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临床和生活中会遇见扁桃体反复发炎导致扁桃体肿大的人,有的长期处于II III度肿大状态,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时候有的医生就会建议等到孩子14岁以后可以把扁桃体切除,有一种说法扁桃体切除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中医医生则多不建议切除,毕竟扁桃体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切除后日后发生抑郁、焦虑等的概率会增加。
从中西医角度来看待,扁桃体该不该切的问题是建立在能不能药物治疗的前提上,如果有一种药物治疗能把长期肿大的扁桃体消除,我想更多的患者是不愿意切除的,说到底大概是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疗效,才会在手术和不手术之间徘徊。
一、西医对扁桃体的认识
1、扁桃体的解剖
平常所说的扁桃体一般指腭扁桃体,按照解剖来说在颈部有淋巴组织构成一个“环”,叫做“颈部淋巴环”,又称“瓦尔代尔(waldeyer)淋巴环”。咽部黏膜固有层中无数淋巴滤泡汇集成腺样淋巴组织并连结成环。分为内环和外环【1】。
①内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喉扁桃体组成。内环淋巴组织在12岁以前增生显著,青春期后开始退化。
②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组成。
外环与内环相连外,还与颈淋巴结以及颈深淋巴结相续。此环对消化道和呼吸上端起重要保护作用。
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扁桃体窝内。
2、扁桃体的生理
咽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 少见。(来自第五版《儿科学》•小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
3、扁桃体的病理
根据扁桃体病理变化可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2】
增生型:多见于儿童,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结缔组织增加,扁桃体慢性充血、肥大。
纤维型:扁桃体反复发炎,导致扁桃体纤维化,多见于成人,扁桃体淋巴组织萎缩,间质内纤维瘢痕组织增生,隐窝口阻塞,扁桃体变小而坚韧。
隐窝型:主要病变深居扁桃体隐窝内,淋巴滤泡呈慢性炎症,淋巴组织瘢痕化。由于隐窝口被瘢痕组织阻塞引流不畅,以致隐窝明显扩大,或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菌、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聚集形成脓栓。
4、扁桃体的功能
上面说到扁桃体是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对其所处位置和区域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5、导致扁桃体发炎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等原因而使抵抗力下降,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时,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6、扁桃体肿大的影响
扁桃体肿大,会导致:颌面部发育畸形,语言障碍,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紊乱,智力发育异常,心理行为异常等等问题
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巨大,其能导致骨骼发育迟缓、心脏疾病、肾病和肺心病等多系统疾病。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影响生长发育的机制极其复杂,主要的机制可能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导致上呼吸道狭窄,引起肺通气障碍,导致夜间缺氧,影响多种激素的分泌。早期的药物或手术干预能较好地降低其对患儿的影响,使患儿缺氧状况得到改善,逐渐恢复到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苏灿军;应民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06):1174-1178.】
二、西医对于扁桃体手术切除的认识
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并对全身产生不利影响时,慎重考虑后果影响后将扁桃体手术切除。
1、扁桃体肿大适合手术切除的情况:
(1)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
(2)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
(3)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
(4)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
2、扁桃体肿大不宜手术的情况:
(1)急性炎症期及患急性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有流行病的时期。待炎症控制以后才可行手术。
(2)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能减退、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患者不宜手术。
(3)妇女月经期及经前3~5日不做手术,否则,术后咽炎症状加重。
(4)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如不十分必要可不手术,否则,术后咽炎症状加重。
3、扁桃体切除后的影响:
(1)会影响免疫力吗?
