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折戟印度
在中国人眼中,印度绝对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国度。
不仅因为他们趴火车、动不动就跳舞的神奇民族特性,更在于它在当今全球化、法制化的2023年还能做出一些坑你没商量的骚操作,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图源:新浪新闻
前几天,印度当局以“涉嫌洗钱”为由逮捕了vivo两名高管的事儿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对此,“深感震惊”的不止vivo发言人,还有全体网友: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更震惊的还在后面。当地时间12月26日,被印方逮捕的vivo印度公司高管在新德里地方法院出庭。
结果庭审现场不是双方唇枪舌战捍卫法律尊严,而是明目张胆强按罪名。
当天,印度检方向法官提交了一封密信,竟然要求法官只能自己看里面的报告,然后根据这一报告作出裁决。
●图源:环球时报
虽然我不懂法律,但这不是明摆着明目张胆的暗箱操作,指定是印方为打压vivo准备的见不得光的材料。
这事儿咱们听着神奇,但对于印度来说这是基操。
2007年英国沃达丰收购李嘉诚的和电公司旗下的印度电讯业务。当时为了避税,使用的是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设立的账户。
结果印度当局一看炸锅了,想逃税没门儿,于是给沃达丰开了26亿美元的罚单。
然后沃达丰不干了,和印度税务部门开始打官司,一直打到印度最高院,由于缺乏法律支持,印度税务部门败诉了。
结果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税务部门居然跑去议会要求修改所得税法,为沃达丰案量身定制了一款关于海外公司股权交易收税的规矩。然后税务部门拿着这个针对性极强的新税法就把沃达丰给告赢了。除20亿美元罚款外,还需要另行缴纳30亿美元的滞纳金,合计50亿美元罚款。
然后这个官司拉拉扯扯了十几年,直到2017年被收购的另一方长江和记实业发布公告,称其收到了印度税务局向其间接附属公司“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发出的罚款令,罚金接近400亿美金。
更骚的是,印度税务部门一看这么搞居然行得通,于是,又拿着打赢沃达丰的新税法迅速找到17家欧美跨国巨头,一共开出了135亿美元的罚单!
●图源:微博网友
接着说回vivo,其实这已经是第三次被印度发难了。
10月初,印度警方指控小米和vivo帮助当地一家新闻网站非法转移资金,当时还逮捕了四名vivo印度分公司员工。2022年,印度电信管理局还曾冻结与vivo印度业务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但后来一家法院撤销了这一举措。
而把目光聚焦到小米身上,堪称“难兄难弟”。
●图源:微博
2022年年初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由对小米实施了约合5.6亿人民币的罚款,理由小米印度公司偷税漏税。随后,出于非法汇款的指控,印度执法局在小米的银行账户中冻结涉案资金48亿元。
要知道2023年第三季度,整个小米集团的净利润也才48.69亿元,一个冻结整个小米白干仨月。
“受害者”显然不止vivo和小米,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依据所谓“国家安全”,已经封禁了TikTok、WeChat、UC浏览器等超200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过去6年间,小米、realme、OPPO、vivo和一加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共逃税900亿卢比。
●图源:微博网友
印度当然不是针对中国品牌,亚马逊、壳牌、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跨国企业,都曾被印度税务部门调查并开出过高额罚单。逃税、偷漏税、违反外汇治理法给各个公司换着用。
我只能说如果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流氓,那印度绝对是全球最坑的流氓国家。
中国品牌,放不下印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印度的做法摆明了不许中国企业将所赚的钱汇回中国境内。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期待成为“世界工厂”的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究其原因,反复横跳的政策、复杂多变的税务体系,以及随意性极大的监管政策,都让印度成为外企的噩梦。
那为何中国品牌们如此热衷于印度市场,不肯放弃?
