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此一搏!




年前写了一篇《中国楼市卒于2022》,被全网删除。
其实,我写的是房地产大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中国经济转型亟不可待。
删了就删了吧,今天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
我们从经济发展的底层推动力和发动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过往几十年,以及下一步的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农业供养工业
第二个阶段、入世之后参与国际价值链竞争
第三个阶段、弯道超车领跑全球经济
前两个阶段是过去式,第三个阶段是未来式;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中间位置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爬坡最艰难的阶段。
转型成与不成,都会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国运。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一个学科叫政治经济学,政治和经济从来都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而是一中有二、二中有一。
那么,作为一群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新时代创建者,在新中国建立起政治体制之后,又该如何创建经济体制呢?
在1950年6月14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刘少奇说了这样一段话: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救济穷苦农民,而是为了要使农村生产力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之下获得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堪称一锤定音,用广阔的农村农业为城市工业打基础,用农业供养工业。
这是土地改革进入到的第二个阶段,从打土豪分田地的夺取革命胜利,进入到新中国全方面建设期。
最终的结果是,在整个土改期间,共征收土地七亿亩,分配给三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在土改前,农民耕种这七亿亩地,每年要交给地主三千万吨以上的粮食。在土改后,这些留余,成为了支撑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最雄厚的基础。
从1953年到1986年,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再通过城市工业产品和农村农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为工业发展汲取了大量农业剩余。
在这里,剪刀差是指在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交换过程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用暗税的方式进行不等价交换,由此形成的剪刀状差距。
在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之前,这是中国工业积累的最主要形式。
从1952年到1997年的45年间,农民以工农产品剪刀差交换的方式,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累计12641亿元。
然后是进城农民工所构成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农民工干的都是最累的活,但很长时间内拿的都是最基础的工资。
正是通过工资差额和没有强制规定上社保的方式,农民为城镇经济发展累计资金超过11万亿。
有人统计过,通过剪刀差+廉价劳动力+廉价征地,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农村农民为中国工业和城市建设,贡献的价值总额是17.3万亿。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一个族群,可以这样的艰苦耐劳,不争不抢。
一直到了2001年,这种情况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因为入世。
2
将时钟拨回20年前。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而就在四个月前,北京刚被确定为2008年夏季奥运举办地。
入世和申奥,20年前的这两个画面印刻在众多当代中国人的脑海中,成为深刻的集体记忆。
北京奥运会被中国看作自我展示的绝佳契机,一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文化相近的三个东方之国,都将举办奥运作为宣告国家崛起的宣讲台。
虽然不似奥运开幕式的烟花那样绚烂夺目,但中国入世对国家乃至世界的改变,深刻而广泛。
世贸组织的前身为关贸总协定(GATT)。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恢复席位,根据《关贸总协定》,北京本可以顺理成章加入关贸总协定。
但是,当时思想不够解放,认为那是一个富国俱乐部,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就决定不加入了。
只是这个不自信的决定,让中国后来花了十几年才反应过来。15年后的1986年,中国正式递交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
但是,此后过了整整9年,恢复之路依然遥遥无期。这时,关贸总协定却已经升级扩展为了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之后,中国的入关,也就变成了入世,这一入关,又是六年。
只不过,后来遇到了9·11事件。这场恐怖袭击让美国将资源和精力都投向中东和泛伊斯兰世界,并同时与潜在的战略对手中国握手言和。这让中国意外地打开了机遇之窗。
从1986年开始后的第15年,9·11之后中国与最大的障碍国美国迅速走完了所有程序,之后欧盟也被顺利拿下,一场持久战忽然间就成功登顶。
在入世后,朱镕基力排众议进行汇率改革,革除官方汇率与调集市场汇率的双轨制,外汇黑市消亡,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的外贸优势凸显,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中国走上世界工厂的道路。
从此,中国正式搭上了全球经济的快车道,以爆发式的效果取得成绩。
20年来,中国GDP增长了8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除了数据外,入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有几点:
第一是工业积累。
从最开始的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历经了300年的发展和更新迭代,才发展到了现代。
那么,这个时候,中国的优势是什么?是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还是一张白纸。
但是,中国却又有着巨大的战略纵深。不管是海岸线、人口、土地,都像是一口都没被咬的蛋糕。
这让中国具备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在西方全面除去中低端产业的时候,中国全盘接纳,疯狂的落地。
这种追赶的结果是,中国最终用20多年的时间,赶上了西方用300年时间才做到的工业积累。
这奠定了中国制造业的雄厚基础,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转型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底气和基石。
这甚至也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入世20年,中国的钢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7%,而美国仅占4%。
最终这造成了美国大量的锈带区的诞生,并最终造成低收入群体影响下的政治民粹化,以及特朗普的上台。
所以,在特朗普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制造业回流,和中国打贸易战,让美国再次强大。
第二是制度规则。
入世谈判的每一条规则,都对中国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来中国所有的贸易活动都是被几十个国营国家贸易公司垄断,进出口必须有配额。但是,加入WTO意味着所有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垄断。
为了入世,中国修改了几万条对市场经济而言不合时宜的条款,在观念上、实践上和制度层面彻底革新。
加入WTO,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引入了市场竞争,中国产业结构得到巨大改善。特别是外国投资,带来了资本和技术,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反过来,这些增长也能提高政府税收和家庭收支,以及支持技术创新。
从全球角度出发,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造就了中国在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是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最大利得者。
今天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个最大的转变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急剧上升,经济全球化正在受到挑战。
这时,中国则成了多边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和捍卫者,同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从国内来说,不仅开放全海南岛为自由贸易港,追加浦东自贸港,还在内陆设定了几十个自由贸易区。
从国际来说,积极加入各种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就在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实施。
这是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由中国主导和推动的第一个、也是世界最大的一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
3
如今,中国经济走到了第三个阶段。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上一次技术长周期的末端。所以,全球经济处在存量零和博弈之中。
中国对西方现有的科技技术主导下的产业和价值链条的吸纳和消化,已经到了充分饱和的阶段。
眼下的全球经济形势,刘鹤在《两次全球大危机比较研究》中说得很明白。
全球经济都急需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从而再次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解放。
而每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结构、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对比产生深远而根本性的影响。
第一次技术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者;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
这一刻,中国已经不再是追赶国,所以,必须要完成身份的转变。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战略机過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人,我们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眼下的机遇则在于科技引领下的全球产业变革。
21 世纪前10年科学技术储备已在孕育新的产业变革,催生新一轮技术长周期的启动。技术革命引导下的大国兴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能率先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跨越的国家和企业,才会在新一轮技术长周期中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
古人说,万事要谋定而后动,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理解全力去地产依附、争夺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重大意义。
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这个判断可能被再次证实。
从1929年大萧条中美国崛起至今,将近100年。
眼下,正是全球治权大洗牌的时刻,也是中国爬坡的关键时刻。不管你看好还是不看好这一切,都要尊重参与者的努力。
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存在乌托邦,治人和受治于人,就是唯二的存在关系,这就是全球竞争的真谛。这预示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是处处仰人鼻息,处处被收割;还是在睡梦中就有全世界在给你创造GDP。
所有的关键都在此一搏!
今天晚上,我准备了一场全部干货的直播,不带货、不矫情、不敷衍,纯分享只说干货。
我说过很多次,经济大转型之下,淡化地产已是中国经济不可违逆的政治任务。
所以,大概率2022年会存在楼市行情的最后一波机会。
如果你想知道今年的楼市走向?以及哪些城市才有机会?
那你一定要到直播间来。
点击预约,晚上七点不见不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