相关文献:
01:扁桃体的免疫作用在3~5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活跃。因此5岁以下儿童切除扁桃体要慎重。而人体在5岁以后,腭扁桃体的局部免疫功能会逐渐被全身体液及细胞免疫所取代,因此关于扁桃 切除后会不会降低免疫力这一点不用担心,
无论成人与儿童,当扁桃体引起的病症危害远远超过其保护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时,就应该切除。【杨子.扁桃体与免疫力[J].健康管理,2012,(08):77.】
02:多项研究表明,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在短期内免疫功能可能轻微受损, 但长期观察无明显影响[38-41]。Santos等[41]对14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行扁桃体伴腺样体切除术, 发现术后12~14个月Ig A和Ig G水平较术前下降, 但仍在与年龄匹配的正常范围内, 而CD4+、CD8+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苏灿军;应民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06):1174-1178.】
03: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后部分患者的保留侧扁桃体出现了代偿性增生,但单侧切除术同样能有效解除患者口咽气道的阻塞,显著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对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张小金;罗志强.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后对患儿生活质量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02):111-115.】
(2)、扁桃体切除后对嗓音的影响
相关文献:
01:扁桃体切除术中使用开口器及手术造成的创伤,导致术后口咽局部软组织水肿、瘢痕形成,以及扁桃体切除后扩大的口咽腔等都将影响共鸣腔的结构, 进而导致共振峰频率的改变;因此,理论上,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嗓音声学特征将会发生改变。有研究[4]发现,扁桃体切除术、腭咽成形术后第四周,因口咽部的容积发生改变,患者嗓音的第一共振峰升高,而对第三、四共振峰没有影响。
腭扁桃体切除术会改变咽腔结构,导致气流在声道内传播的空气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在术后1~3个月导致NHR和共振峰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应告知手术对嗓音的影响,尤其对于职业用嗓者而言,嗓音特征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这类患者的心理和职业产生重大影响,手术更应慎重。【董翔;王燕;屈季宁;周涛;陶泽璋.扁桃体切除术对成年男性嗓音功能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29(05):545-547.】
总结:对于扁桃体发炎肿大该不该切除的问题,目前西医认知下,有适合手术和不适合手术的情况。是否选择手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当扁桃体肿大带来的危害大于手术切除后的影响时,建议选择切除;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中医方面的认识
1、中医对于扁桃体没有特别的称谓,见于疾病之中,现代扁桃体发炎、肿大当属于中医“乳蛾”范畴,《疡科经验全书.卷一》:“其形若蚕茧之状,故谓之乳蛾。
2、从经络循行上,与咽喉部(扁桃体所处位置)有关的经络有那么几条:
(1)、手太阴经别:上出缺盆,循喉咙”;
(2)、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咽喉,入缺盆”;
(3)、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4)、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5)、手少阴经别“上走喉咙,出于面”。
由上可见心、肺、胃、脾、肾这五个脏腑均与咽喉有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病变均能导致乳蛾的发生,从而在治疗用药上也不同,不像西医那样药物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3、中医对于扁桃体的认识,应包括于对“喉”的认识。喉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道路,又是发音器官。《灵枢·忧恚无言》:“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难经·四难》:“肺主声“。喉与肺相通,有“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徐文兵在《知己》课程说到喉咙时说到:心包为心神之保护者,而心之门户是喉,也包括扁桃体。心火的旺盛也会导致扁桃体的肿大。中医中“哽嗓咽喉”包括扁桃体的所在位置。徐文兵在扁桃体治疗中曾说,他见过许多扁桃体切除的病人,发生抑郁、焦虑等问题较多。毕竟扁桃体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病人会不会因为自己身体一部分被切除而受影响。
现在的相关文献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去研究扁桃体切除后的更多影响,现在文献更多的是研究扁桃体切除后短期的影响。扁桃体切除有利有弊,患者或医生能做的是共同了解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作出最终的选择。
(徐文兵《知己》课程)
4、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汤药、针灸、食疗、外敷、烙灼疗法等;
中医多有病历报道反复扁桃体肿大切长期肿大,通过中药治疗后本来多处建议手术割除扁桃体的患者最后扁桃体缩小了。可能是对于扁桃体发炎是个小问题,第九版西医《儿科学》等都没有提及这一疾病,中医方面更没有行成统一意见以此来说明什么样的扁桃体肿大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缩小,还有治疗时间上也不确定。
但总归不离“辩证论治”法则,在有经验医生辩证治疗下面临手术切除问题困扰的患者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说明:
【1】【2】来源于百度百科。其余相关文献来源均附于引用文之后。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