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挪威、芬兰是邻居,南部隔厄勒海峡与丹麦相望。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几乎将瑞典的西北部包裹起来,将北冰洋的寒流阻隔在外;而南方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暖湿气流,又为鱼类的繁殖以及北欧地区为数不多的耕地,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外部气候。瑞典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比同纬度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地方不知道要好多少。
瑞典国形成于公元1100年前后,现有人口1千多万,祖先是维京人,不仅是精明的商人,而且能够制造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船只。维京海盗高举盾牌,拔出长剑,跳下船舷,靠着打劫西欧沿海居民赚得第一桶金。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瑞典征服了丹麦、波兰等国,形成了一个以芬兰湾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帝国。
北欧的狭长和寒冷,让曾经有着帝国梦的瑞典,对东欧的战略缓冲区有着近乎狂热的渴望,而俄罗斯对波罗的海的温水出海口也是朝思夜想。从15世纪中期,瑞典向东欧扩张,直到了17世纪彼得大帝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因领土瑞俄之间爆发了八次大规模战争。1709年,瑞典查理十二世在与沙皇彼得一世,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战败,海盗强国瑞典开始衰落。1721年9月10日,以俄罗斯帝国为首的欧洲盟国再次战胜了瑞典帝国,瑞典丧失大片土地,俄国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1809年,瑞典割让芬兰给俄国。拿破仑战争后,根据1814年基尔条约,丹麦将挪威转让给反法同盟的瑞典。经过了短暂的武装抵抗,挪威成为瑞典统治下的王国,并组成了“瑞典-挪威”军事联盟(1905年,挪威以和平的方式从瑞典独立)。1815年,瑞典签署了《维也纳会议宣言》,成为欧洲第一个永久中立国(中立国也不是谁都行,除了不能位于军事要道外,还要在政治上搞左右平衡,这种事瑞士是砖家。挪威在二战也想保持中立,英国和德国都不答应,1940年德军发动威瑟演习行动,抢先占领丹麦及挪威)。
专注发展经济、不参与战争的瑞典,诞生了著名的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诺贝尔除了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过重大贡献外,死后还将其大部分财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奖励后人。瑞典还诞生过一位叫拉什·马格拉斯·爱立信的牛人,他当年创造的爱立信公司,至今仍在影响着通信行业的发展。
俄罗斯有天然气,波兰有煤炭,挪威有石油,瑞典在地下埋藏着36.5亿吨铁矿石。第一世界大战正式打响,欧洲国家都依赖从瑞典进口铁矿石,造枪造炮。矿铁石,除了让瑞典成功避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让瑞典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赚得盆满钵满。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法西斯轴心国所向披靡攻城拔寨。靠着卖铁矿石大发横财的瑞典,也嗅到了危机。1940年,随着中立的邻国挪威和丹麦相继被德国占领,瑞典全国上下乱作一团。瑞典除了提高军费大举征兵,还暗地里协助亡国的丹麦、挪威流亡政府重整军队,境内重要军事情报,也会抄送一份给盟军。
当然,瑞典对德国也必须有所表示。除了每年给德国输送约1000万吨铁矿石外,瑞典还允许德国使用其境内的铁路、领空、领海攻打邻国。瑞典都听话成这样了,纳粹德国的态度是:攻打瑞典,可能破坏矿铁石的供应,影响建造大炮、坦克等军事武器,且自己还要增加人员伤亡,就放弃了去攻打瑞典。
两边押注都不得罪,瑞典就这样夹着尾巴活到了二战后。冷战时期瑞典也是两边搞平衡,一边从美国吸收大量尖端科技来发展自身的国内产业,而另一方面积极与苏联进行进出口贸易来赚取外汇支持经济建设。在苏联面前对抗美国,当苏联1991年解体后,瑞典放弃中立国地位,与芬兰一起加入欧盟。
看惯了热情的西班牙、放浪形骸的摩洛哥、浪漫到极致的土耳其、艺术范爆棚的法兰西,瑞典人会让你沉默寡言。在英国好歹还可以和人聊聊天气,在瑞典跟陌生人寒暄真的是缺少共同话题。瑞典冬天冷且漫长(人在缺少阳光的环境下,容易抑郁,凛冬将至)。瑞典人的性格也有点像他们国家的天气,高冷不易亲近。除了瑞典语,瑞典人英语普及率也很高,但多半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在公交、超市、地铁等公共场所都和人保持一定的「舒适距离」,如果聊黑历史、鬼故事、民间传奇,不解之谜及世界和平等又会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话多话少全凭一句话——看心情。瑞典是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高消费”,税收都变相用在了瑞典人自己身上(例如上学不要钱、医疗、养老、住房补助,失业补助等)。
瑞典和中国远隔千山万水,但很早就有交集。新航路开辟后,瑞典人开始效仿西欧国家,设立贸易公司,1731年成立瑞典东印度公司(SOIC),将北欧的木材、铁和铜等产品贩往西班牙换得白银,然后从中国购入瓷器、茶叶、丝绸、香料等奢侈品运往欧洲。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曾132次航行至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艘商船是于1745年神秘沉没的哥德堡号帆船。
在人类的本性中,傲慢与偏见最容易到处生根。西方冷战思维遗留严重,虽然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从瑞典国家电视台到普通民众并没有改变过对中国的看法。尊重是基于实力的均衡,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显然还不够强硬。一边吃着中国的饭(在中国卖衣服),一边又在砸中国的锅(造谣中国新疆棉花),哪里有这等好事?
从整个欧洲看,中国与瑞典的贸易额并不大。不过品牌和技术制胜的今天,瑞典却是个品牌大国。宜家、H&M、爱立信等一系列瑞典跨国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吉利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华为后来者居上,在5G遥遥领先爱立信,有些人是真的急了,但这些都只是个开始,未来的世界必将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