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2017年3月1日,川建国发表了就职大统领以来的首次国会演讲。一张口就惊艳四座,打算问国会预支,共和版本的1万亿美元的基建,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和宽带。民主党女议员身穿白色战衣迎战,抗议建国本人及其政策,这个基建计划最后还是泡汤了。
2021年3月31日,乔帮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发表讲话,公布了民主版本,规模2.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项为期八年的提案,是“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振兴美国交通基础设施、供水系统、网络宽带和制造业等目标。以微弱优势控制国会的民主党,有望与共和党相互妥协,完成缩水版1.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让乔老帮主也开心开心。
据CNBC的报道,3120亿美元会用于交通运输,其中公路、桥梁等重大项目投资1090亿美元,客货铁路投资660亿美元,公共交通投资490亿美元;非交通基础设施投入2660亿美元,其中包括730亿美元的电力基础设施、650亿元的宽带介入和550亿美元的水利基础设施改善;150亿美元将用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电动公交车和公共交通。
老旧的机场,坑坑洼洼的道路,事故频发的铁路网,落伍的移动通信,危机四伏的电力系统……美帝好歹当年也是“基建狂魔”,怎么落得这幅田地?
美国也是“基建狂魔”
想当年,美利坚气吞万里如虎。从182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890年铁路总里程就达到惊人的22.53万公里,毫无悬念地位居世界第一。那个时候,美帝想要搞基建简直易如反掌,土地都是政府的,还能从太平洋对岸招募大量,吃苦耐劳报酬低的中国劳工来修铁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都被打烂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跑到美国避险!美帝资本家发了一笔横财。1914年,美国商品输出额还是23亿美元,到了1916年就增至43亿美元,数钱数到手抽筋。钢铁、汽车、武器、造船、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发展迅猛。1930年开始动工修建纽约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当时的美国建筑工人还都是徒手拉钢筋,3400名工人仅用了410天就造好了443.7米的摩天大楼。财大气粗的美国,在二战时号称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航母像下饺子,一样一造就是几十艘,飞机一造就是几万架。
二战后,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州际高速公路修建计划”,1956年正式开始动工,2013年全美州际高速公路总长达到7.7万公里。总统肯尼迪显摆地秀出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新“基建狂魔”——中国
同时期大洋彼岸的中国在干吗?刚冬眠苏醒,腹中空空。工业要啥啥没有,铁路、交通、农业基础极其薄弱,文盲率百分之八十,医疗卫生体系闻所未闻。新中国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砥砺前行摸着石头过河,直到改革开放后近30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完成了基础产业和设施的建设。
铁路通向了高原,电网通向了山沟,崇山峻岭建起了高桥。这种基建工程,不赚钱还要倒贴钱,私企没法干就国企央企上。中国引以为傲的高铁、高速、桥梁,这些基础设施基本都是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不能单以“亏损、盈利”的市场眼光看问题,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是国家需要,人民需要。
曾和领国印度处在一个起跑线,都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建国后,依靠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将各行各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坚克难力争上游。农业、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中央储备粮库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上马,带动了大量社会资本跟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又带动全社会投资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国现在是唯一一个拥有14亿人口,仍然能做到村村通电灯、电话的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高铁总运营里程超过3.1万公里;中国公路桥80万座,铁路桥20万座,总量加起来100万座;中国通信基站500多万的覆盖量,是美国的20多倍。我们不需要争什么基建世界第一,让老百姓生活得便利、舒坦和幸福比那些第一都要强!
美帝的心思不在基建上
而美国的情况就不同了,这些年没干别的,南征北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帝把别人家搞得鸡犬不宁的同时,自家能卖的土地也挥霍得差不多了,养肥了军工复合体和华尔街,国家却欠下了几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指望大资本家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修路搞基建?想多了,该交的税不拖欠就要送锦旗了。
中国每年会拿出GDP的8%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欧洲国家会拿出平均5%的GDP,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都在2.5%以下。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虽然完善,但年久失修了不堪重负。德州大停电为什么大面积长时间断电,冻死那么多人?不就是因为电力基础设施极度老旧,平时小修小补勉强运行,一旦有恶劣天气来袭,就是变本加厉,崩溃式垮塌。
美国铁路的衰退、高速公路的停滞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迷茫,都是政府规划失调,向市场妥协的结果。铁路衰退是因为当年铁路激进的私有化,使得货运铁路占到总铁路的80%以上,客运市场流失严重。加之美国的航空网络发达,谁也不至于傻到,花坐飞机的钱跑去赶火车。美国火车的平均速度现在只有欧洲火车的一半,全面引入高铁更是无稽之谈。
反面典型就是加州高铁,这条铁路从08年投票通过要开始搞,结果十几年过去,预算从最初的330亿美元一路加码到770亿美元,结果现在连影子都没见到。到了2019年,在花费了几十亿美元之后,加州州长纽森直接就将其叫停。加州是全美最有钱的州,单拉出来在全球国家GDP排名中高居第六。就这样的地方,一条州内高铁居然十几年的烂尾工程,乔帮主的这个大基建计划,前景真的不容乐观呦。
那由美国政府统一监管、把持的高速公路,是不是管得就更好一些呢?半斤八两。美国现在人口增加到3亿,城市变大了,可道路却越来越破。高速公路一般都只是钢筋水泥打一层路基,舍不得铺沥青(薄薄的沥青,能增加路面的光滑度,减少汽车摩擦和噪音)。即便铺了沥青,路面依旧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高速路面会出现沥青层龟裂破损现象。
基建中,“资金”和“土地”最关键。中国模式美国可以借鉴,却无法复制。无论是从国家政策、预算支持、贷款项目、政治推动来讲,两国国情都不同。中国的基建整条产业链,从钢筋水泥、到化工建材、到机械设备、到产业工人,长期都属于高速扩张、甚至过剩(供给侧改革之前)的状态,这导致了中国的基建成本非常的低。而这些产业,在美国早已不存在,难道又从中国进口?中国每年有超过470万理科毕业生,而美国只有区区的56.8万,普通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医学、法律和商学等科目,而不是选择学理科,因为就是学了,毕业后也没岗位。
就算上述问题通通搞定,可凭美国目前社会的撕裂程度,也难以开展大规模基建。跨州项目,需要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配合与默契。美国两党政治氛围,共和党控制的州凭啥帮乔帮主拉政绩、建口碑?虽然这个美国版大基建在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但对美国,对乔帮主而言,已经是能力的极限了,在烂苹果中挑好点的苹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乔帮主乎,台下趴着的川建国还等着挖墙脚呢。
开不开奥运会,日本左右为难
权力的游戏,英国版《甄嬛传》
深圳盐田港拥堵,美国人这次真的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