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Jörg Wuttke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
但如果说他是BASF在中国的chief representative,以及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家的脑子里应该就有印象了。
他来中国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他在上海和台湾各待了1年,在北京待了30多年,对中国有很深入的了解。
前两个月,Young China Watchers协会邀请到了Jörg Wuttke进行演讲。地点就在脱口秀的山羊楼上,来的95%以上是在上海生活的欧美人。
这次分享会,他的主题是China: self-sufficiency (自给自足的中国)。
由于很多犀利的政治观点在公众号讨论可能会被河蟹,今天就分享一些比较温和的。
Diversity 多样化
在他眼里,深圳是全中国在多样化里做的最好的城市。
他们勇于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才,很大一比例当地人口都不是广东地区的。
不过,中国在慢慢减少人才多样化。如今,外派人员来到中国变得越来越难。
Jörg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没有多样化,就没有创新。
Domestic Brand 国内品牌
中国越来越专注国内品牌。
Jörg分享了一个实例:他认识的某某官员在看到海外的药物很多都是中国生产的以后,要求国内药物需要至少30%都是国内品牌。
但是医院是一个讲究市场的地方。他们倾向于用符合大众预期的好药物。因此,在实际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遇到了壁垒。很多医院并没有在自己拟定的清单里列入那么多国产品牌。
这个政策就不攻而破了。
Cyber Security
中国在近期推出了新的有关法律。这源于高层的一句话:“没有网络安全,没有国家安全。”
国内的cyber security现在要求很严。Jörg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当一个企业的R&D部门在对本地用户行为进行接下来的30,40年研究时,并没有企业会愿意发布这些数据。
疫苗双边认可
Jörg有一次见到某位高权重的官员,问他:“你们为什么不批准辉瑞在上海的生产?”
得到的回复是:“因为中国疫苗没有在欧洲受到承认。”
Jörg解释说:“欧洲是透明的,有自己的流程,只要按照流程走,符合标准,就能受到审批。”
官员说:“就算通过了,美国也不会让你们认可我们的疫苗的。”
Jörg更加疑惑了:“我们在讨论欧洲和中国,为什么会扯到美国?”
后来他和其他人聊的时候,发现竟然其他国人也有类似想法。
他把这归结为Conspiracy(阴谋论)。
外国企业
国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给自足”,也使得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难。
然而,如果从数据上看,外企在国内的税收上占据30%。其实是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量。
虽然如此,国内在对待外国人才上的态度如今并不乐观。
从明年起,外派家庭孩子上学的费用,在国内也不再能抵扣税。
这对很多想来中国发展的家庭,无疑是除了隔离之外,又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据预测,来中国的外国人在将来的几年里会大幅减少。
大国关系
欧洲很多人,包括Jörg自己,也包括老胡,对美国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
他们感激美国解放了欧洲,带来了民主;
他们和美国有相似的价值观;
但他们对美国的一些举动也并不完全赞同。
然而,相比美国,中国的思想形态和政治手段是和他们相差更大的。
因此,在如今两国关系紧张的局面下,Jörg认为中国越是push欧洲站边,就越是把欧洲推向了美国那边。
比起中美两个大国,其实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玩家入局,比方印度。
印度也在飞速发展,人口占比也很大,中国将在几十年后,如何与印度相处,这将是一个值得考量的话题。
(上海⎮现场实拍)
我很高兴在国内还能听到如此犀利的声音,见到许多对政治感兴趣的中欧人民。
有的欧洲人还提问,如何作为Minority在中国进行职业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我在德国时经常组织和讨论的圆桌。只是如今我回国了,主客场变了。
但不变的是作为外国人那一方的融入和思考。
在我看来,它其实有自己的意义。
就是因为这不是主场,所以才会对这边的一切保持警觉,时时刻刻从一个旁观者角度进行思考。
Die Welt aus einem anderen Blickwinkel sehen 真的很重要。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多去找找Jörg的文章看看。他本人也推荐了一本书,叫做China 2030。
感兴趣可以阅读。
END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