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统治模式具有三重构造?


中华帝国从建立之时起,就是以中原为中心而形成的。但是周边地区对中国的服从关系也可以是不同形式。“诚信著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按照儒学家们绘制的蓝图,理想的天下应该是多重的天下。实际上中华帝国从建立之初起,就已采用多民族国家的模式。“四夷宾服”才是中华帝国的理想模式。这一思想不仅是儒学家,而在历代的政权统治者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由秦和汉朝开始建立起来的中华帝国的天下体制具有三重的构造,即“汉人”的地域、中国领域内位于周边地域的由异民族,实行自治的可以把他们称为“内藩”比如新疆和西藏等,和位于中国之外的可以称“外藩国”比如越南,朝鲜等;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王朝的中央政府机构“典属国”中有“九译令”一职,他的工作对象是与中华王朝有着朝贡关系国家…


有人问了,内藩与外藩有区别吗?区别大了,内藩和中原王朝关系更为紧密,除了文化经济上面的交流外,中原王朝在内藩里设有自己行政体系,比如明朝在西藏设有乌斯藏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而外藩根本没有,如果把外藩也划入自己版图,这确实有点地图开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