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自从盘庚定都于殷后的一段时间里,政治经济都兴旺发达,但盘庚死后商朝一度衰弱,到武丁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稳定了商的霸主地位。

武丁之后的几代商王没多大的作为,不断衰弱,对西部地区的控制力不断衰弱,使得从豳迁徙来的周人首领古公亶父能够站稳脚跟并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商王为了稳定西部地区,给这些周人封官职并与之联姻,帝辛的父亲帝乙还把妹妹嫁给姬昌,希望利用周人来帮自己稳定西部地区,这样是周人不断坐大,到帝乙的时候周的追随者数量已经超过商的属国,成为商正真的对手。东边面临东夷的压力,西边面临周人的蚕食,商朝势力范围不断缩小,处境岌岌可危;帝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基,接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帝辛本名子受,为殷商第三十代天子帝乙之幼子,以其母为帝乙之正后,又是其母扶正为王后所生,因此越过同母兄微子成为嗣君。
《史记》里称帝辛「长巨姣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帝辛「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是个筋骨强劲、力大无穷,能当百人之敌的无敌勇士,此外他还「资辨捷疾,闻见甚敏」,也就是智商极高,反应极快,能言善辩,绝非一勇之夫。
然而,作为帝辛姑父的周文王并没有把帝辛这个放在眼里,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周文王带着他的长子领重兵长驱700余里,攻占了商朝北方重地黎国,杀了黎国的君主候崇虎,并杀掉商朝封的官员,安排自己的人来管理黎国各地,这就是历史上的“西伯戡黎”事件。
在商朝朝廷方面,大多数大臣和贵族都畏惧西伯的势力,不愿意与西伯开战,为了笼络西伯侯,纣王(帝辛)的父亲帝乙还把妹妹嫁给姬昌,希望利用周人来帮自己稳定西部地区,到帝乙的时候周的追随者数量已经超过商的属国,成为商正真的对手。东边面临东夷的压力,西边面临周人的蚕食,商朝势力范围不断缩小,处境岌岌可危……帝辛上位后(商纣王)亲自带兵征讨周国姬昌,当时很多商朝诸侯小国都归降周国,而且姬昌还打败了商朝的附属国北伯侯崇虎,最终结局是姬昌和自己的长子当了帝辛俘虏,然而就是这个大好形势下,由于帝辛的一个失误,导致正如日中天的商王朝突然灭亡…
本来都是按着商朝好的方向发展,可万万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帝辛判断失误,认为已经将周打垮,周朝在也不能威胁商了,开始变得盲目自大,于是放心用主力进攻东夷,帝辛而且还杀了姬昌的长子伯邑考,这自然有他的考虑伯邑考是长子,与帝辛没亲戚关系,把他杀了,由自己的亲表弟姬发继位,自然不会与自己为敌,西部就可以放心了。于是帝辛把主力兵力投向东方,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他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没想到周趁这个机会直捣空虚的商都,这个时候帝辛依然低估周的实力,不守城而以主力出迎,一战亡国……
总结:商朝被周所灭,并不是由于商朝衰弱,也不是内部对立势力强大而夺取王位;在当时商朝正如日中天,打败了周边的多个敌人,把商朝的疆域向东扩大到大海,向南扩大到江淮地区,势力空前强大;在内部,帝辛(商纣王)在国内地位稳定,威望极高,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战略上的一个失误,导致了亡国。其实,帝辛也就是(纣王)让我联想到了又一个霸主,春秋吴国时的夫差,历史是多么惊人的像啊!
只说说殷商帝辛的功绩:1.进行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2接受新思想,不祭神灵;3.训练军队,锻造兵器,亲自征讨徐夷,使商朝的势力延伸到东南一带;4.他还对长江流域进行了开发,把中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传入东南地区,从而加快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一首诗形容帝辛:世人纷纷说殷商,口诛笔伐讨纣王。有谁能识英雄胆,经营东南固边疆,武王乘机发兵难,士卒倒戈梦苍凉。历史空遗千般恨,留待后人细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