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密》


      这段时间主要在读西方哲学史,读的太累时读了本文学方面的,也就是这本——作家麦家的《解密》。麦家在中国文坛应该算是比较显眼的一位,作品改编成电视、电影后影响都还是蛮可以的,比如《暗算》、《听风者》……
      这本《解密》在介绍上是说写了十一年,经过无数次修改,给人造成一种呕心沥血出巨著的感觉。但经常读书的人大多都会对这种介绍抱以怀疑。这一是因为广告词大多不可信,更是因为写的时间长,往往并不是为了要写的更好,而是因为写的不咋地、不太拿的出手,后来因为作家红了,这才又翻出来润润色给发了出来。也就是趁着人红清仓而已。
       这本书就很有清仓感。

       如果从文笔的角度,这本书还是说的过去的,麦家并非浪得虚名。问题是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不能仅靠文笔支撑,因为小说不是散文,小说更涉及到结构、节奏等方面的控制。并且这种超硬核的题材是不能只靠吹牛逼、神秘主义故弄玄虚的,你必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展现出你的专业素养才行。
      密码学的基础是数学,而数学无疑是十分枯燥,难以引普通读者入胜的,但这并不是说数学就不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所谓硬核文学作品,不是要求你把它写成论文,而是要你展现出专业的坚硬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大多数人对搞不懂的东西,反而会更有去了解的兴趣。所以怎么做到力猛锤沉又绕梁三日,这就要考作家的水平了。
     但很遗憾,麦家在这本书中除了开始时整了点“等差数列”之类的东西后,到书的中期就开始自说自话的吹牛逼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和气氛烘托的下面是一包水!前面千言万语营造出的吊足人胃口的“紫密”,后面的破解就一句话“金珍把紫密给解了”。我靠,我裤子都脱了你跟我说这个!
      这本书在结构上在故事的叙述上也是硬伤累累。如果粗略的看,这本书大概能分为三个单位:一是容家家史,这部分的叙述风格有点象马尔克斯;二是金珍成长到发疯的历史;三是金珍与妻子小翟的感情。
      如果是本上好的作品,这三个单元应该在结构上是能相互支撑、共建成有机体的。但事实是没有。《解密》的各单元不但完全脱节,并且这各单元都是草草收场的,还给人一种强行催情的感觉。而写作是不能强行催情的,因为作品它应该是有生命的,它要引导读者的呼吸、心跳与它同步,要合人性的密码。你一强催,氛围、节奏就全完了。当然,在商业社会中追求纯粹的写作,本身也是强人所难了,所以只能说麦家只能到这了,不好强求。
      这本书在情节上的糟点也很多,经不起理性思维的审视,比如去北京,哇靠,一个被敌对势力悬赏100万美元(注意,是六几年的100万美元)的、坐飞机都不允许的、对国家无比重要的人,坐三天两夜火车去北京竟然是坐票,还只有一个保卫人员跟随。你这是在嘲笑我的社会经验和智商吗?!
      麦家是我很久以前就很喜欢的作家,这也是我会买、会读他的书的原因。总的来说,如果你想看本传奇故事,《解密》是可以读读的。如果你想硬核阅读,这本书会让你有点失望。当然,从全人类的文学作品来说,又能硬核又能让人手不释卷的其实也少的,不单只是中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