因为印度市场实在太香了。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9月份,印度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已经超过了我国达到14.27亿,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巨大的人口规模释放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与中国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市场状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让印度市场展现出巨大的蓝海潜力。
换言之,印度现在的互联网渗透率、增速、竞争格局、基础设施等均处于早期阶段,为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图源:微博网友
以手机市场为例。与中国极度饱和、增长见顶的市场现状不同,据第三方研究机构IDC的预测,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4亿台,已相当逼近中国的2.83亿台,用户数仅次于我国,但是其渗透率仅46.5%,也就是说在印度至少有一半的消费者尚未拥有智能手机,这自然成为了广大手机品牌追寻的“未来增量”。
而纵观整个世界市场,中国之外,也就欧美、日韩、印度和东南亚这几个重要的市场板块了。
对于想要成为全球化企业的中国品牌来说,巨大的印度市场不可能放下,除了又爱又恨,别无他法。
从品牌的视角去看,经过中国手机厂商们多年的耕耘,已经在印度市场拿下了稳定却巨大的基本盘。据全球权威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2021年,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高达近七成。其中小米常年遥遥领先。
●图源:微博网友
对于已经到嘴的鸭子,想要舍弃,谈何容易。而印度也正因此看准了中国品牌的软肋,每一次都精准拿捏“七寸”。只能在你攻我守的“零和博弈”中默默忍受。
可即便如此,也当挺不住后来者。
比如荣耀今年重回海外市场后,就将印度作为重点市场开拓。但相较于ov小米在当地建厂的重资产模式,荣耀选择了高关税但轻资产的方式重回印度市场。
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下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重视又谨慎的心理。
中国品牌,全球策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企业有一代企业的使命。
从改革开放初期千方百计“引进来”到“国产化替代”,斗转星移,市场的变迁对中国企业在不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时至今日,随着品质化与品牌化升级,中国企业已然完成了对海外企业商品的国产化替代。
从市场极度饱和的手机到国产新能源对国外燃油车的替代,中国品牌已然在诸多领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而站在当下的节点,中国品牌“走出去”,面向全球与海外巨头在国际市场一决高下已然成为它们新的使命。
虽然很多年前,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已然靠低价征服了全世界。但彼时由于缺乏产品附加值与品牌化支撑,“made in china”只能隐藏在背后,并不能被全世界所认知。
而如今,中国企业如何以全球化的品牌策略征服海外,如何跳出本土化的“中国策略”转而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面对消费者成为出海国货们的新命题。
过程中,单纯的营销范畴显然不能概括中国品牌出海的方法论。背后既有着全球化的策略也有本土化的考量。
●图源:小米公司
以小米为例,抛开政策性因素,小米在印度市场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除了归功于它在该地区的早期布局和大量的市场调研外,与印度最大电商平台Flipkart合作以及在营销上极致的本土化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都脱不开关系。
比如在中国的小米手机上的相机都自带美颜功能,但在印度因为粉丝反对,所以小米手机就去掉了这一功能;印度的粉丝希望在手机中内置射频芯片,这就可以用来作为电视遥控、空调遥控,小米也接纳了这样的要求。
而在欧洲市场,为了让小米手机能够在欧洲广泛销售,小米先后拿下了英国、法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欧洲各国的运营商,抢占了手机销售制高点,并与德国相机的代表徕卡合作为品牌价值赋能。
●图源:华为中国
相比较而言,华为则以技术为基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品牌建设并行,华为在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战略与Marketing组织,并在各地区部、国家均建立了相应落地团队,通过策划参加全球顶级行业展会、各国主要通信展会开启品牌传播。
而美国硅谷的大量公司,从公司设立到产品设计,即是从全球化角度统筹规划设计。
这显然是对中国品牌的有效启发,相较于从国内到全球的阶段性路径设计,当下中国品牌,尤其是新消费品牌要敢于从源头开始就以“全球化”进行顶层设计,缩短全球化进程。
这是当下中国品牌的时代使命,也是必然要求。
*编排 | 红桃皇后 审核 | 李砚
18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