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多次分裂后,最终归于统一的关键是什么?


中华文明多次分裂后,最终归于统一的关键肯定是文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就答过。除了文化外我们却忽略了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交通优势。其实在秦始皇之前陆路水路就有很多地方打通,比如邗汮、鸿沟的开凿,沟通长江、准河、黄河、构成了纵行千里的通航水系。统一天下的基础是各国所经营的交通事业的发展,才形成了统一的基础。

秦始皇时代为了加强北边防务,今天下运送粮草,从黄、琅邪等滨海地区,长途转输北河。“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即所谓“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大规模的工程和防务建设都需要以运输提供物资保证。汉通西南夷道,“千里负担馈粮”,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交通运输的直接作用之一,还在于维持中央政府的财政支用,保证其行政效能的充分发挥…
中国历史上也就是中古时代,中国交通的要害,当然是在西部,核心是长安,长安除了具有关中之富,更重要的是七条大路通向世界。首先表现为交通更依然于运河,洛阳在唐代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它比毗邻运河,经过运河很容易到达南方的良港,广州和福州,而从那里可以直下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南部。宋元明之所以用兵占城就是那里,是中国出海的重要补给站,从占城补给后,可以直接向那南洋的新加坡,从新加坡往东是香料群岛,往西可抵达波斯湾,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最终可以在地中海对岸的叙利亚,与陆上丝绸之路会合。明朝则以婆罗洲也就是今天的加里曼丹岛的文莱为界,文莱以东为“东洋”,以西称“西洋”,而这就是所谓郑和下西洋真正目的。

北宋把首都建立在运河与黄河交汇的城市,也就是开封,而南宋依然把首都定在运河的南端的杭州,而元明清都把首都定在运河北段的北京,可以这样说隋朝之后,中国是一个与运河交通为核心的时代。如果中国统治者眼光在看得长远点是应该以沿海为核心,而不是以中国内部的河流为核心,其实中国并不是不重视海洋,自琉球灭,安南失、缅甸亡,中国羽翼尽剪,中国就已经从海洋转向陆地了。
想要读懂历史首先要读懂地理或地图,看历史地图,不仅仅是要看国境线,更重要的是要看交通线,因为交通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或者说与通货和商品的流通关系最为密切,交通的要害往往是文化交往和行政权力集中的地方。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必先修路”。
无论是西出长安还是南下长安,跨越欧亚的交通线,这两条线路的终点都是“西海”,而西海其实也就是地中海。长安对中国与世界的交通线记载最洋者的是唐朝贾耽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新唐书》…

所以,中国的交通变化是由西部运河而沿海经济的变化,秦汉之后,为什么中国始终都追求统一,除了文化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交通在几千年的运作下已经融合或贯穿在一起,而交通的畅通,使得汉文化或政令才可以落实到偏远地区,这样才能使一个民族真正凝聚起来,这才是统一的关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