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仿制的红夷大炮与西方火炮没有多大代差,但满清仿制的红夷大炮却逐渐与西方有了代差。明朝末年引进红夷大炮之后,掀起了一波火器热潮。明末著名火器学家焦勖和孙元化,分别在自己的著作《火攻挈要》和《西法神机》中,提出以口径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科学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这是中国火炮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却没能在清朝发扬光大。
十七世纪英国舰炮(红夷大炮原版)先进在什么地方?在于原始的弹道学、近现代的炮瞄观测数据。红夷大炮的“倍径”、炮耳位置、炮身与炮弹的比例、装药的定量、三角尺车辆,最后角度计算得出,才完成“红夷大炮”不可思议的精确射击和一致射击。
明末徐光启等就是学习了西方数学、弹道学、测量学等,才成功仿制了“红夷大炮”,才自行培养有数理化的炮手。清初的仿制的红夷大炮,实际上继承了明末红夷大炮的完整,那个时候八旗能所向无敌不仅是靠着骁勇,而是靠着火炮优势,所以才能所向无敌。清朝后来的继续仿制的大炮,炮手已经不懂数理化,全靠经验摸索,这与工匠和工程师区别一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快马上断代。清朝的旧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奇炮等,种类虽多,但基本都是明末清初引进的红夷大炮的衍生型火炮。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门新闻纸》,以轻蔑的语气评价清朝火炮道:“中国只知道用铁铸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铸成炮身……全无科学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准头……大约不能为害人物。”
最后,关天培当时的记录和二鸦大沽口的记录,都证明了清军装备的大炮,本身质量严重地下,气泡极多,经不起满装药,非常容易炸膛。
所以,在满清嘉庆之后到鸦片战争之前,清军的火炮确实已远远落后西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