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重农抑商时的最高峰时吗。


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种国策。明朝确实抑商,但这个抑商有局限性。
朱元璋深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先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毕竟元朝之覆亡,正因为过于重商,棉麻桑茶挤占农业,导致粮食缺乏,东南鱼米之乡百姓也陷入饥饿,揭竿而起;所以朱元璋引此为戒,应该说正常不过。但朱元璋对商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如其曾说过“来远人在乎修政,裕国用贵乎通财”,认为 ,只有“懋迁之利流转不穷”,才能“军用给足” ,虽对,商业发展有限制,规定商人穿戴,但朱元璋对商人的作用还是重视的“商贾之士,皆人民也,而乃贱之。汉君之制意,朕所不知也”,从朱元璋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其对商人的看法同前朝君王已有所不同,因此朱元璋在建国后不光有一定程度的限商也有很大程度的恤商政策,如规定“凡商税,三十税一,过取者以违令论”以及“田器等物不得征税”,且在定都南京之初时,商人在南京城中饱受牙侩杀价买卖,朱元璋在得知后专门命人建立库房为商人保存货物,以此使商人免除牙侩的剥削。

而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为进一步减轻商税,朱元璋下令裁撤364处税课司局,并规定“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为进一步稳定全国商业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三大政策,首先对货币进行管理,严防劣质假币混入市场,并在《大明律》中对货币铸造进行了明文规定,私自铸钱者,一经发现处以绞刑,助其铸币者同样处以绞刑,若知假币依旧使用买卖者罪减一等处理。其次对市场物价进行稳定,每两日对市场物价进行评估,以此稳定物价,最后就是度量衡器具进行统一,为保证斛斗秤尺的准确性,朱元璋命官府负责进行校正,并以此为标准,若有铸造不合格缺斤少两者,使用者与制造者皆杖六十,若斛斗秤尺铸造完成没有经过官府校队同样要予以处罚,以此最大限度的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性。那么重点来了,扶细商而抑巨商,才是朱元璋的真实宗旨。他认为细商增流通之效,而巨商涨奢靡之气。为了保护在商贸系统中处于弱势的中小商人,朱元璋不但规定了一系列规范行业的政策,更是有几项政策极值得激赏。

一是废除和买。和买起源于宋、盛行于元,政府以少量钱币甚至如同废纸一般的宝钞强买商人货物,实际上与强抢无异。朱元璋深知和买对于市场的巨大危害,严令废除。
二是薄商税,商税定为三十税一。盖商业风险甚大,小商人利润其实薄。如果商税定得太重,他们就难以自存。必然纷纷托庇于巨商才能维持营生,巨商势力一旦做大,就会发生欺行霸市,肆意扰乱价格,朱元璋出身底层对元朝的色目人深有了解。所以朱元璋宁愿放弃获得的巨大商税收入,也要选择维持较低的税收。
三控制牙行,朱元璋对牙行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牙行是商品买卖的中间人,往往势力庞大,往往通过了解行情优势地位剥削商贾。朱元璋曾几次要废除牙行,后来经过对民间的微服私访,得出商人百姓是离不开牙行的。但朱元璋对牙行的控制非常强,如果要开办牙行需要资质考核,并规定牙行要是肆意扰乱价格,过分贱买贵卖,欺行霸市等等;所得的财物或者是赃物,按盗窃罪论处。

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抑商,但这个抑商有局限性,只针对巨商,对小商不但不抑而且还鼓励扶持,朱元璋认为细商增流通之效,而巨商涨奢靡之气。为了保护在商贸系统中处于弱势的中小商人,朱元璋规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行业的政策,对保护中小商人利益,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