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世界历史的进程,主要由大国决定走向。古代国与国之间有矛盾,大国往往直接诉诸武力。人类虽然已创造出灿烂夺目的现代文明,但一些大国还是会以威慑和威胁小国。最典型的代表,俄罗斯会威胁使用核武器,而美国则威胁要制裁。与俄罗斯军事威胁玩嘴炮不同,美国喜欢先经济制裁他国一波,然后再出兵清盘这个国家,对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有些国家遭受美国多年制裁,却至今屹立不倒,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古巴的“大杏仁”
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拥有发达的制糖业,和风景如画的阳光沙滩。上世纪五十年代,独裁者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统治下的古巴,建有大量的赌场和豪华酒店,成为美国的后花园,众多美国人来此观光度假。古巴除了在政治上靠拢西方阵营,在贸易上也成为美国的五大贸易伙伴之一。古巴还从美国进口了大批高档汽车,50年代的车型有点像杏仁状,故这批车又被称为“大杏仁”(almendrones)。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两年后又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激进的社会经济改革,包括废除美国公司的一切租让权,接管美国钢铁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很多富人逃离古巴,私有财产收归国有。美国政府担心古巴高层的变动,引起整个拉美地区的失控,1961年与古巴断交,1962年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
从禁运开始的那刻起,古巴的汽车产业就被按下了暂停键。古巴现存75000多辆,1920年到1950年之间生产的老爷车,包括福特,庞蒂亚克,威利斯,凯迪拉克,普利茅斯,道奇和雪佛兰等品牌。
一辆汽车开十几年后,就会面临报废淘汰。古巴的“大杏仁”之所以能超长服役五六十年,一方面是由于古巴人民开动脑筋,对老爷车反复地维修、升级。很多老爷车从头到尾的零件都被换过,很少有完整的原装车。没有进口的零件,古巴人就东拼西凑,从俄罗斯、中国淘些旧零件改装。汽油发动机报废了,就换上物美价廉的二手日韩柴油机,用起更便宜的柴油。
另一方面,古巴政府从1959年起,就对私人购买和交易机动车交易限制,手续繁琐,一般家庭很难办理、也买不起新车,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二手汽车上。
于是,本该报废或进博物馆的“大杏仁”,就活跃在古巴街头。运输业,交通业,私家车,公务用车,你能想到跟汽车有关的行业,都有老爷车的身影。这种老爷车通常有固定的线路,路人招手即停,每辆车可坐5位乘客。你能想象每天坐着这么拉风的老爷车上下班吗,恐怕也只能在古巴碰到。
伊朗的“波斯猫”
此猫非彼猫。F14雄猫战斗机,曾经为美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伊朗获得了79架F14(是的,现在水火不容的美伊两国,曾经是亲如兄弟的好哥们),还专门建立了一支“波斯猫”飞行中队,并立下赫赫战功。
六七十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牵制中东的可靠盟友。伊朗当时最大的敌人之一是苏联。苏联认为波斯湾是个好地方,如果能控制中东地区,就可以抓住西方国家的石油命脉。面对苏联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伊朗之前购买的美制F5A、F4鬼怪式战斗机根本不是对手。伊朗国王小巴列维希望,购买美国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
F14雄猫战斗机,是美国苦心研究10年的双座双发战斗机。制造商格鲁曼公司投入巨资,凭借先进的雷达与导弹,F14可完成远程空中拦截任务,最大攻击范围达到185公里。F14配备有AWG-9雷达系统,最大有效搜索距离达315公里,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引导6枚“不死鸟”导弹打击其中6个目标,既便现在也是相当高的水平(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空军尚无一架三代机,F14三代机在中东可以横着走)。
1974年,在美国政府的许可下,伊朗签订购买80架F14A-GR的军售合同,另外还有高达714枚AIM54不死鸟超视距导弹,合同金额高达20亿美元(1987年沙特买中国35枚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也不过花了35亿美元)。美方对此交易相当满意,没有减弱飞机性能,几乎和美国自用版一模一样,就将战机交付给伊朗。1977年底,格鲁曼公司平均每月生产6架F-14,其中三架交付美国海军,其他三架飞往伊朗,这也充分说明了伊朗作为美国军火客户的重要性!
