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产力低。我们知道,商人必须流动才能获利,农业则守土重迁。且不说商人有钱后会形成力量,就是大量的相互流动,就能把各地的人串联在一起这对中央政府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对地方分而治之的政策不利。农业是封建王朝的根本。封建制度下,主要国力体现在田赋收入以及承担军役和劳役的人口上。因此种地的民户越多,田赋越多,当兵服役的越多。
商人是流动的,是投机不固定的,但是农民不一样,农民一旦留在国家,那么他的家庭也就留在了国家,农民种植粮食,粮食是国家维持的根本,同时农民还为国家提供人口,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农民那么就会面临人口减少,征兵困难国家就会不保,粮食减少国民生活窘迫,一旦没了粮食,那么你在有钱也得听人家卖粮食的价格,在豪华的宫殿也需要有人住,金钱不能吃只能用来周转,而粮食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对待财富的道理古人比现代人看的透彻。连物质基础都没有降低交易成本有什么用?小农经济体制下过的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商业带来的像物流之类的价值对于小农经济来说就是P,连饭都不够吃商人拿什么发工资?单纯的国内贸易如何产生额外价值?你的粮食一共就这么多,所以要想把商业做好,首先确保农业……
其一:各个朝代建立之初,大多是土地荒芜、人民挨饿受冻、中央财政不足、民众普遍没有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统治者自然要大力扶持农业,先填饱人民的肚子儿。人都没了,还经啥商。
其二:农业在朝代初期都是税收的主体,古代税收第一大户就是农业税,除了宋元少数派外,基本如此。为此,建国之初大家缺少军费、官员都缺工资、皇帝许多都要扣扣索索过日子。而商业在建国初期怎么可能会繁荣?大家都缺钱,商业卖给谁?
其三:商业发展阶段在古代社会乃至我们建国初,其实都是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欧洲因为国家小朝代建立之初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欧洲看成一个国家,各个国家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规律就是:发展粮食作物——发展经济作物,用于城镇交往,例如种蚕养桑前往城市交换丝绸布匹——城市经济随着农业发展、日渐稳固等原因餐饮和文化以及娱乐业典型的就是娼妓类开始逐渐兴盛——出现各类手工业作坊——商业高度发达。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朝代建立初期统治者重视农业,有巩固统治(这很正常)、税收、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多重因素。到了中期,也是因为上述经济发展规律自然出现,绝大部分皇帝对此都没怎么阻止过。到了后期,则是因为商业因素进入官场导致官场腐败普遍发生,最终亡国。这点,晚明就是最大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