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新能源一哥!




小米造车,临门一脚
雷军造车,顺应天意,雷中有电,军中带车。
虽是笑谈,但确与雷军始终信奉的“顺势而为”创业理念有着某种自洽逻辑。
2021年3月30日,在中国新能源最火热的年代,雷军哽咽着立下人生的一个flag:
“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3年12月25日,新能源依旧火热,雷军发文写道:“今日是小米宣布正式造车的第1000天,我们正式官宣,12月28日举行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图源:雷军微博
雷军说,过去的1000天,朋友们都非常关心小米汽车的进展,不少人还问,小米汽车造车怎么这么慢。
 
看得出来,雷军很着急。
毕竟离小米汽车真正亮相还有数月时间,雷军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小米汽车的“硬核技术”公之于众了。
而为了这场“技术”大秀,雷军几乎以行为艺术般的营销攻势献上了一波年末传播高潮:
这两天不仅以“话痨”的状态掏心掏肺将这两年造车的心理历程讲了个遍,还将各个新能源同行致敬了个遍,为此还特意投放了线下大屏。

●图源:雷军微博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江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亚迪“头把交椅”的位置越发稳固,新势力代表蔚小理逐渐拉开了差距,新能源黑马威马、自游家相继倒闭,只有赴美造车的贾跃亭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
 
尤其是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焦灼的价格战分外激烈。今年1月特斯拉打响新能源市场降价的第一“枪”后,小鹏、问界等一众厂商跟进。一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多轮极具规模的“价格战”。
国产新势力们在高附加值和价格战之间反复摇摆。
 
与此同时,年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分外热闹,华为、极氪接连发布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尤其是12月26日发布的问界M9,不仅将价格上探到50万+的区间,各种华为“黑科技”也拉满,以至于还没正式发售预订量已突破5.4万辆。
 
而这些,雷军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图源:雷军视频号
在正在举行的发布会上,雷军对小米的这款SU7轿车可谓相当自信,从自研泰坦合金材料到自研9100t的压铸平台,再到小米超级电机V8s,“生态”+“科技”的关键词贯穿始终。
雷军说,小米汽车自研自产电机:
21000转的已经装车,行业领先。27000转的2025年量产,全球第一。35000转的已经预研成功。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ppt吹牛,小米甚至还找了权威专家给出了证明。

●图源:微博
各种硬核技术的叠加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发布的小米14系列。
只不过相较于小米14全面对标的iPhone15,雷军“免为其难”的将小米SU7的对标品牌拉到了保时捷taycan Turbo和特斯拉model S的高度。

●图源:卢冰伟微博
 
直言“这是一辆承载大家向往的梦想之车”。
小米汽车副总裁于立国也说,在一些特定的复杂路况中,小米自动驾驶测试实现成功通过,而目前特斯拉还通过不了。虽然这并不是一个自动驾驶的典型工况,但能反映自动驾驶的能力。
但在没看到实车之前,很难不让人怀疑小米汽车会不会重蹈小米手机“配置参数没输过,体验逼格没赢过”的覆辙。
 
虽然发布会并未公布确定的价格。但雷军已经打好了“预防针”,声称“我们做的是有理由的贵”。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网友们在过去几年一直调侃的“19999拉满性价比”、“99999交个朋友”彻底化为泡影。
 
从这几天接连不断的热搜和发布会的热烈程度来看,消费者对小米汽车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图源:微博
原因不言而喻。2011年发布的小米首款手机曾掀起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变革,在当时国内的高端手机被三星、iPhone等巨头垄断,售价均在4000元以上的年代,小米1999元的定价不仅给当时的手机市场扔了枚炸弹,也给了当时的消费者足够大的震撼。
 
于是,从小米官宣造车的那一刻起,无数网友尤其是米粉显然已经将对小米手机的期待投射到小米汽车身上。
 
公众普遍对小米当价格杀手的期望值太高了,希望小米复制手机消灭山寨机的辉煌。

●图源:微博
但眼下的汽车行业跟当年机圈完全不一样,山寨车已经淘汰了,现在是一群红着眼的饿狼,负毛利卖车的比比皆是。汽车利润是由规模决定的,规模上不去,小米上来就强行低价卖车,那可能还没干死别人,自己先被干到了。
 
小米造车的“临门一脚”已经开大了,价格已然不再是“杀手锏”,而成了卡住广大米粉脖子的“利刃”。
 
 

一次“反向”试探
 
其实在这场技术发布会之前,小米汽车的“神秘面纱”已经被各种“泄密”掀开了一层又一层。
 
12月26日,工信部公布了《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小米SU7赫然在列。


●图源:小米汽车
 
根据目录,小米首款汽车为纯电轿车,型号为SU7和SU7Max,车长4.997米,将推出标准版、Pro和Max三种版本,提供628km、668km、800km和750km四种续航版本可选。电池方面,将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图源:微博网友
在更早的11月份,拥有全网千万级粉丝数的汽车博主韩路曝光了小米汽车的从定位、外观到价格的多项关键信息,而从这几天雷军自己的“爆料”和此次发布会的情况来看,韩路的爆料基本属实。
 
