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
去年5月,傈僳族金发小伙蔡金发靠着魔性视频一夜爆红,涨粉百万。然而,仅一年时间,因涉黄被封号上了热搜。
●图源:截图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
同样被家乡寄予厚望,这位傈僳族素人网红爆红后湮灭,没能成为下一个丁真。
成不了丁真
事情发生的突然,也有迹可循。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获悉,蔡金发短视频账号“××小伙-蔡总”因涉黄被封。疑似其发布了一段24秒“全裸出镜唱歌给女子看”的隐私视频。
有知情人士透露,“发布视频的原因是和前女友吵架,前女友将视频上传。但是他们(公安机关)估计他可能是酒醉以后发错了。”
这么疯狂的行为,不管是有意无意,这次被封对其网红生涯影响不小。
●图源:截图
蔡金发是素人在流量时代一夜爆红的范本。
2022年5月,在工地里卖苦力的蔡金发留着狼尾金发,斜侧脸,随着魔性的BGM对口型,唱出又土又上头的“我是云南的”,并迅速成为互联网迷因。
在“造型独特+家乡方言+易传播的模板”等叠加buff的加持下,魔性的内容成功从快手蔓延至全网,闯入大众视野。
●图源:截图
但狂欢消退后,不能否认,蔡金发的“我是云南的”内容制作简单且粗糙,更不是原创,只是对口型的简单二创。
这样的一夜爆红充满误打误撞,运气占大多数。
伴随流量而来的是质疑,“蔡金发会是下一个丁真吗?蔡金发兄弟还能火多久?”
回到了家乡怒江后,也曾被推荐给怒江旅游,登上“中国旅游日”怒江分会场,也穿上傈僳族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为家乡宣传助力。
●图源:视频
蔡金发顺势成专职网红,开启了个人直播,在网络上公开与人连麦现场PK。
事实上,一年过去了,蔡金发在成为丁真的道路上,自己把自己埋了。
谁在批量生产素人网红?
上一个火爆的还是唱“挖呀挖”的黄老师。
同样是素人在短视频平台上伴着简单的旋律二创;同样是掀起全网狂欢,热搜一条又一条,连官媒也下场参与;同样成为流量的宠儿,仅仅七天涨粉400万。
有人沉迷狂欢中,不是被“我是云南的”“挖呀挖”洗脑,就是在被洗脑的路上。
有人露出不解,认为“火得莫名其妙”。
●图源:评论截图
不禁思考,谁在制造席卷全网的素人网红?
偶然中存在必然,归根溯源,每次素人带来的全网狂欢,是人与内容的主动,以及由平台选择的被动。
首先,最开始推动的一定是靠他们自己。
蔡金发是底层草根代表,年纪轻轻离家打工,是万千普通人的缩影。
同时,他造型特立独行,是千篇一律中的一点红,而内容选择上又与自身“异乡人”身份适配,借助“我是xx的”模板放大离开乡土的无奈以及对地域身份认同与价值的探索。
黄老师不一样,有着社会高认可的身份,却是非常有性别化的符号,选择发布的内容也与幼师的身份相匹配。
又因为上镜表现精致、拍摄更有氛围感,她即便不是首发作者,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关注的主角。
共同点也明显,他们的内容制作上遵循着最简单的传播逻辑,用简单的BGM在重复中构建记忆点,参与者只需0成本投入,便能模仿和再生产。
●图源:截图
其次,在流量海啸下,新技术赋权带来了现象级事件。
蔡金发从快手爆火,黄老师从抖音爆火。有意思的是,即使手机上没有任何短视频软件,我们也能被它们找上门。
为什么我们难以避免地“看见”它们?
平台是背后推手。
内容本身有爆点,贴上标签后,平台发现了,给予流量扶持并推广,以数据推向全网络,主动送上门。而用户即使放弃“关注”也能收到,因为算法比自己还懂自己。
同时,在各大媒体的加入下,内容顺势从娱乐属性上升到社会新闻属性,比如不少媒体把蔡金发引爆的现象与“乡土文化”“方言文化”“地域认同”等词放在一起评价。
如此,非用户也不可避免“看见”。
这种情况,是平台愿意看到的。因为动静越大,平台才能做大。
天时地利人和,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无聊”后所需的素人网红,总能前仆后继地出现。
狂欢后的一地鸡毛
各类“梗”的流转周期比想象中的还要短,可以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星期。
传播的内容不复杂,但狂欢消耗精力。当一切沉寂后,事件的B面是一地鸡毛夹鸭毛,混乱不堪。
从素人到百万粉丝网红,强制转换身份下,是不和谐音的攻击。
被骂被质疑是无法跳过的“流程”。
在流量的裹挟下,素人网红逃不过被“扒”的命运。所以,我们知道蔡金发是16岁走出大山去北京打工,知道黄老师素颜长什么样。
●图源:截图
红后的矛盾来了。
视频内容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符号。观众相信的是符号本身,可偏偏喜欢“深入”了解。而我们一旦把素人网红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总能找到与既有想象相违背的地方。
黑粉带着骂声来了。
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开始“劝”,呼吁客观理智对待他们,又形成了一波舆论。
从一夜爆红到被“黑魔法”攻击,再到劝阻,热度一波又一波,最终发现没什么还能被讨论的,一场狂欢结束了。
观众们轻而易举抽身,回归现实生活,等待下场狂欢。
那素人网红呢?
他们如果选择继续简单制作,难以有第二次运气,而自己又没有把控内容质量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是接不住这种意料之外的走红,难以在流量的大浪下站稳脚步。
这时候,有人选择找专业团队开启新职业,也有人承受不住“黑魔法”,决定远离灯光下的生活,重新整理网络给现实带来一地鸡毛。
●图源:截图
当然,还有像蔡金发这样的,顺势成职业网红,但没有红线意识,自己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抹黑。
流量浪潮拍打着现实,有人成功上岸,有人沉入海底。作为观众,我们能做的是,对网络世界保持理智,不盲目跟风,不忘好好经营现实生活。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我是云南的”,谁是蔡金发
2.南风窗:蔡金发,火到自己都害怕
3.上游新闻:百万粉丝网红账号涉黄被封,知情人:属地已约谈批评教育
4.三联生活周刊:“挖呀挖”爆火:素人成为网红后的标准四步
5.开菠萝财经:7天涨粉400万,谁制造了“挖呀挖”?
6.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百万网红账号涉黄被封,傈僳族小伙终究没成为第二个丁真
7.知著网:《我是云南的》:“土味”复兴中的地域认同与价值探寻
*编排 | 罗宇欣 审核 | 四夕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