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瑙鲁国的传奇故事,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岛国,此后依靠大肆卖矿,一度成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如今却濒临破产、灭国的危机。看看瑙鲁的发展史,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瑙鲁位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约60公里处,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邻,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人定居了。1888年该岛被德国吞并,人们发现这里积攒了千万年的鸟粪,已经变成了丰富的磷酸盐,是优质的天然肥料。
1914年11月,英国雇佣澳大利亚远征军占领了瑙鲁。此后,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日本等都管理过此地,而且谁来了都会大肆开采矿产。通过瑙鲁多年的争取,1968年1月31日正式获得独立。1970年,瑙鲁赎回英国磷酸盐公司的资产,获得磷酸盐的控制权。
拿到磷酸盐后的瑙鲁,开始了“拿矿换明天”的生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瑙鲁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5万美元,是当时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每个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花钱,这里不仅教育免费、医疗免费,还把出国上学、就医的机票钱都报销了。
因为光吃不干,瑙鲁的国民成为全球最肥胖的人口之一,而且有一半人都得了糖尿病。岛上男性平均寿命降到了55岁,比邻近的新西兰短了20多年。当时,很多华人都移居到这里,岛上开满了华人餐厅,他们感觉在这里工作像是随地捡钱。
随着矿越挖越少,瑙鲁政府也感觉到了危机,他们便斥巨资在相邻的澳大利亚建了一座大楼——瑙鲁大厦,计划等到矿挖完了就举国搬迁。除了大楼外,剩余的钱都用来投资,将投资收益作为大家的收入。
遗憾的是,投资要比挖矿难得多,瑙鲁在投资的路上一路赔钱,把他们在澳大利亚投资的大楼都抵押出去了。如今的瑙鲁为了挣钱,还做了澳大利亚审查避难者的中转站,破产危机也始终萦绕在瑙鲁上空。
其实,瑙鲁这样的国家有很多,比如以卖原油为生的中东国家。很多人的印象中,中东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土豪们挥金如土的日子确实令不少人羡慕。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巨大,占到全世界已经探明的使用储量的六成以上,让他们短期内没有被“掏空”的危险,
然而,巨大的财富却明没有造福当地的多数百姓,反而是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就深受其害。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有钱国家,财富也主要集中在王室及石油大亨手中,贫富差距比较大。
可能会有人觉得笔者乱说,因为卡塔尔就被誉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最穷的人每月都能领到2000美元的补助。但这种补助是建立在资源充足,王室等人的钱花不完的前提下,一旦出现资源危机的苗头,这些补助还能维持吗?
我们再看一下他们王室的财富财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差距。以沙特为例,沙特王室的资产约有1.7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2018年,沙特全国的GDP也才7824.83亿美元,仅沙特王室的资产就近3倍于全国的GDP。
在如此土豪的中东国家,普通的百姓也只是衣食无忧而已,而钱财和资源基本都在王室手里。一旦资源或者王室自己出了问题,直接倒霉就是普通老百姓。这种“嗟来之食”式的福利体系,不仅改变不了百姓的命运,反而会让很多人丧失了斗志与生活技能。
短期来看,中东国家还会土豪下去,但历史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一个超大号的瑙鲁而已。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的“穷邻居”朝鲜走了另外一种模式。
事实上,朝鲜是一个富矿的国家。尽管朝鲜的面积约仅有12.3万平方公里,比山西省(15.6万平方公里)还小,但八成以上的土地都有矿产资源,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就达200多种。尽管其经济价值远比不上中东石油,但如果使劲开发的话,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
朝鲜有全球最大储量的稀土矿床,占全球已知稀土资源的一半左右;朝鲜的菱镁矿储量位于世界第一;钨、钼、石墨、重晶石、萤石等7种矿物都排在全球前十位;铁矿石储量也接近世界前十位;自古以来,朝鲜就是著名的“产金国”,金、银、铜资源也非常丰富。
由于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目前朝鲜的矿产资源开发基本上由中国全包,已开发的有铜矿、铁矿等,钼矿和西海油田也在共同筹划中。
尽管朝鲜的经济不算发达,也比较依靠矿产出口来创汇,但朝鲜始终注意总量控制,还对矿产企业征收重税,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邻为镜,可以明得失。中东的挥金如土,瑙鲁的濒临破产,朝鲜的谨慎开发,对我们而言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矿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不能成了部分人的私产,也不能无休止地开采,只有共同开发,持续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化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