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村里有户人家,只有婆媳两个,媳妇65岁了,婆婆89岁,媳妇靠种菜卖菜为生,去集上卖菜时,都要用板车拉着婆婆一起,因为放心不下,婆婆虽然身体不能自理,却耳聪目明。
两婆媳都挺喜欢孩子,我和小伙伴们放学路上有时候遇到她们,叫媳妇一声奶奶,她就会笑眯眯地摸出一把糖来,一人一块。叫婆婆一声老奶奶,老太太就会费劲地从板车上抬起头看我们,叫我们去她们家玩。
我家和这一对婆媳并没有很近的亲属关系,只是同一个村子,同一个姓氏,祖上都是一家人。她们家没有男人,也没有孩子,只有一对婆媳。
02
论辈份我喊这位婆婆为老奶奶,这位媳妇为奶奶,这位奶奶的男人叫木木,他活着的时候,大家叫他老木,我叫他老木爷,于是叫这位奶奶为老木奶奶。
在我爸的回忆里,老木奶奶是有儿子的,和我爸年纪差不多大,但并不是老木奶奶亲生的,老木奶奶结婚很多年都没有生出孩子,后来抱养一个儿子。
儿子长得结实健康,到了要结婚的年纪,也订好了亲事,准备娶媳妇进门时,儿子突然就得了急病,拉到镇医院,不接收,直接转到县医院,在县医院待了两天,还没有查出来病症人就没有了。
儿子葬礼那天,老木爷和老木奶奶哭得很是悲伤,因为我们的公墓在村子外面靠近一条河流。而老木爷的儿子因为尚未娶亲成家,按我们风俗并不能葬进公墓,只能葬在公墓相邻的一片空地,村里的未婚年轻人去世的都葬在那里。
当儿子下葬完毕,送葬的人群沿着河岸回家的时候,老木爷爷突然挣脱搀着他的人,一下子就投到了河里,幸好当时人多,迅速地把老木爷救上了岸。
老木爷爷被救,却从此精神萎靡,一病不起,同样没有查出来什么疾病,少吃少喝的,几个月后就找儿子去了。
就这样,本来一家人好好的,剩下两个婆媳。
03
本来年轻时,婆媳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的,但家里接连遭遇了如此不幸,婆媳之间却关系突然好了起来,也许是同病相怜,走了一对父子,在这个人世间,也许只有两婆媳之间的悲伤是共通的吧。
当时老木奶奶也就五十出头,娘家侄子兄弟,还窜掇着她改嫁的,虽然那个时候老人婚姻不怎么流行,但老木奶奶嫁来多年,和婆婆关系不和,娘家人都知道,如此不改嫁,守着一个没有男人也没有孩子的婆家,就只为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什么恩情的婆婆养老,似乎有点太亏了。
所以虽然老木奶奶五十出头了,娘家人还是张罗让她改嫁,起码不必要守着这个婆婆伺候她后半辈子。
婆婆听说娘家人的打算,很是怕媳妇改嫁,如果唯一的媳妇嫁人,她可真是孤家寡人了。
那个时候她还能自理,拐着小脚,一摇一摇地做家务。
她开始对媳妇特别好,媳妇去走娘家,她拿出自己的体己物件给媳妇做礼物。
也许是出于传统的思想,也许是放心不下这个孤寡的婆婆,媳妇到底没有改嫁,一个人承担了婆婆的养老。安心地生活下去。
04
婆婆身体越来越不好,隔三差五地看医生,媳妇也没有怨言,忙完田里忙家里。靠种粮生活,给婆婆治病钱远远不够,她又开辟了一亩菜园。搭一间房子在菜园里住。一边照顾婆婆一边伺弄菜地,村里人也会去菜园里买菜。
在村里卖不完的情况,她就会用板车拉着菜去赶集,放心不下婆婆独自在家,就拉着婆婆一起去。婆婆对她充满了依赖,也很乐意跟着她去赶集。
大家都觉得老木奶奶生活艰难,自己一个老太太了,还要独立养一个老太太,但老木奶奶却活得很是乐观,除了儿子刚没有那一年有点颓废的样子,后来精神上缓过来后,一直生活得和以前一样乐呵呵的,她本来就是外向乐观的性格。
哪怕婆婆后来失去自理能力,天天给婆婆伺候大小便,她也没有怨气。虽然偶尔会当着婆婆的面说她:“早知道你现在需要我照顾,年轻时你还欺负我不?”说话的语气却是笑着,半开玩笑的那种,婆婆也只是笑笑。
05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那位婆婆已经89岁了,而儿媳妇也已65岁。因为她们家就在我们学校边上,所以经常遇到她们,她们待孩子们很亲。
那个时候条件差,上学谁也没有条件带开水,学生课间口渴了,都是去学校周围的人家压水井压水喝,因为学生又多,又不注意卫生,家家户户都是泥巴地,往往把人家半个院子弄得滑滑的泥巴,导致很多人家把院门锁上不给孩子去喝水。
而老木奶奶专门在她家房子后面找人打了一口井,专门给孩子们喝水,这样也不会弄脏她家院子,也给孩子们有了水喝。
偶尔遇到她从菜地拉了菜回来,什么黄瓜番茄什么的,也总会发给我们。
年轻时矛盾重重的婆媳俩相依为命过了好多年,婆婆活到了93岁时去世了。
邻居们都说,老木奶奶终于可以歇歇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年轻时也不疼爱她的婆婆,拖累了她这么多年。
但老木奶奶并没有觉得日子一下子轻松了,反倒对婆婆的离世充满了伤感。
有事没事,总是去婆婆和老木爷爷的坟前一坐就是半天。
06
村干部为老木奶奶争取了一个去镇上养老院的名额,她拒绝了。
以前天天伺候婆婆时,老木奶奶并没有多抱怨,一直很开朗的个性让她看起来活得还不错。
不用再伺候婆婆了,她却变得越来越孤独沉默了。
一直很硬朗的老木奶奶身体也逐渐地衰弱下来,终于扛不住了,住进了敬老院。
仅仅半年后就去世了。
07
人们都说,如果她婆婆多活几年,她也许还能扛几年。因为她知道,她是婆婆的依靠,没有了她,婆婆就没有办法活着,她把婆婆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也成了自己的生活支柱。
老木奶奶这一生,善良能干,却一直遭遇不幸,婚后不育,抱养儿子,儿子却在成年后离世,老木爷爷也随着儿子离开,留下婆婆一个负担给了她。
她没有抱怨,没有试图逃离这个负担,而是顺其自然地担起了这个担子,婆媳俩多年的日子过得似乎还不错。
而在婆婆去世后,她的精神头似乎一下子蔫了,身体明显地弯了下去。
住进敬老院后很快就离开了。
很多时候,人们越是有负担越活得有劲,被依赖的人,总是被责任心支撑着,不能倒下。
老木奶奶,没有儿女后代,人生本来就只有归途,没有未来。
多年来,婆婆不仅仅是她生活的重担,其实也是她活着的精神支柱。一旦婆婆离开了,她的生活没有支点,变得空落落的,对生活没有了热情与希望。
她也很快地离开了。
小蝉说:
老年人最怕什么,我觉得最怕的就是没有希望与精神支柱,很多老人,儿女并不能在身边生活,但相对于没有儿女的老人,这些事实上的空巢老人心理却充实很多,因为他们有儿女,哪怕离他千里万里,依然是他们的希望与精神支柱。
现在人们都说不能指望儿女养老,其实人的后半生,生命日薄西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只有儿女才能给后半生带来希望。而希望远比物质上的养老对于老人来说更为重要。
文/张小蝉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