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议院选举9月26日投票结束,新一届德国政府将基于选举结果组建。驰骋政坛16载的默克尔正式交出接力棒,结束总理生涯。默克尔是说一不二的“铁娘子”,是低调亲和的“默大妈”,是坚韧不拔的“危机应对大师”,也是苦口婆心的“秩序维护者”……
作为德国(国家概念)诞生以来,任期仅次于俾斯麦和科尔的掌门人,默克尔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是,迎接危机和应对危机。16年来,她率领德国和欧洲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脱欧危机、乌克兰危机、新冠危机、阿富汗危机。随着默克尔的离去,意味着德国和欧洲政坛一个传奇的谢幕,一个时代的结束。
默克尔与撒切尔夫人
默克尔连续十年蝉联《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首,多次被《时代》周刊等世界知名媒体评为年度人物。德国《明镜》周刊前不久用“近乎伟大的总理”来盖棺定论,评价极高。
的确,撇开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这样的世袭君主不谈,默克尔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经常作为民主制度之下西方最杰出的女性领导人,相提并论。
撒切尔是天生的领袖,演讲时激情澎湃。总想赢得争论,要么你是她的朋友,要么你是她的对手;默克尔不善言辞,演讲常令人昏昏欲睡。但她更善于解决问题,多以政策、数据驱动谈判,是“实用主义”者。
“科尔的小姑娘”
父亲霍斯特·卡斯讷是一名基督教路德派教堂的牧师,在默克尔出生的几周后,遵从汉堡大主教的安排,1954年带着家人搬到了缺少牧师的柏林北部勃兰登堡州的滕普林小城。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筑起,整个德国陷入一片生离死别的哀鸣之中,母亲在为与外婆的隔绝而哭泣,默克尔不知道自己能为家人和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在民主德国生活,会不会很压抑?答案恰恰相反,父亲独特的身份以及在西德的亲戚资源,使得默克尔小小年纪就享有许多机会,比如收看联邦德国的电视节目、订阅西方的杂志书籍,甚至被允许出门旅行。十年级的时候,默克尔就和朋友搭乘中欧路线的火车,去布拉格、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索非亚等地旅行。
默克尔天性谨慎。在游泳课练习跳水,12岁的默克尔竟然在跳板上站立足足45分钟,才鼓足勇气起跳。默克尔后来自述:“我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尔从小到大的成绩都很优异。中学时她是学校青年数学俱乐部的成员,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俄语奥林匹克竞赛都拿过奖。后来她以满分的成绩,考入莱比锡大学物理系。学习成绩优异的默克尔,修有物理学硕士及量子化学博士专业,并通晓德语、俄语、英语、法语。
默克尔并不是书呆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爱穿牛仔裤,会跟朋友去跳迪斯科,还偶尔在吧台调酒。很少有人知道,默克尔全名叫,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其实默克尔是她大学时,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的姓氏。后来两人离婚,她就成了安格拉·默克尔,沿用至今。四年后,默克尔毕业,进入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成为一名研究量子化学的学者。在那里,默克尔结识了第二任丈夫,阿希姆·绍尔博士。
1989年11月9日,割裂德国和欧洲长达40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35岁的默克尔没有爽约,当天还与朋友一起洗桑拿,呆到晚上9时,才跟随热闹的人群去西柏林瞧瞧。在西柏林喝了几杯啤酒后,默克尔就回家睡觉去了,而不是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涌向联邦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前的广场彻夜狂欢,她的理由竟然是“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
衰退中的民主德国,各种党派正在冒出新芽。柏林墙倒塌后的一个月,默克尔在弟弟的介绍下加入一个,由路德宗牧师成立的政治组织“民主觉醒”。“民主觉醒”所结盟的基民盟东德分部“意外”赢得了大选,默克尔被指派为东德“民选总理”德梅齐埃的发言人助理,无奈这位发言人特别怕坐飞机,于是默克尔“幸运”地成为,民主德国最后一届政府的副发言人,陪同东德总理出国访问。
1990年,民主觉醒党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合并,默克尔又竞选成为基民盟的联邦议员,跟着进入“两德统一之父”赫尔穆特·科尔的内阁。1991年,默克尔任基民盟副主席,同时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成为最年轻的联邦部长。
默克尔被“火速”提拔,除了与职位匹配的能力,更多是源于其“女性+民主德国居民+新教徒”的多重身份。科尔总理(男性+联邦德国居民+天主教徒)是有名的“比例代表制专家”。默克尔被称作“科尔的小姑娘”,常被当做两德统一的“吉祥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个时期的默克尔内心非常脆弱,还哭过好几回,她亟需学习政治,掌握权力,等待最佳的崛起时机。
1999年,基民盟党主席科尔和他的继任者沃尔夫冈·朔伊布勒陷入“黑金案”。时任基民盟秘书长的默克尔,敏锐地看到了机会,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评论,果断呼吁基民盟与科尔决裂。默克尔以一己之力扶基民盟于大厦之将倾,由此在2000年,以96%的得票率坐稳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首的位置。2005年,默克尔又以基民盟主席的身份,迎战社民党主席兼现任总理施罗德,并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两德统一后首位出生于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狄奥凡诺皇后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