1976年,从第一架F14开始交付伊朗空军,同时伊朗飞行员也在美国完成了初步训练。到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前,共有77架F14和284枚不死鸟导弹交付伊朗。
可随后伊斯兰革命爆发,伊朗政府和西方的关系迅速恶化,大量军事合作和武器订单被取消。由于国家天翻地覆,伊朗的飞行员有很多都备受折磨,甚至迫害致死。在这些人等待死刑判决时,他们突然又接到了命令:从今天起,你们全部被释放,立即回到原来的部队。原来,两伊战争爆发了。
实战中,伊拉克飞行员发现了一件惊恐的事情。伊朗F14的雷达非常厉害,可以在很远距离探测和追踪伊拉克的飞机。开战4天,伊拉克就损失了25架米格21、米格23、苏20、苏22、苏7、图16、图22等各种型号飞机。1981年1月7日,有架F14发射了1枚不死鸟导弹,攻击48公里外的3架米格23。导弹击中领飞的长机,发生大爆炸,将两架僚机也破坏,不同程度受损。一发导弹,击落三架敌机。
随着战争的持续,伊朗空军却逐步陷入劣势。因为当时伊朗在国际社会几乎被孤立,有钱也买不到任何空军的先进武器。战争的损耗加上零件禁运,到了1985年,伊朗能够飞行的F14只剩下了30架,有一半的雷达不能够长时间的工作。伊朗一直试图从美国获取F14的零部件,后来美国借口F14使用费用过高,将其早早退役。为了不让伊朗再有机会获得新的F14战机部件,美军干脆将退役的F14全部拆毁。
自2006年美国海军退役最后一架雄猫舰载机后,伊朗的F-14就成为了该机型的绝版机。在波斯湾的天空中,这些F14战斗机偶尔还会盯梢一下美国战机,仿佛在诉说伊朗昔日的辉煌。
中国的“北斗”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北斗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组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现在应用最广的GPS系统,是由美国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服务的,由24颗卫星组成(至2018年增加为31颗)。因为GPS的服务是由美国政府提供,它可以有选择地拒绝对系统的访问,或随时降低服务质量。比如1999年卡吉尔战争期间,美国觉得不能让印度太得瑟,就直接关闭了印巴战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印度的武器和士兵瞬间“失明”,遭受重大的损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重回冰点,中国想要应用卫星导航必须依靠自己(美国虽然没制裁,但在很多高科技领域是直接封锁,排除中国的)。同时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世界初次展示了GPS在军事领域中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决策层深刻意识到以后打仗没这东西真不行,就推动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1994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正式建设。
1994年至2003年,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定位精度20米。当时的国情是没经验又没钱,所以北斗一号系统只覆盖了中国及周边,无法全球使用。当时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就无法使用北斗进行导航,而且北斗系统需要用户发射信号,才能对其定位,用户无法实现无线电静默,这就决定了北斗系统暂时还不能应用于军事。
正是在这样的差距下,2003年9月,在欧盟的主动邀请下,中国与欧盟达成合作加入伽利略计划,并计划投入2.3亿欧元支持这一项目。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
进入2005年,欧洲政治开始转向,亲美政治人物上台,欧洲航天局与美国重修旧好,欧盟开始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还处处受制。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把注意力全面转移到建设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上。2004年至2012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二号系统”,服务中国与亚太,定位精度10米。北斗二代的规模与GPS相当,申请的轨道和频率与欧洲伽利略比较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卫星轨道和频率争夺的问题。
先占先得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规矩,2005年伽利略计划的第一颗卫星上天了,只是占了轨道但没开通频率,为啥没开通呢?因为没钱,开通频率需要花钱,欧洲手头有点紧。中国北斗二代的第一颗星也随后上天了,上去就开通了,这下就把轨道和频率都占上了,因为中国不差钱。
以前遇到风险需要求救,首先要用GPS定好位,然后用海事卫星电话通知岸上的救援队,告诉他们遇险的GPS坐标,以便救援。北斗二代启用后就多了一个选择。海上、荒漠、荒野等无网络的地方,可安装北斗系统终端定位自己的位置,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海事卫星电话贵的很,用北斗卫星发短信也就几毛钱一条。
2009年至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开建,目标全球组网,实现定位精度2.5m-5m,在中国境内可提供最高达毫米级的定位测量精度。从“卡脖子”到自主研发,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将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并且还发展创新出中国自己的卫星产业。
制裁与封锁之所以能屡屡生效,无非是被封锁国家对大国存在严重的依赖、依附关系。有的国家日常生活必需品严重依赖贸易交换,有的国家出口石油却要进口汽油,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一个国家,必须提升实力、做强自己,必须讲究策略、争取朋友,必须瓦解对方、底线思维,乐观向上,那别国是阻挡不住的。
往期文章:
塔利班重返喀布尔,中国的这块领土又可以派上用场
碳中和,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