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他爸为啥不能做老乡?背后的潜规则让皇帝也无奈


汉高祖刘邦是值得每个华夏儿女铭记的人,他开创的大汉,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二个文明灿烂期,从此华夏族被称为汉族。刘邦作为第一个平民皇帝,结束了从夏商周到秦朝的氏族贵族时代,告诉世人:皇帝非天命,有德可居之。
毛主席在点评历代帝王时认为,“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毛主席举例子说:
“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刘邦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听得进别人的劝谏,二是粗中有细,注意细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刘邦对自己故乡的纠结。
袁世凯称帝后,曾认明末名将袁崇焕为祖宗;隋文帝杨坚称帝后,曾认东汉名臣杨震为先祖。朱元璋即位后,还有不少好事者“考证”朱元璋与宋代大儒朱熹有没有血缘关系。在古代,即便是皇帝,也要重视亲缘和乡土,那刘邦和自己的父亲为何不是一个故乡呢?

关于刘邦的故乡,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江苏徐州市的沛县,一种是相邻的丰县。刘邦一直称自己为沛县人,但是他为了孝敬父亲,在渭水岸边仿照家乡“复制了”一座城池,并把家乡的人请到这里来居住,这座城叫做新丰县(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意为新的丰县。
刘邦自称为沛县人,其父亲的故乡则是丰县(古称丰邑,本文统称为丰县),这爷俩为啥不是同县的老乡呢?
有人说新丰县属于沛郡,因此两种说法都对。但是丰县属于沛郡是西汉建立后才有的事,刘邦的孙子汉景帝从楚国(最初是韩信的封国)的地盘上分出了一个新的郡,以刘邦的故乡沛县为名,即沛郡,丰县才隶属于沛郡。在秦朝的时候,沛县属泗水郡,丰县先是隶属楚郡,后改属泗水郡,所以说在刘邦概念中,沛县和丰县属于平级单位。

而且沛县一带的归属也比较乱,它先是属于宋国,后来被齐国占领。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魏、楚两国趁机抢了不少地盘,沛县一带主要是属于魏国,刘邦的曾祖父刘清做过魏国大夫,刘邦的祖父刘荣还是魏王亲自任命的丰县县令。尽管到了战国末期,楚国占领了沛县、丰县一带,但刘邦对楚国没有什么归属感。
他们爷俩之所以会有两个故乡,与刘邦的个人阅历有关。刘邦出生在丰邑,他做皇帝后也说“丰,吾所生长,及不忘耳”。长大后,刘邦先是投奔魏国的信陵君,然而还没等他见到信陵君,信陵君就去世了,刘邦就改投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两人还成为了知己。
秦灭魏后,张耳被秦国通缉(他后来还参加了陈胜起义),刘邦又逃回老家。没过多久,沛县也被秦军攻占,刘邦充分发挥其个人魅力,在沛县做了亭长,并在这里拥有了自己真正的事业——反秦。
在沛县,刘邦娶了后来的吕后——吕雉,又先后结识了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卢绾等一大批后来的开国功臣。刘邦在此率众起义后,被人称为沛公,所以鸿门宴上才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说法。沛县是刘邦的发迹之地,龙兴之地,也是他不能忘怀的第二故乡。
刘邦之所以如此重视自己沛县人的身份,与中国的一大“潜规则”有关,那就是“同乡抱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乡同业”的现象,即便在是现代,做鞋的多是福建莆田人,做小商品的多是浙江义乌人,做石雕的多是河北曲阳人,做快递的“三通一达”甚至都是亲戚或朋友。
在过去,同乡不仅是同业那么简单,历朝历代都有以地方划分的同乡党派:
民国时期有唐继尧的滇系、李宗仁的桂系、陈炯明的粤系、冯国璋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张作霖奉系、冯玉祥的西北军等军阀派系;
清朝末期,有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
明朝则有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有沈一贯为首的浙党﹑亓诗教为首的齐党﹑官应震为首的楚党;
北宋的党争以新党、旧党为主,南宋的党争以主战、主和为主,看似地域性不强,但每个大的派系都有地方派系做主力。比如北宋的蜀、洛、朔党争,苏轼为首的蜀党,程颐为首的洛党,司马光为首的朔党,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政见又有不同;
隋唐时期都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贵族——关陇集团,隋唐的开国皇帝都出身于关陇集团,其实力无需多言,山东世族、江南华族也都是影响隋唐的地方贵族圈。陇西、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七族不仅是老乡,还都是亲戚。唐朝的宰相里,有34位都姓裴,您说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同乡抱团”吗?
三国时期有颍川士族集团、荆州集团,两晋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王与马共天下”里提到的王家、谢家、司马家。

至于刘邦创立的西汉,最早的地方集团就是沛县集团,除了张良、韩信,西汉大部分的开国功臣都出自沛县一带,或者是刘邦在沛县做亭长时结识的。上文提到过,刘邦是粗中有细的心思细腻之人,自然要用乡情把这帮老弟兄团结起来。何况沛县本就是他的成长、发迹之地,称之为故乡也符合情理。
和刘邦情况相似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市兰考县东北),父亲去世后,随叔叔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襄阳市枣阳市)长大,并与其兄长在南阳起兵,南阳集团也与河北集团、颍川集团并称为东汉三大集团。大家一提起刘秀也称之为南阳刘秀,而不是开封刘秀。
由于古代的信息欠发达,人们很难比较彻底地了解异乡人,更愿意相信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同乡、亲友或者同窗,因此同乡抱团、亲缘政治就成了透明的“潜规则”,当然,同乡反目的例子也不少。即便是到了全球协作化的现代,同乡同业也有助于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同乡抱团”这一“潜规则”也有着很多积极意义。(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