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个锤子!




1
民间的救市情绪从来都没有这么高涨过。在决策层动作迟迟不动的时候,各种小道消息却已经开始漫天飞舞。
有海外传过来的:

也有内部在传播的:

更有消息传得甚至比媒体还大胆的:

在过往的两年中,你对于房地产,听到过和见到过最多的一个名词是什么?是史诗级。
史诗级救市、史诗级大招、史诗级政策……
这个本来形容重大历史事件,因能对现实带来决定性改变,从而可以载入史册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名词,如今却成为了中国楼市中最为庸俗的形容词。
问题在于,史诗级因为使用的过于频繁和庸常,如今已经成为充满嘲讽感的名词。
事实上,中国楼市商品化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像这一刻意识这么混乱过。
救市派和不救党吵得如火如荼。多军和空军吵得面红耳赤。从经济学家到基层民众,大家都成了中国楼市的预言家和代言人。
但在大家吵归吵,尽量还是要用事实说话,用现实说话,尽量避开情绪,避免口爽。所以,这里只有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2
第一个问题,救市的尺度边界在哪里?
真实的情况是,楼市的宽松政策,早已持续了整整两年。
2021年7月之后,随着恒大暴雷,楼市销售开始迅速进入萎靡,从2021年11月起,楼市调控就已经开始宽松。
最初是以三四线开始,多地政策启动救市政策。在2022年年初,二线城市开始加入救市,从此开始,救市的宽松闸口就已经基本放开了。
这最终带动了决策层的反应,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
这无疑是一道孙悟空的松箍咒,各地随即大范围救市。成都、杭州、厦门……,就算是楼市最热门的城市,也不再矜持了。
然而,结果呢?
结果就是此刻你所看到的一切。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你说,这是因为就是力度不够大。
但在年初的时候,住建部部长说过一句话,救市政策已经放至边界最宽。
所有人都忘了,中国楼市头上,最核心的底线是什么?
是房住不炒。
所有的政策制定和楼市远程规划,全部建立在这个底线之上。
而这个政策底线,眼下看,似乎并不太容易动摇。
这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前提。
2
所谓的救市,到底是在救房企,还是在救消费?
很明显的一点是,整个2022年的救市重心,基本都在房企身上。
这和蔓延全国的烂尾超潮有关。重重的政策性去杠杆,让房企真正的感受到了寒冬来临时,到底有多凛冽。
结果就是从恒大开始的大面积停工。
地产一下跌入了信任危机的最深谷。
至少在2022年,所有人都相信,是烂尾潮严重伤害了购房者的信任感。让购房者畏首畏尾,不敢出手。
所以,治病要治本,把烂尾处理了,把房企救起来了,一切就都好了。
结果, 从保交付专项资金,到增加房企资金的中债增信,再到三支箭齐发,政策接连而出,指向只有一个,就是修复开发商的资金周转。
但是,经过一年的救助之后,今天怎么样了呢?
最新的新闻是,建业地产正式违约境外债。一直以来,建业是一家极其在乎信誉的开发商,在危机重重的2022年,为了不愿违约,卖资产、卖股份终于凑齐了钱。但是今年,真的是抗不动了。
实际的情况是,2022年12月到2023年5月,一共有37家房企启动第三支箭,开启股权融资,但是只有在港股,也只有万科和碧桂园实际落地了。
而在A股,所有的房企股权融资计划,甚至还停留在流程审批阶段。
兜兜转转,依然还在原点,这就是最魔幻的现实。就像ICU里,病人在排队病亡,医生还在讨论是按照年龄大小救,还是按照男女救,就此僵持,把病人忘了。
有些时候,把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比新出台更多更重磅的政策更管用。
此刻,股市正在迎来房企退市的新高潮。从2001年到2022年,A股合计只有10家房企退市,还包括两家因为要重组而退市的。
但此刻,整个2023年上半年,则有9家房企因为触发了A股一元面值退市。而在港股则有21家内房股处于停牌。
很显然,2022年一整年的救市,只是救了个锤子。
2023年5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只有263.29亿,环比减少56.4%,同比减少60.4%,为2020年以来单月融资规模最低。
什么是现实,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3
现在都知道了根源在消费端,只有房企卖出去了,才能形成资金回血和流动,但是为什么消费端就是救不动呢?
看着年初是有三个月的小阳春的,但听过我直播的粉丝一定已经知道了这个小阳春背后的真相。
更深的东西真的没法讲,有空直播的时候再说吧。
这里只说一个小点,争利者!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博弈论。
举个最现实的案例是,为了刺激消费,房贷利息是降了,但存款利率也降了。
存款利率本质上是银行的负债成本,但也是居民家庭的资产收益。
现在都知道居民家庭财富60%都绑在房子上,2021年下半年以来,大家已经是处在财富缩水,资产收益一路下滑的下坡中,而此时更显得房贷所代表的债务利息之高。
如今更夸张,银行存款利率一路下调,而前期的房贷债务利息成本却动都不愿意动。
很明显,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财新报道过一个数据,一家国有大行做过测算,如果存量房贷降至现在的水准,那一年的净利润损失超过了1000亿。
很显然,没有银行会愿意的。
而越是在增长乏力,越是在集体陷入存量的时刻,争利博弈越会严重。
这是无人能改变的规律和事实!
最后,如果你想听真话、实话和最有用的话,现在只能在直播时听了,这也是很无奈的现实。如果你也想听直播,就加下方二维码,我会第一时间发给你直播链接。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份很重磅的资料,不仅能让你看透眼下楼市和经济现状的根源,并且还预知了下一步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会如何走。
如果你需要,加二维码就行了,私发给你。


推荐
2023年城市调研:成都 丨 大连 丨佛山 丨合肥(一) 丨合肥(二)丨合肥(三)丨武汉 丨苏州 丨深圳 丨南京 丨西双版纳 丨厦门 丨泉州
2023年海外调研:胡志明 丨河内 丨曼谷 丨河内 丨芭堤雅
城市数据(GDP/人口/产业):珠三角VS长三角 丨中部城市 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丨西部地区 丨福建/广西/海南 丨 东北三省丨2023.1季度各省区
​​       

分享,点赞,安排一下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