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前一句的意思是,看一个人是不是奸邪之人,要看他有没有表现出来,而不能看他的心里想没想,如果看心的话,这世间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好人了。
后一句的意思是说:看一个人是否孝顺,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孝顺之心,而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行为是不是孝。如果以具体行为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孝顺之心的话,许多贫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因为他确实没有能力为老人做太多事情,来表达自己的孝顺之心。
第一句的“淫”从狭意上解释是“淫乱”,广意上应该是指“奸邪之徒”。
《红楼梦》中借警幻仙姑之口告诫宝玉:“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奸邪之人,总是能隐藏起内心的邪恶,只有时间长了,在他的行为中才能表现出来。同时人都是有两面性,一个是君子之心,一个是小人的阴影。
也就是说,好人不一定总想着光明正大之事,而坏人也不会总是有奸诈邪恶之心。“正”和“邪”的斗争始终伴随着人的思想。而人的具体表现是内心“善、恶”斗争的结果。
所以,如果用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去衡量一个人,天下真的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对于自己的父母,作为子女一般都有孝心。羔羊知跪乳,乌鸦能反哺。一般而言,能够经常想到父母,关心一下他们的饮食起居,可谓孝矣,未必就一定要做什么才是。
如果一定要论事才算孝心,那就累了,很难有一个具体标准。做到了就是孝,做不到就不是孝,这也很难把握,不算公允。
比如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许多人只说前半句,而不说后半句,这不完整。年轻人都需要发展,外出打工也是为了自己以及父母生活得好一些。如果因为父母在,就呆在家里,也就不对了。今天通讯、交通都很方便,更容易做到“游必有方”。也就是说,无论去哪里,都要告知父母,让他们清楚你的去处,有事方便联系。
如果是父母不清楚你的去处,找不到你的人影,那就是不孝。
有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这个没错。但大小事总跟父母唠叨,这就值得商榷。有些烦心事,告知了他们,他们也不能解决,徒增加了心中的忧虑,这就不是孝心。
出门在外的人,经常听到父母说家中都好,其实未必都好,只是不希望子女挂牵。
如果做子女的也以如此之心对待父母,所有困难自己去扛,岂不就是孝心呢?
目前,农村条件差一些,还不能经济独立,需要子女赡养。这个尽到自己的能力也就行了,无法说具体的标准。
城市一般人老了,多少有一些退休金,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那就多关心一下。
这就是说得“孝字论心不论事”,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尽心就好。
同样是没有完人的原因,要论事的话,万年也不会有孝子。人总有一些做不到令父母满意的事,自然也就不能令父母舒心。父母不舒心,也就是不孝。如此一来,也就没有孝子。
历史上的“咖妃”:皇帝生不出儿子,相士指着她说,她能帮你振兴皇室
还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个国家曾是中国领土?明朝朱棣曾用30万精锐平定叛乱
《初刻拍案惊奇》:色中饿鬼真罗刹,血污游魂怎得归
四个女人浓妆艳抹吊死在密室中,几年后一桩新案,揭出旧事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