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请加入CPTPP,日本面露难色:达到加入的状态了吗?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缩写:WTO,中文简称为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现今全球最具广泛性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为制定并监督执行国际经贸规则,组织各成员进行开放市场的谈判,建立成员间的争端解决机制,因而被喻为“经济联合国”。WTO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948年起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关贸总协定的“身世”
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提出应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即关贸总协定(GATT)。使WTO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是美国发挥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超级霸权的一切必要且刚需的前提条件。做生意,美国人可是认真的,动足脑筋的。美国想借助国际贸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把更多的国家纳入到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让原本只存在于少数西方国家的分工扩大到全世界范围,让原本只有10亿级人口的国际贸易扩大到60亿人口级别的“大生意”。
随着国际贸易不断深化,市场和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对流通“载体”的美元需求量增大,美国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霸权就越稳固。美国再利用世界银行、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等国际金融工具,对全球经济展开周期性地收割,这便是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背后的真相。关贸总协定承载着大国的野心,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署,1948年1月1日实施。
戏剧性的是,由于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使得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了近50年。1995年1月1日,WTO正式取代临时适用的关贸总协定,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贸易组织,职能是协调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纠纷。
中国加入“WTO”
早在1947年10月,关贸总协定在瑞士日内瓦签订时,中国就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撤退到中国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担心新中国从关贸总协定中受益,于1950年退出关贸总协定。但事实上从1949年10月1日起,国民党政府已无权代表中国,其退出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于是几十年后,就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复关”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日益增多,中国外贸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政府就开始重视关贸总协定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发展,我国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2年10月,申请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即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和围绕起草法律文件的多边谈判。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代替关贸总协定正式成立。中方决定申请入世,并根据要求,与世贸组织的37个成员开始了双边谈判。直至2001年9月17日,相关机构才通过中国的入世法律文件。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终于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2001年12月11日,协议正式生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中欧共进行了15轮谈判,中美共进行了25轮谈判。中国在入世期间进行的双边谈判的核心问题是确保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加入,多边谈判的核心问题则是确保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具体内容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农业和服务业是双方相持不下的难点。
农业既是中国入世谈判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又是谈判中讨价还价最厉害、最艰难的产业之一。在37个提出要求与我国进行入世谈判的成员中,大多数都是农业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包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一直盯着我们潜在的国内需求市场,试图通过入世谈判来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世纪之交的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没有经历战争的美国是世界上制造业产值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各国都急需用美国的工业品进行战后重建,而关贸总协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低价进口的渠道。所以,不论是关贸总协定抑或是WTO,原则上都是为了美国,为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产能国,开辟更广阔的出口市场而服务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经济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因之前的投资过热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当时暴露的产能矛盾主要表现为:中下游的消费品产能过剩,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不少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经济体内部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三角债问题严峻、银行坏账率高企,财政压力巨大。
改革是沉痛的。终止重复建设、清理过剩产能、兼并破产落后企业、下岗分流劳工。企业兼并、破产加快,96-98年,国有企业从11.38万家下降至6.5万家,减少幅度达到42%。减员增效、下岗分流,98年至99年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下降了约2200万。离开体制的铁饭碗,自谋出路需要再就业人员大幅上升,虽然政策托底,但人员心里没底。国内去产能的情况和国外有限的市场,很难满足中国新生代人口的就业岗位。唯一的出路便是加入WTO打开全球市场,通过成倍扩张对外出口规模,将这批人纳入工业生产体系,解决就业难题,所以再苦再难中国也要迎难而上。


WTO的“盛与衰”
是否接纳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上,美国有着自己的算计:中国工业会长期处于一个低端组装工厂和低附加值的状态,只要中国开放市场,美国货还愁没人买吗?再加上911事件,美国忙着“反恐”,于是就松了口。同意中国加入,美国自己则放心地南征北战,打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打着打着发现,中国2010年超越美国正式登鼎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宝座。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认为中国才是国际贸易最大的受益者,以前围绕美国流通的美元变成围绕中国商品流通,现在美国变成了空心的汤圆,中国变成了流油的咸鸭蛋。或许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就已经动了小心思,2009年演讲中抛出“美中关系十分重要,可以与其他任何双边关系相提并论……美国已不能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的引擎,必须与中国定期举行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言论。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中国显然不想和美国并驾齐驱,更不想做有名无实的G2副班长。美国想拉中国连横,中国不愿意,只想合众。被拒绝的美国开始变脸,准备下手,在中国羽翼不满实力不强时,打掉中国制造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将中国剔除在全球贸易/供应链之外。不过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给出了不同的打压方案。
共和党的方案是单独与其他国家签订一对一的贸易条约来架空WTO,让中国丧失国际市场优势,进而引爆更严重的产能危机。
民主党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广泛且具有排华性质的经济政治联盟,即TPP!TPP全称叫Trans 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美国基于亚太经合组织“量身定制”的去中国化自由贸易组织。目的是打造一个完全排斥中国的国际贸易/供应链体系,即ABC(Anyone But China)经济组织。

