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语音发给医生医疗咨询?可以吗?


Luke在朋友圈里发过几次,患者给医生医疗咨询时不要发语音信息的说法。
除了有些原因或特殊情况以外,建议以文字的形式咨询。
说明如下:
1. 首先,患者发语音给医生,几乎医生没时间认真听。
2. 发语音咨询的人描述症状或情况时,在医生的角度说,缺乏诊疗需要的四诊(望闻问切)逻辑性的。
3. 医生听了语音,还要做笔记整理一遍,确认是否自己理解或整理的症状对与否,还要反复听几遍确认。(忙的时候,谁愿意这么做呀。)
4. 发文字信息,发的人肯定反复思考自己想说明什么,描述什么,理清思路、信息内容修改或过滤了几遍后才发。就算说明或描述欠缺,医生不用反复地听几遍,也不会有发音不标准导致的误解及诊疗无意义的口头禅等。
有人可能会问或想,“医生在诊室里诊疗患者,不就是语音沟通为主要沟通手段吗? 发语音信息,不就是和医生当面语音沟通的概念嘛。”
这就大大不一样,在诊室里看诊,是以医生和患者之间‘对话‘沟通方式为主,发语音信息,患者单方说的,导致语音里医生想要知道或确定的诊疗信息相对缺少。患者毕竟不是医生,不知医生要的诊疗需要的信息。
还有,医疗咨询时患者常犯的错误:
比如,
“医生,我嗓子疼”,
“医生,我便秘了”等的话,
单纯说一个症状,西医可能可以回答,但中医很难回答。
因为导致嗓子疼的原因很多,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不同治法。
微信等的手段诊疗,相比诊室里诊疗花的时间更长,且医生、患者双方的看病集中力弱很多。
遇到患者(随口)咨询一个症状的解决方法,很多中医师常常回答“到门诊部挂号咨询”。
这不是中医师为了赚患者的挂号费,而是给患者负责的回答和行为。不同原因,不同治法。
真要咨询些症状,却不方便到门诊就医,不如和医生约好时间远程诊疗或线上诊疗App等的手段就医。
那位医生信得过,才找那位医生医疗咨询吧?
那位医生也知道您的信任,才不能随口回答。
很多时候,医生的‘不回答’比‘随口回答’更信赖,值得信赖。

 如需要Luke的诊疗,可以扫描如下二维码。
初次扫码的友人(患者),记得填写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码等基础信息呦。
也可以到上海(嘉定新城)瑞尚中医门诊、(徐汇)君和堂中医门诊就医。

(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