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造车时代,中国企业没理由输




犹如当初全民造VCD、全民造电视和全民进军房地产,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就会一哄而上:以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派;以小米、苹果等手机行业的科技派;以恒大、宝能等国内房地产商跨界造车的房地产派;以创维、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造车的家电派,都在“闭门造车”。

 
迄今为止,汽车仍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汽车里有数万个零部件,设计寿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间要经历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考验,要求维护尽可能地简单,可靠性则尽可能地高。
汽车行业对现场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等,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制造业中最先进的管理体系一直都是最先运用到汽车行业。比如,最早的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到后来的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先进的管理理念总是在汽车行业中首先诞生,再传播到其他行业。可以说,汽车行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软硬件实力的重要标杆。

 
传统燃油汽车行业有三大特征:核心技术渐进式创新为主、高度依赖基础科研、供应链高度固化。每个老巨头的倒下,都是因为一个非常能打的新巨头崛起。纯电动汽车敢于叫板,因为它不需要传统内燃机活塞、汽缸、连杆、曲轴、进排气管等,核心部件为电池、电机、电控,可以说就是装着轮子的电池加底盘。
动力系统(电池+电控,40%)+汽车电子(22%)占比超过6成。动力系统的核心是电池,电池的性价比可以通过新材料的发现、新工艺的应用得到快速改善。比如宁德时代的产品,价格从2015年的2.3元/Wh降到2018年的1.2元/Wh,跌幅达到50%;成本占比第二大的汽车电子,则包括LED、IGBT等。传统的车企的性价比提升,主要来自于效率转换,遵循的是能量转换定律,哪怕提升1%都非常缓慢。然而,电动车却不一样了:通过新的成本结构、能量来源,电动车不仅切换了赛道,而且是用非线性的快,去挑战传统赛道线性发展的慢。

 
零售、电商、代工、互联网、娱乐、地产、家电、出行、地产等多个行业玩家,都在跑步进入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跨界玩家需要找寻创新业务方向,造车蕴含的巨大市场空间再合适不过。
自动驾驶技术被分为0~5六个等级:L0是完全手动,由人完全掌控汽车;L1和L2则是辅助驾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一些简单的智能技术,但还是以人为主进行操作;L3和L4将进入智能驾驶阶段,系统作为“主驾驶”,司机只在特殊场景才接管;L5则将实现完全智能驾驶,车辆可以在任何场景下自动驾驶,已经不需要司机了。

 
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早期,各玩家都处于技术摸索阶段,自动驾驶的场景应用更像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新鲜玩物。慢慢地,特斯拉们立足汽车市场从L1、L2、L3 逐步进化到 L4,互联网或科技巨头们立足智慧出行直接从0开始跃迁至L4,行业头部玩家们都不再缺乏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积累。

 
资本的疯狂涌入和看客们的持续关注,汽车赛道早已人声鼎沸。全民造车的时代,难免会有唱衰的声音。特斯拉事故频出下,智能驾驶离智能更远还是离安全更远……
然而,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作为下一个智能端,智能汽车是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企业错过了最佳时机,没理由赢。手机、电视、光伏、服装、钢铁行业,中国后来都搞定了。现在,中国坐拥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强力的产业政策,仍丰厚的工程师红利,在智能电动车大爆发的时代,中国企业没理由输,也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往期文章:菜比肉贵,现象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可以说道?史诗王朝到战五渣,弱宋为何总打不过辽国、西夏和金国?美国是怎样“偷偷”崛起的,又是怎样“冲破”英国封锁的?俄罗斯人爱喝酒,战斗民族的酒瘾,是谁培养起来的?真子公主成婚在即,日本皇室嫁女,一般分几步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