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7月20日,在16万人“不要让贝索斯重返地球”的请愿声中,亚马逊、蓝色起源创始人贝索斯乘坐自家公司的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航天器成功前往太空,越过卡门线并安全返程。
追随着57岁的贝索斯一道体验失重感觉,从太空观摩地球的还有82岁的美国传奇女飞行员芬克(Wally Funk)、18岁的荷兰大一新生达蒙(Oliver Daemon)以及贝索斯的亲弟弟马克·贝索斯(Mark Bezos)。这趟飞行同时创造了进入太空宇航员的年龄最大记录和最小记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驾驶员的载人太空旅行。在起飞之前,四人在得克萨斯州的发射基地进行了14个小时的训练,包括安全知识、飞行模拟、火箭操作、飞船摆脱地球重力后如何查看船舱内漂浮的指令等(此前花了2800万美元拍卖到船票的神秘旅客以“时间冲突”为由,主动退出了此次飞行。荷兰私募投资大亨,决定出资送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儿子达蒙上太空)。
发射3分多钟以后,太空舱接近太空,贝索斯和他的同乘伙伴们开始出现了失重感,并持续几分钟。乘客们可以解开安全带,在太空舱中自由漂浮,观看脚下的地球和他们身后黑暗的太空。
发射8分多钟后,太空舱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打开降落伞,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缓缓着陆。
“卡门线”俱乐部
离地62英里(约合100公里)的外太空与大气层,存在着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又叫卡门线。相比亿万富翁布兰森九天前在离地80公里的低轨道底部边缘飞行,贝索斯此次的飞行高度,刚刚跨越贴近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卡门线。众所周知,马斯克一直瞧不上贝索斯的,嘲讽贝只是在地球边缘转转(嗯,说得也没错)。马斯克的SpaceX则计划今年年底直接将旅客送入国际空间站,并绕地球轨道进行飞行。
马斯克只是看不上竞争对手贝索斯,对老前辈布兰森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在布兰森升空之前,马斯克甚至亲自到维珍银河的发射基地送上祝福。布兰森无疑是值得尊重的老前辈,他一生上天下海探索地球,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苹果传奇广告《非同凡想》里面致敬的,第四位人物就是完成热气球飞跃大西洋壮举的布兰森。布兰森之所以要抢贝索斯升空首飞的头衔,多少是为了维珍银河随后的融资和预定进行推广。
是生意,也是碎钞机
尴尬的是,太空旅游需求旺盛且不断增长的同时,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尽管已经有500多人上过太空,但乘坐私人航天器飞越卡门线的普通游客却寥寥无几。截止目前,太空旅行票价始终令普通人望而却步:维珍银河的亚轨道飞行票价相对便宜,25万美元一张;蓝色起源此前公布的座位竞拍价为2800万美元;而根据NASA公开的信息,乘坐马斯克的SpaceX或者波音公司的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则需要58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每晚高达3.5万美元的住宿费。
出名最早的维珍,采用的是技术难度较低的飞机运载航天器的方式给乘客带来失重体验。从十几年前提出太空旅行的概念,维珍已卖出600张售价在20万到25万美元之间的太空体验票,预计的商业飞行却因种种不可抗力一直拖再拖。民用航天飞机每天可飞行多次,寿命内的飞行次数更是达到了上万次。火箭、飞船只要能做到民航的十分之一,太空旅行的成本都能够大幅下降,太空游面向公众不是梦。
蓝色起源目前仍是高投入、没盈利的主,但地球首富贝索斯一直表示自己对太空发展的长期前景有信心。从2017年开始,世界首富贝索斯开始加大对蓝色起源的投资,每年投入规模均达到了10亿美元。对贝索斯来说,这只是他每年不断膨胀的个人财富中极少一部分“零花钱”。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几乎都集中在特斯拉的持股上,并没有太多资金可持续投资到SpaceX,后者资金需求主要靠对外融资。马斯克持有SpaceX大约54%的股份,在今年4月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后,SpaceX估值从去8月的460亿美元升至740亿美元。
在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下,亿万富翁的人数却创历史新高,2755名亿万富翁财富总额高达13.1万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万亿美元。贝佐斯重仓的亚马逊股票,该公司股价去年几乎翻了一倍,全年净利润超7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121%。两年前贝索斯离婚的时候,前妻麦肯齐分得亚马逊4%的股票,但她让出了蓝色起源的全部权益,足见贝索斯对此十分在意。
疫情导致了美国失业率大增,但富人的世界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也许大佬们觉得,与其用钱帮助缓解地球的贫富分化,不如用科技飞上太空更具有投资价值和意义。那么美国网友们对贝索斯高喊:“去吧,去追随你的太空梦吧,上了太空干脆就别回来了吧。”也就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对贝佐斯个人,还是对蓝色起源,还是对太空旅行,此次飞行都只是一小步。贝佐斯与布兰森、马斯克展开的激烈的私人太空竞争,也将有望推动全球航天产业年收入。预计到2029年,太空和卫星基础设施、应用和卫星连接性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块大蛋糕没有好胃口是吃不下的。
往期文章:
人类的奇迹与俄国的野心,西伯利亚大铁路
当明太鱼与韩国人相遇
财富如羊群,看阿拉伯人如何“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