危机管理大师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无论是民主体制还是威权制度,都喜欢用梦想、伟大、英雄和乌托邦等词汇来包装政治纲领。二战以后的德国政坛却是个另类,选民更青睐于中庸、重细节、少激进观点的政治家和政党,执政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都是那些四平八稳的技术官僚型,例如来自基民盟的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4年)和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16年)。
2005年,默克尔以基民盟主席的身份,迎战社民党主席兼现任总理施罗德。施罗德当政时推出名为“2010议程”的改革计划,对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福利制度、经济结构大胆改革,以期让德国摆脱近十年的经济低迷。默克尔接任后,摒除“前嫌”,将“2010议程”的改革计划推行到底。
默克尔像在实验室里,手拿量杯、眼看图表的科学家,计划、运筹和斡旋。自2005年默克尔执政以来,德国的失业率从高于11%一度下降至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涨超过40%;近十年多数年份国家财政盈余数百亿欧元……默克尔帮助德国和欧洲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疫情危机。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至欧洲,阅读资料并与专家长谈,在观察、调研之后,默克尔政府宣布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投入总额高达500亿欧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和补贴等——这是联邦德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
不久欧债危机接踵而至,默克尔拼尽全力,支撑欧元大厦不倒。一贯视欧元为对手的英美两家齐上阵,主导世界舆论唱衰欧元。如果不救希腊,债务危机将不断扩散,甚至危及整个欧元区;但救助希腊,希腊人又拒绝勒紧裤腰带,德国人也不答应:凭什么我们要掏钱救比我们还大手大脚的邻居。默克尔坚持了国民的原则,可以救助,但必须遵守严苛的财务纪律。最终,欧洲都挺过了“欧元的至暗时刻”,默克尔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最坏选择中的最好结果
2015年7月,在第三次希腊债务纾困谈判刚结束没几天,默克尔在罗斯托克会晤当地中学生。14岁的巴勒斯坦女孩里姆·萨维尔表示,她很害怕,如果家人的庇护申请被驳回,她就会被遣返黎巴嫩难民营,她用德语对默克尔说:“我就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我想上大学,我真的想实现这个目标。”默克尔则冷静地回答:“我们不能干脆地说,你们都可以来,非洲的所有人也可以来,我们应付不了这么多人。”
当小艾兰“俯卧”海滩的图片震惊世界时,国民舆论开始普遍同情。2015年9月,默克尔突然宣布,基于人道考量与联邦基本法的精神,德国愿意收容成千上万滞留在匈牙利的难民,且人数无上限。默克尔非常坚决地向国民强调:“Wirschaf-fendas”(“我们可以做到这个”)
5个月内,德国吸收的难民数量就超过了100多万,这相当于德国总人口的1.6%。2015年,德国接收难民所花费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211亿欧元,这极大地加剧了德国财政的负担。金钱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麻烦是引入的穆斯林难民与欧洲世俗文化无法融合。习惯了德国相对舒适生活,大部分难民无论如何都不再想回到残垣断壁的家乡了。难民与本地民众、难民与难民之间冲突不断,犯罪数量迅速飙升。
默克尔的“开门政策”彻底改变了她后段的政治生涯,一贯居高不下的支持率也大幅度下降,汹涌而来的难民潮引发国内民众和欧盟一些成员国的不满和反对,德国国内陷入旷日持久的政治分裂。
2021年9月,在接受采访时,默克尔再次提到难民政策。她说,并不是要全盘接收难民,但在2015年,难民已经在门口了,如果那时说,你们回到地中海对面去,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
领航员下船了
默克尔每每发言,都会站立,两手交叉放在肚子上摆出菱形手势,或许代表着权利,或许代表着尊荣。默克尔自己解释是,其实这个手势只是为了帮助让自己上半身挺直,避免驼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2013年9月2日,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德国柏林放了一幅巨大的广告牌。这幅蒙太奇照片由2150张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支持者的照片组成,每位支持者都用手比出一个菱形手势,远看则是一个巨大的“默克尔菱形”,旁边写有标语“德国的未来掌握在优秀的手中”。
如今,2021年,67岁的默克尔需要攥着拳头,控制着身体的颤抖,尽力与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化多端的国际关系对抗,被计划外的危机锻造,再张开手臂,保护她的国民。卸任后,默克尔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领航员下船了”——德新社引用了上世纪俾斯麦卸任时经典话语,来描述默克尔的离去。作为21世纪前20年欧洲最重要的政治家,默克尔从未像自己的先辈俾斯麦、阿登纳、科尔一样,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统一与分裂、核威胁和政权更迭那样跌宕起伏的考验,也很难说她已经为继承者铺就了一条经久有效的政策路线。
默克尔是全球化进入深水区后,守护了德国经济和欧洲“本分”的政治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到了为德国寻找新舵手的时候了。
往期文章:
看上海,冒险家的跑马厅,变成人民广场(结尾附彩蛋)
同样是欧洲,为什么西欧富得流油,东欧却穷得叮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