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什么我有的故事总象在哪里看过,也许这是因为我比较少看别人的作品,所以跟别人写重了也不知道的缘故吧。比如下面这个,电影我没看过,但是我又偏偏喜欢用人家的名字。
《爱有来生》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南粤大地,但是尚未能给处于大巴山深处的人们带来改天换地的生活。芳子是大巴山区的一名普通的女孩,就读于当地的乡村中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一辈子没出过门的农民。那年春节,芳子在广东打工的姐姐回来过年,给家里带回来一个消息:她为芳子在深圳找到了一个工作,月工资八十元还包吃包住,要她过完年后就收拾行李,跟她一起坐大巴车南下。
芳子当时读高三,还有半个学期就高考了。她的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根本不指望她能考上大学,所以喜出望外,一心让她辍学出外打工。然而,芳子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她的犟脾气一上来,任谁也劝不动。最后姐姐气呼呼地只身回广东了,母亲无可奈何地抛给她一句:“你就是要碰上南墙才会醒过来!”
开学以后,学校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但是,毕竟是一所山区的乡村中学,师资力量实在有限,几名毕业班老师甚至高中还没有毕业,经常被课本上的题目难得满头大汗。芳子对这个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默默地加着劲,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终日就捧着课本埋头苦读。
由芳子家到学校要翻过一座山,她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边背英语单词边往学校走,如果时间还早,她会在半路的一条小溪边坐下来读书,一直到太阳照到身上才起来赶路。有一天,她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复习语法,不知从哪里走来了一个陌生男子,他年纪二十岁左右,长得思思文文、白白静静,身上穿着一身的学生装。看到芳子在专心致志地念书,他停了下来开口问她:“你在看什么书,那么入迷?”
芳子抬头一看,见他一副城里学生的模样,顿时对他就有了好感,向着他羞涩地笑了一笑,说:“复习英语准备高考呢,这些单词好难。”那男子点了点头,答了一声:“哦,要考大学那?”芳子不好意思地回答:“唉,能考得上就好了,我一点底也没有。”
那男子就轻轻在芳子身边坐下来,柔声地说:“我来帮你吧,以后你每天早上来这儿,我来辅导你复习。我叫杨达,是一名大学生。”说着,拿过她手中的书本,有条有理地向她讲解起来,芳子听了一会儿,只觉得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此以后,杨达每天早上都在小溪边等着芳子,无论文史地理还是数理化,他都无所不知,再难的题目到了他手中都迎刃而解,芳子觉得自己突飞猛进,信心倍增。
转眼高考的日子到了。那天早上,杨达仍旧站在小溪边等着芳子,看到她到来,他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对着她坚定地说:“沉着应战,你一定能成功的,我在大学里等着你!”芳子感激地看着他,真想靠在他的肩膀上,但是她只是点了点头,轻轻地答应了一声:“我会尽力的。”
高考结束后,对于这些农村学生来说,学生时代已经结束了,他们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能找到工作的去工作,该打工的出去打工,至于大学,那只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目标。芳子的父母是只认得几个大字的半文盲,压根对她的高考成绩不抱希望,所以高考只后就对她不管不问,等着她美梦醒来面对现实。
没想到两个星期以后,一个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找到芳子家门口,给她送来了一封挂号信。芳子疑惑地打开信封,突然高兴地跳了起来:“录取通知书,我考上了!”她父母亲正在屋里做饭,听到她的叫声都半信半疑地走出来,接过信件看了又看,只见上面几个烫金的大字:“西南联合大学”,两个老人立刻流下了眼泪,激动得语无伦次:“考上了,我们芳子考上大学了!”