它还有个翻版,TTIP全称叫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如果欧美顺利达成TTIP协议,双方将建起世界最大自贸区,涵盖全球约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而TPP和TTIP联合,美欧自贸区范围将覆盖全球产业超过70%以上规模,成为覆盖全球、东西两半球规模最大的两个自由贸易区,实现了对WTO的“架空”与“绑架”。
协议里面不光只是甜言蜜语,还有刀光剑影的特殊条款ISDS(investor-to-state dispute settlement,即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该机制允许投资者与投资东道国发生争议时,允许投资者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机构裁定(猜猜国际仲裁机构想设在哪里?没错,设在纽约)。美国一直致力于将该条款引入TTIP的谈判中,但欧盟内部始终未能达成统一意见,坚决不同意。
懂王路见不平一声吼
如果TPP能在2015年后全面落地,那么民主党背后的金融资本将对缔约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生态产生强大的掌控力。TPP与TTIP达成后,将给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对WTO、APEC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多边贸易销蚀,使中国丧失发挥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平台。
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自绝于全球贸易。自由贸易试验区、RCEP的谈判、一带一路、亚投行都是中国务实的自我开放之举,缔结“朋友圈”之时,切实接轨国际规则的改革。
TPP也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设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可是残酷的。TPP的条约有很多是其它国家难以接受的:比如,要求所有国家实行国企私有化,公共部门市场化等。更重要的是TPP并不能促进美国的就业,不能将工作岗位带回到美国。美国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让美国社会更“虚弱”。贫富差距日益拉大,老百姓没工作三餐犯愁,他们可并不关心跨国公司的利益,甚至是反对奥巴马TPP的。

2016年的时候,希拉里和特朗普竞争第45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口号: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出TPP。最终连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也不得不出来反对“不得民心”的TPP。在密歇根州发表经济政策演讲时说,希拉里就曾公开表示“扼杀就业和压低薪资”的贸易协定,包括TPP。“我现在反对它(TPP),(总统)选举结束后也将反对它,就任总统后还将反对它。”
TPP都没戏,TTIP就更没啥指望了。美国不签TPP和TTIP的本质,还是美国的衰弱。试想:如果美国还像以前那么强大,它还需要再次伟大吗?制造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或完全垄断高端制造业,美国国内还会拆台反对吗?这两个协议恐怕早暗搓搓签了。但历史无法假设,言出必行,凡事都懂的特朗普上台后,TPP说退就退了,只留下日本和新加坡等一票小弟在风雨中凌乱。


中国递交CPTPP“申请书”
2017年末,日本含泪从美国脚边捡起大旗,并把TPP改组为CP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将很多利于金融资本攫利,但会削弱国家主权的条款剔除,比如投资仲裁、金融电信服务、贸易服务等。

放眼世界,自WTO成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世界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分工。整个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东南亚地区都是实体经济,而西方国家(欧美)主要是以高端制造和虚拟经济为主。东亚经济圈并不会因美国退出而停滞,所以历经8年谈判,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签订。

RCEP算是高阶版的WTO,它有助于亚太地区内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供应链和价值链,对本区域内的商品流动、技术流动、服务流动、资本流动,包括人员跨境流动都会有非常大的好处。RCEP侧重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关税,而CPTPP更侧重服务贸易,高科技 知识产权 数据流动等新业态领域。RCEP成功合作,中国乐在其中,还可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拿下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签订并未执行),以及加入对中国而言超高难度的CPTPP。

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机制有三个:打下基础的APEC,走向一体化的RCEP,面向21世纪的CPTPP。中国已经深度参与了APEC和RCEP,凭借中国多年来积攒的工业家底,中国完全是有能力参与、融合、驱动CPTPP发展的。所以才有了9月16日,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成不成倒无伤大雅,更重要的是种态度,开门交朋友的姿态。全球贸易/供应链,只会让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让世界更加安全,这是某一国,某一组织都无法阻挡的大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往期文章:
中国工业化之路,“你”值得拥有!
疯狂超载的非洲,交通就是人开车,车外有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