛主席的图像的拳王泰森: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能说出毛主席某段语录出自《毛泽东选集》的第几卷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我整个一生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两个国家为纪念毛主席,建设了“毛泽东大道”。
最早的“毛泽东大道”在柬埔寨,位于其首都金边,是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倡议修建的,1965年3月动工,同年8月底建成,全长5公里,是穿越金边市西南部最长、最宽的一条街道。
在非洲也有一条“毛泽东大道”,位于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由市中心向东通往马普托湾方向,宽约40米,长约两公里,街道两边有枝叶茂盛的刺槐,街心是绿化隔离带。
为中国共产党人立规矩,让国内“不以人名作地名”,说明了毛主席的境界之高;国外多个国家的首都自发以毛主席的名字命名街道,彰显了毛主席的影响之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毛主席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化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