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社会长久以来都有一种误解,认为一个行业进行充分竞争可以提高行业水平,大家在你追我赶中各显其能,这样整体业务水平就都上来了,其实未必。
今天借此说说银行客户经理的事,卷王我在十多年前做过一次客户经理,那时的感受和现在完全不同。
前几年又得机会去了省分行做信贷审查,刚开始做时,看到下面客户经理提交的贷款调查报告和材料,我都傻了,报告写的是前言不搭后语,满篇错别字,还有很多前后逻辑不通。我提了满满一页问题单要求补充调查及修改,还有错别字也标好让对方改,对方改了半天以后又给我报上来了,我打开一看,还是乱七八糟莫名其妙,我之前画出来的错别字那客户经理也没改全,我就说要不你这笔贷款就别做了,你调查的清楚吗?
事后我就犯嘀咕,心说如今这社会竞争到底激烈不激烈?要是不激烈,为啥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躺平?要是激烈,为什么业务能力这么差的人也能端银行客户经理这碗饭?
后来,因缘巧合又第二次回到基层客户经理岗位我才明白,我的贷款报告只不过是那客户经理手里N份工作中的一个,那一个客户经理恨不得干八个人的活,忙到脑袋冒烟屁股着火,上厕所恨不得都得跑着去,仿佛被领导塞进榨汁机里,自然没有什么额外的精力好好处理这个贷款,有人说别揽这么多活不行吗?不行,行里有行内排名末尾淘汰,绩效上有KPI管着,还有其他同行的竞争,在这种每个人都急赤白脸的氛围中,大家就都跟着一起瞎划拉,存款、拓户、基金、保险、金钞、企业贷、个人贷、网银开通、票据贴现、收单业务还有各种额外的政治任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急躁的状态,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不错了,根本无法顾全大局,在如此内卷之下,基层工作根本做不到习主席所希望的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曾经我第一次做客户经理的时候,好像每个人分工明确,有的客户经理就拉业务、有的客户经理专做贷款、有的客户经理专做公司业务。大家都在擅长的领域深耕着,有需要就互补配合。但这十年后的第二次做客户经理,我发现整个银行考核体系,对客户经理的导向全变了。如果你只做精一件事,KPI的考核是打折再打折,上层要的是每一个人做所有的业务,所有业务都雨露均沾的下达指标,并且在考核机制上就杜绝了员工配合合作,看起来像是要每一个人都要全面发展,不允许存在偏科,惩罚严重到只要存在一个弱点就能让你上月的奋斗满盘皆输。很多对工作质量有追求有坚持的同事心灰意冷,纷纷离开这个环境,银行基层的整个行业水平也就朝着拉胯去了。
完全不同于前一次做客户经理,因为如今上级不管质量,只要看到量。我不明白这十年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内卷这个词确实就在这十年里越来越流行了。
我能强烈感觉到它们那种因为激烈竞争而表现出的急赤白脸和不顾一切,还有那种实在没有办法先硬弄的勉强,然而,大家都在硬弄,你就必须一起,你要是端着 ,就很可能在竞争中被边缘化,最后消失,整个环境就是如此沉沦的。
无论对于哪个行业来说,保障从业者们有余力去追求去积累,去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理想,这个行业才更有昂扬向上的可能,然而,今天这种剧烈到不健康的竞争正在用压榨透支一个个从业者的方式来拉低整个行业的水平,就像前几篇提到的,基层周末取消了,柜员吃完中饭也不给休息了,我想其他行业的处境一定也都差不多,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
导读:
《2022年的银行开门红太难熬,如何度过?》
《银行自产自销的把戏何时是个头?》
《商业银行没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