小山村沸腾了,芳子考取大学的消息不翼而飞,村长一路小跑到她家门口,捧着那张通知书象捧着圣旨一样,赞不绝口:“芳子,你可有出息了,不但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名牌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太出名了,我记得好多领导人和科学家都是那里毕业的。”
芳子在一边笑着,不知该怎么回答,那边村长又问:“什么时候开学?”“过两天就得走了,这学校录取早,开学也早!”父亲在一边抢先回答,脸上洋洋自得的样子。“那好,那好。”村长喃喃地说着,吩咐了半天才走。
两天之后,芳子带着一个红色的大包,告别了父母和乡亲,走路到乡交通站坐车去县城,然后再从县汽车站坐车去昆明。农家孩子不娇气,把芳子送到山路口,父母亲擦着眼泪挥着手,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山头就转身回家了。
回到家里两夫妻分头干了半天农活,下午各抱着一捆猪菜出去喂猪,迎面就碰到芳子高中的班主任刘老师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刘老师远远看见两人,从自行车上迈下来拦住他们,扶了扶眼镜说:“喂猪呀,芳子呢?今天高考分数出来了,我是来给你们村里的同学发成绩单的。芳子这回考得不好,没有发挥应有水平,在班上排名倒数第一,其中英语才得十几分。唉,这孩子!你们回去不要骂她,她也挺难受的,这孩子,自尊心强。”两夫妻听了,如雷轰顶,面面相觑。
八十年代刚恢复高考不久,而且芳子村里没有几个读过书的成年人,所以对高考制度和大学的概况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两夫妻越想越不对劲,当即把猪菜往地上一扔,转身就往乡交通站跑去。到了交通站,远远就看见一堆人围在那里议论纷纷,钻进人群中一问,原来早上发往县城的班车在半路出了重大事故,一头冲下了山边的悬崖,现在正在调集吊车和救护车去抢救。芳子母亲闻之顿时天旋地转,晕倒在了地上。
后来,芳子的坟墓被选在了她经常读书的那条小溪边,面对着孱孱流水,黎明太阳出来的时候,第一缕阳光就洒在她的坟头上。有人说早上如果经过那里,还会听见她在读英语的声音,说得活神活现的。但是,很快就有人指出这是假的,因为芳子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专门到县图书馆找到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志,发现当时在西南联大的确有一名也叫芳子的女学生。这个芳子与一位名叫杨达的同学相恋,大二的时候芳子因为患上绝症去世,杨达为此郁郁寡欢,得了精神病,成为当时学校的一个著名轶事。那个芳子与这个芳子有什么联系?民间各种猜测林林种种,莫衷一是,在此就不多叙述了。
《爱有来生》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南粤大地,但是尚未能给处于大巴山深处的人们带来改天换地的生活。芳子是大巴山区的一名普通的女孩,就读于当地的乡村中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一辈子没出过门的农民。那年春节,芳子在广东打工的姐姐回来过年,给家里带回来一个消息:她为芳子在深圳找到了一个工作,月工资八十元还包吃包住,要她过完年后就收拾行李,跟她一起坐大巴车南下。
芳子当时读高三,还有半个学期就高考了。她的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根本不指望她能考上大学,所以喜出望外,一心让她辍学出外打工。然而,芳子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她的犟脾气一上来,任谁也劝不动。最后姐姐气呼呼地只身回广东了,母亲无可奈何地抛给她一句:“你就是要碰上南墙才会醒过来!”
开学以后,学校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但是,毕竟是一所山区的乡村中学,师资力量实在有限,几名毕业班老师甚至高中还没有毕业,经常被课本上的题目难得满头大汗。芳子对这个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默默地加着劲,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终日就捧着课本埋头苦读。
由芳子家到学校要翻过一座山,她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边背英语单词边往学校走,如果时间还早,她会在半路的一条小溪边坐下来读书,一直到太阳照到身上才起来赶路。有一天,她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复习语法,不知从哪里走来了一个陌生男子,他年纪二十岁左右,长得思思文文、白白静静,身上穿着一身的学生装。看到芳子在专心致志地念书,他停了下来开口问她:“你在看什么书,那么入迷?”
