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超载的非洲,交通就是人开车,车外有人




在非洲,如果非要挑选一种代步工具,那一定要选择汽车。非洲大陆整体发展程度欠发达,在财政支出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烧钱的公路投资,只能优先投向大城市之间。
不同于完善、稠密的呈网状的欧美公路网,非洲目前普遍是线状公路,公路通车里程短、密度低,部分地区甚至是点状公路。城内主干道拥有大量高规格、宽阔的柏油马路。出了城市这个点,城外省界、国界之间,尚有大量路况很差的断头土路,雨季陷进泥里,旱季陷进土里,并不稀奇。
汽车作为可移动的庇护所,既安全,又舒适。旱季阳光直射得厉害,开车可以阻挡紫外线;在雨季,可以遮风避雨,在车里淡定地欣赏风景。而且非洲铁路运输不发达,机车设备老旧;气候和地形的原因,内河航运运量十分有限;人员流动、货物物流都高度依赖公路运输。公路承担了8成以上的城市和国家间的货物运输。

由于非洲国家普遍不存在车辆报废年限,汽车无论使用了几年还是几十年,无论是汽油车柴油车,甚至是泡水车、报废车,只要能修好,就能准许上路跑。
国内家用车从面包车逐渐转向舒适性、安全性更高的轿车、SUV等车型。非洲现在还处在面包车的阶段。非洲人民把钱用在了刀刃上,购买了大量二手面包车。面包车外观破旧、窗合不上、门关不严,这都不是事儿。反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全换新的,马力十足,跋山涉水,糙活儿累活儿毫不含糊。

面包车对非洲的物流仍立下了汗马之劳。它的存在极大的方便了低层低收入群体,集出租车、客车、城乡巴士、市区公交、货车众多角色于一身。拉人的时候,面包车容量是有极限的,拉货的时候,就真的是容量“无极限”了。



和面包车一样,非洲的摩托车同样表现不俗,非洲人将摩托车的潜力挖掘到极限。

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对于有些非洲司机超载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了,发现严重超载车辆,吊销司机驾照,扣下超载车辆是不存在的,更多时候则是司机主动放慢车速,靠近执勤的交警,塞点小费。


不过真正赚钱的是这种大货车,基本超载都在二十吨以上,沿途还要运载二三十个人。游客们没的选择的时候,也只能乖乖的爬上车顶享受漫天的灰尘,想坐副驾位还得另外掏钱。

交通设施都是新建的,包括一年亮三五天的路灯,还有存不存在都被无视的红绿灯。在这里横跨马路是需要勇气的……

相信随着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法规的日趋严格,马路上这种严重超载的画面未来会逐渐消失。

往期文章:
中国工业化之路,“你”值得拥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