而早在年前,更有疑似小米汽车的3D渲染图泄露的消息,之后的白车身谍照、路试谍照等信息更是频频曝出。

●图源:小米微博
 
从韩路删除曝光微博到小红书博主“电玩科技”曝光此次发布会被辟谣,再到对媒体“ZAKER”和“小白买车”员工泄密的强硬态度,看得出来,小米和雷军对小米汽车的各种泄密十分在意。
今年1月22日,小米汽车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000700)有限公司因对其下游供应商管理不善,泄露了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
 
彼时,雷军称,小米集团对泄密事件零容忍。希望所有供应商伙伴一定认真执行《保密协议》。

●图源:微博
但有意思的是,与对各种“路透”、“曝光”极度反感相对的是雷军迫切想要和大众分享的“小米造车技术”。
 
小米十分热衷于自我“爆料”。

●图源:小米微博
从9月向外界透露“小米汽车已试生产近一个月,每周50辆样车”到10月小米14发布会上发布“澎湃OS”开启“人车家全生态”时刻。我们看到了小米澎湃OS互联功能的“冰山一角”,例如车顶摄像头可以直接流转入微信视频通话中,直到此次技术发布会的全面“交出底牌”。

●图源:微博
 
小米汽车始终在爆料与反爆料中极限拉扯。
 
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网友的曝光也好,小米汽车自己的爆料也罢,背后其实更多带有试探的意味,根据互联网用户的反馈,“反向”决定车辆的最终产品指标也是极为可能的。  
 
毕竟当年小米手机的成功就有着与用户“反向”共创的先例。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前一年,即2010年8月16日就问世的MIUI系统吸引了无数手机发烧友。
 
当时很多网友给MIUI提建议、找bug,尤其是每周五准时推送一次开发版,让很多发烧友每周都能体验到新功能,以至于有了“橙色星期五”的期待。
 
你很难将小米手机的成功与这番反向操作撇开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汽车这场技术发布会除了为在2024上半年上市的SU7营销预热,或许也有这一层面的考量。
 
 

小米汽车,遥遥领先?
 
始终以“谦虚谨慎”示人的雷军在造车这件事上表现出少有的“狂放”。
 
去年10月,在谈到对电动汽车行业的看法时,雷军表示,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他给小米汽车设定的2024年销售目标是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图源:微博
不过在谈及小米汽车的销售预期是,雷军也有担忧,前几天在《面对面》采访中他表示,我特别担心(小米SU7)一上来就不火,大家都不买,这个肯定会担心。
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各种焦虑情绪都有。
 
有意思的是,余承东此前也曾放出豪言称问界要在1年内卖出30万辆,而后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根本达不成这个目标,第一年做到10-20万辆就已经是奇迹。
不知道雷军是不是在“前辈”问界嗅到了小米汽车的某种不祥的预感。
 
不过根据小米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上的说法以及这次发布会上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当前研发进程“十分顺利”,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计划、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做全栈自研的决心全都没有变化。
发布会上,雷军更是亲自重申了这一点。

●图源:微博直播
 
如今,小米汽车即将揭开最后一张“神秘面纱”,问题是,它能否像横空出世的小米手机那样“发烧”?

●图源:微博
 
至少从目前来看,小米汽车面临的情况要比当面小米手机惨烈的多。
 
一方面,曾经撕开智能手机行业“口子”的价格显然在小米汽车身上已然行不通。
这不仅在于小米汽车本就放弃了“性价比”路线,更在于从年初到年尾的三轮“价格战”已经让消费者脱敏,以价换量,再以量换价成为诸多新能源的无奈选择。
而小米SU7选择入局的电动轿车领域也早已被比亚迪、特斯拉等前辈搅到红到发紫。从11月开始,比亚迪海洋系列、王朝系列纷纷降价,这一轮降幅从3000元到2万元不等,在比亚迪“掀桌子”之后,众多车企纷纷跟进。
至此,小米SU7的开局难度已达地狱级。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都十分注重的“智能化”领域,除了“遥遥领选”的华为系,比亚迪、特斯拉等先行者也都交出了相当优秀的答卷。

●图源:雷军微博
发布会前,雷军曾说,“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而小米汽车将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这将是汽车工业技术范畴的一次重大跨越。这次技术发布会将是小米创办13年来,技术积累的集大成展示。”
 
但从发布会的结果来看,其对智能化技术的上探显然并没有达到令人“惊艳”、领先竞争对手“几个身位”的地步。
 
服务有蔚来、性能有极氪、智能化有小鹏、细分市场有理想……留给小米汽车的市场位置又在哪里?
 
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雷军始终倡导的“顺势而为”,小米造车更像是手机业务见顶之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无奈选择。
 
新能源汽车的风还在继续吹,只是不知道“晚到”的小米汽车还是不是雷军口中的那头“风口的猪”。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技术发布会已经点燃了一把火,只是小米汽车能否继续“发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毕竟,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编排 | 李砚  审核 | 红桃皇后

18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