芳子抬头一看,见他一副城里学生的模样,顿时对他就有了好感,向着他羞涩地笑了一笑,说:“复习英语准备高考呢,这些单词好难。”那男子点了点头,答了一声:“哦,要考大学那?”芳子不好意思地回答:“唉,能考得上就好了,我一点底也没有。”
那男子就轻轻在芳子身边坐下来,柔声地说:“我来帮你吧,以后你每天早上来这儿,我来辅导你复习。我叫杨达,是一名大学生。”说着,拿过她手中的书本,有条有理地向她讲解起来,芳子听了一会儿,只觉得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此以后,杨达每天早上都在小溪边等着芳子,无论文史地理还是数理化,他都无所不知,再难的题目到了他手中都迎刃而解,芳子觉得自己突飞猛进,信心倍增。
转眼高考的日子到了。那天早上,杨达仍旧站在小溪边等着芳子,看到她到来,他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对着她坚定地说:“沉着应战,你一定能成功的,我在大学里等着你!”芳子感激地看着他,真想靠在他的肩膀上,但是她只是点了点头,轻轻地答应了一声:“我会尽力的。”
高考结束后,对于这些农村学生来说,学生时代已经结束了,他们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能找到工作的去工作,该打工的出去打工,至于大学,那只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目标。芳子的父母是只认得几个大字的半文盲,压根对她的高考成绩不抱希望,所以高考只后就对她不管不问,等着她美梦醒来面对现实。
没想到两个星期以后,一个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找到芳子家门口,给她送来了一封挂号信。芳子疑惑地打开信封,突然高兴地跳了起来:“录取通知书,我考上了!”她父母亲正在屋里做饭,听到她的叫声都半信半疑地走出来,接过信件看了又看,只见上面几个烫金的大字:“西南联合大学”,两个老人立刻流下了眼泪,激动得语无伦次:“考上了,我们芳子考上大学了!”
小山村沸腾了,芳子考取大学的消息不翼而飞,村长一路小跑到她家门口,捧着那张通知书象捧着圣旨一样,赞不绝口:“芳子,你可有出息了,不但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名牌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太出名了,我记得好多领导人和科学家都是那里毕业的。”
芳子在一边笑着,不知该怎么回答,那边村长又问:“什么时候开学?”“过两天就得走了,这学校录取早,开学也早!”父亲在一边抢先回答,脸上洋洋自得的样子。“那好,那好。”村长喃喃地说着,吩咐了半天才走。
两天之后,芳子带着一个红色的大包,告别了父母和乡亲,走路到乡交通站坐车去县城,然后再从县汽车站坐车去昆明。农家孩子不娇气,把芳子送到山路口,父母亲擦着眼泪挥着手,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山头就转身回家了。
回到家里两夫妻分头干了半天农活,下午各抱着一捆猪菜出去喂猪,迎面就碰到芳子高中的班主任刘老师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刘老师远远看见两人,从自行车上迈下来拦住他们,扶了扶眼镜说:“喂猪呀,芳子呢?今天高考分数出来了,我是来给你们村里的同学发成绩单的。芳子这回考得不好,没有发挥应有水平,在班上排名倒数第一,其中英语才得十几分。唉,这孩子!你们回去不要骂她,她也挺难受的,这孩子,自尊心强。”两夫妻听了,如雷轰顶,面面相觑。
八十年代刚恢复高考不久,而且芳子村里没有几个读过书的成年人,所以对高考制度和大学的概况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两夫妻越想越不对劲,当即把猪菜往地上一扔,转身就往乡交通站跑去。到了交通站,远远就看见一堆人围在那里议论纷纷,钻进人群中一问,原来早上发往县城的班车在半路出了重大事故,一头冲下了山边的悬崖,现在正在调集吊车和救护车去抢救。芳子母亲闻之顿时天旋地转,晕倒在了地上。
后来,芳子的坟墓被选在了她经常读书的那条小溪边,面对着孱孱流水,黎明太阳出来的时候,第一缕阳光就洒在她的坟头上。有人说早上如果经过那里,还会听见她在读英语的声音,说得活神活现的。但是,很快就有人指出这是假的,因为芳子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专门到县图书馆找到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志,发现当时在西南联大的确有一名也叫芳子的女学生。这个芳子与一位名叫杨达的同学相恋,大二的时候芳子因为患上绝症去世,杨达为此郁郁寡欢,得了精神病,成为当时学校的一个著名轶事。那个芳子与这个芳子有什么联系?民间各种猜测林林种种,莫衷一是,在此就不多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