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农抑商”为什么明朝商人的地位为什么会越来越高?


明朝最大的败笔,就是财政失败。所谓国家财政,其实就是是在通过准确的国家财政税收计算和预算来确立起国家信用,如此国家就可以通过发行信用来掌握和调控经济,这乃是立国之本。相反,如果国家没有准确的财政制度和财政调控能力,甚至没有发行自主货币的能力,而把货币供应全然委之于商人,甚至外国货币市场,那么也就自然丧失了对于经济根本上的控制力量,从而也丧失了对于商人阶级和他们所垄断市场的干预力量,其最终结果就是国家的能力衰弱,生产者受盘剥而而日益贫困…

明朝所面对的是千百万零散无组织的小农,这样就根本没有可通过建立准确的财政计算来合理的发行信用,由于一家一户的土地非常狭小,土地产前又严重混乱,白银很难作为征收狭小土地税收的计算手段,它不过只适合于征收工商贸易税而已。而明朝商人做生意的目的就是积累白银,这反而造成了货币流通的严重不畅。明代有识之士曾经就上奏皇帝说,长江以南有许多家庭都储存了成千上万的白银。通常为了安全,他们把这些银条银锭埋入地下。这样做后果,其实却减少了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商人私自出口货币和窖藏货币的现象越发严重,而国家整理财政和调控经济的努力越差,而明朝的基层社会毫无组织能力。一旦大规模的进口白银成为可能,海上贸易路线自然又为之改变,朝贡体系既不能维持,那么明朝只能向商人妥协了…

其实可以看出,无论是张居正还是后来的皇帝,他们已经向那些豪商所垄断的白银低头了,说起来也特别讽刺,很显然一旦国家将货币的来源甚至财政的主要来源委之于商人,那么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就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国家控制货币和经济能力将荡然无存,而社会的整合能力则必然下降,这就是明朝经济最大的败笔。

其实,明朝的赋税不高,但大部分富裕都集中在了基层的地主与官僚手中,明末因天灾原因生产力遭到了破坏,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了,你再问他收钱,这不是逼着他们和你对立吗?而明朝商人却在国家有难时绝对不会毁家纾难,拿钱报国,毕竟攥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道理,无人不懂。这就是明朝崇祯年的情形,明朝商人亦官亦商,甚至亦商亦盗,代表人物如林凤,此外还有陈老、林道乾、袁进、李忠、颜思齐、王直、刘香、李旦、郑芝龙等;这些人的地位因而日益上升,并开始逐渐代替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而支配政治经济,比如逼死了打击海盗的朱纨,包括胡宗宪,这充分显示了其左右政局的能力,明朝的东南商人可见有多强大,这还不算晋商,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比明朝商人权力大的了,甚至可以挑战皇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