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名人太多,杜月笙选“祖宗”时犯了难,还是章太炎有办法


中国人的根祖观念很重,有了出息后,不仅想着荣华富贵,也想着光宗耀祖,如果祖先不够阔气,那就请人帮自己找一个有名望的“祖宗”。这种风气在民国时期最浓。
找“祖宗”是一件技术活,既要有名气,还要有地位、有口碑,当过皇帝最好,此次是宰相、将军,或者青史留名的一代大家,总之得让自己脸上有光。
当然,闹出笑话的也不少。袁世凯要当皇帝时,也想找个阔点的祖宗,找来找去,找到了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的家世倒是不错,四世三公,可结局都很难看。
于是,有高人给他找到了袁崇焕当祖先,这个袁大将军是抗清名臣,挺符合袁世凯当时的身份,因此,袁世凯就自称袁崇焕之后。
不过,袁崇焕也罩不住他,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就下台了,不久便一命呜呼。袁世凯恐怕没想到,到了后代,他的名气比那几位“祖宗”都要大,根本用不着沾他们的光。
除了袁世凯,民国时期的黑帮老大杜月笙也闹出过笑话,他为了给自己找“祖宗”大费周章,还请来了国学大师章太炎,最后的结果也令人啼笑皆非。
杜月笙找“祖宗”犯难
杜月笙是一位传奇人物,青红帮老大,垄断了法租界鸦片提运,担任过公董局华董,坐上了华人在法租界的最高位置,还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杜月笙帮蒋介石屠杀过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也曾筹集大量物资,送到抗日后援会,并拒绝过日本人的拉拢。杜月笙是一个有能力的多面人,不过再有能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

1888年,杜月笙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商庆国养育。后来,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走上了黑社会的道路。
杜月笙“功成名就”后,发现自己的家世实在一般,没有一点“豪门”气。那就往上找吧,他一遍修祠堂,一边找“祖宗”,但总找不到合适的。
姓杜的皇帝倒是有,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名气太小;杜康名气倒是大,但毕竟是传说里的人物,一说起来还是酿酒的,不合适。
杜月笙的御用文人们找遍史书,终于又找到两位,晋代的杜预,是大名鼎鼎的灭吴统帅,可是距今年代太远,中间得造好多祖宗。唐代的杜如晦,一代名相,很拿得出手,可是“晦”字太不吉利。
最有名气的文人就是杜甫、杜牧了,可是杜甫一辈子不走运,杜牧也曾是个不得志的浪荡公子。
大师出手,不同凡响
无奈之下,杜月笙想到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学问大,名气也大,弟子都是黄侃、钱玄同、鲁迅这种级别的。
章太炎与杜月笙算是故交了。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租界犯过事,杜月笙靠自己的面子摆平了此事。杜月笙在此后曾以学生之礼拜访章太炎,并悄悄的把大额银票塞到茶杯底下,既给了大师好处,又给了大师面子。

大师出马自然不同凡响。章太炎告诉杜月笙,杜氏的先祖杜伯,是周宣王的大臣,尧之九子丹朱的后裔,咱们要认就认尧帝。出去一说,自己的祖宗是“三皇五帝”之一,多有面子。
当然,尧帝毕竟太过遥远,需要个过度的人物。最后章大师“考证”的结果是,“杜之先出于帝尧”,其“直系祖先为北宋名臣杜衍”。
杜衍担任过御史中丞、同平章事、枢密使等职,还是太子太师,被封祁国公。杜衍不仅官大,诗、书都很受推崇,名字也不“晦气”,宋代离得也近,实在是理想的“祖宗”人选。
这还不算完,章大师还在家谱中称颂杜月笙为“任侠”,“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侠皆宗之”。
唉,该说章大师斯文扫地呢,还是不拘小节呢?
杜家祠堂的万人典礼
有了章大师做背书,杜月笙的底气就更足了。1931年的杜家祠堂建成之后,他把京剧界名角能走得动的都请来了,总共57位名角,集合了老中青三代。

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规格之高,排场之大,堪称空前绝后。几万人的仪仗队由六个大队组成,国民党政要送的牌匾,排成长长的队伍,以蒋介石送的《孝思不匮》最为显眼。
为了典礼,搭起了五丈高的五彩牌楼,新筑了6尺宽、5里多长的杜高路。陆海军、公安局西乐队等负责奏乐,要塞司令部在附近鸣礼炮21响。
中外来宾达1万多人。杨虎以国民政府中将参军身份代表蒋介石道贺,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等人的代表致祭。典礼的总务主任是虞洽卿和黄金荣,剧务主任是张啸林,卫生主任是王晓籁、庞京周,招待主任是袁履登,都是当时的大佬。
这场堪称豪华的“闹剧”,从章太炎的“大胆求证”开始,到万人庆典达到高潮,真令人啼笑皆非。物换星移几度秋,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有杜家祠堂静静的看着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