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对海洋文明来说,渔业资源尤其重要。在欧洲,就有这么几个“鱼筐上的文明”。比如荷兰的崛起,鲱鱼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北欧诸国和英国,则蒙受鳕鱼的滋养眷顾。
英国人吃鳕鱼的历史悠久。中世纪时,由于畜牧业还不发达,老百姓一年到头以谷物充饥,偶尔吃点豆类和奶制品补充点蛋白质。生产力上去能点红肉了,又受到天主教清规戒律的约束:规定四旬斋和每周的周三、周五、周六都不能吃肉(可以吃鱼),否则将会被罚金3磅或监禁3个月。15世纪,英国渔船在冰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鳕鱼群(冰岛附近海域,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非常适合浮游生物生长,渔业资源丰富)。这种鱼不仅块头大、产量高、刺少味道好,而且洄游容易抓,马上就成为英国人钟爱的餐桌食材。著名的炸鱼薯条,也成为英国料理界,少数拿得出手的美食。
爱吃鳕鱼不仅是英国人的专利,定居在冰岛周围的维京人也好这一口。维京人世代以海为生,鳕鱼是其最重要的渔业资源。维京人会把捕捞上的鳕鱼洗净晒干,切成小片,吃起来像在啃硬面包。所以维京人划着龙头船出海搏命时,压舱底总少不了整几箱子鳕鱼干。
一战二战,欧洲渔民不敢到冰岛附近瞎晃悠,只有法罗群岛的渔船(丹麦大哥的人)和部分英国渔船敢到这里和冰岛人抢鳕鱼。1944年,冰岛脱离丹麦获得独立。可放眼望去,国家除了冰川和火山,既没矿产,又没耕地,渔业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每年都可以提供100多万吨的渔获量,进行加工和贸易后,最终为冰岛换回50%以上的外汇收入,以及70%左右的商品出口额(那时候金融业还未成气候)。失去渔业,对冰岛来说几乎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随着集捕鱼、加工、提炼和处理为一体的,现代化捕鱼船普及和大量使用,数以亿计的鳕鱼、鲱鱼、鲭鱼被做成了鱼干、鱼糜、鱼罐头。担心赖以生存的鳕鱼资源枯竭,冰岛于1952年宣布,沿着冰岛海岸4海里都是其渔业限制区,外国船只不得擅入。英国随即向国际法庭表示抗议,结果被无视(海牙国际法庭,一年前刚以4海里为依据,裁定了英国和挪威的渔业冲突,总不见得打脸吧)。法理上得不到支持,英国决定用经济手段教训一下冰岛。本来冰岛30%的海产品是出口到英国市场的。为了逼迫冰岛让步,英国人开始抵制,份额只剩不到10%。冰岛不得不“抛弃”英国市场,另寻买家。1953年,冰岛和苏联签订了一份长期的渔业协定,用冰岛的鳕鱼来换取苏联的石油及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由于冰岛政府充耳不闻,再加上欧洲经合组织的介入,英国人很快偃旗息鼓,被迫接受了作为“开端”的四海里。
第一次鳕鱼战争1958.9.1-1961
1958年,在86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一些国家联合提出了12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说法。联合国大会没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决议,但这给了冰岛人无限的想象空间。1958年9月1日,冰岛人单方面宣布把渔业限制区扩大到12海里。消息一出,国际哗然。英国和当时的西德均对此强烈反对。英国渔业集团,更是督促政府派出战舰壮胆,英冰之间渔业争升级为武装冲突。
这注定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都是刚参加过二战洗礼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而冰岛海岸警卫队只有7条船,每条船上只有一门炮。英国前后派了37艘作战舰艇(算上补给舰应该是53艘)、约7000名士兵来恫吓。冰岛海军尽显战斗民族本色,看到违规渔船上去就抓,遇到不服管的果断开炮,不过一发炮弹都没打到英国船。美国担心冰岛退出北约倒向苏联,艾森豪威尔决定,支持冰岛,按住英国坐下与冰岛谈,趁机要求将美国海军第四舰队的部分军力进驻冰岛。冰岛一同意美国,英国马上理亏,不得不在1961年承认了冰岛的12海里领海。冰岛打了一巴掌又扔了一枣核,给了英国三年的调整期。三年之内,英国部分船只(小排水量的)可以在冰岛6-12海里范围内继续打渔。冰岛就这样,通过高超地外交手腕,获得了外交和经济上的全面胜利。
第二次鳕鱼战争 1972.9.1-1973.11.8
1971年,冰岛再次单方面宣布禁渔界限扩大为50海里(冰岛政府换了一个政党,别的政党签过的条约就不认了)。起初冰岛人用喇叭喊,投射标语和信件。英国渔船连看都不看,直接把信扔海里。你放喇叭,我开音乐,我不听我不听。冰岛海岸警卫队一看不行,拿出了新研发的秘密武器:渔网切割器。所到之处,渔船不仅会损失价值5000美元的拖网设备,还会丢掉里面所有的渔货。
在持续了约一年的“鳕鱼战争”中,有69艘英国拖网渔船损失了拖网。英国政府十分恼火,派遣了7艘主力战舰跟冰岛讲理。冰岛毫不让步,1973年5月24日,冰岛首都人民大游行。英国大使馆的玻璃被砸了,楼房也差点被点火。冰岛说干脆咱退出北约,投奔苏联算了。这下北约大哥美国急了,让苏联的潜艇从北冰洋溜进北大西洋,这怎么行?北约各国开始轮番给英国施压、洗脑,要求英国保持克制、召回战舰。英国无奈又让步了,和冰岛又又签署了协议,承认冰岛50海里渔业限制区。冰岛给139条英国渔船发了捕鱼许可证,可以在特定的海域捕鱼,但是每年不准超过13万吨。
第三次鳕鱼战争1975.10.15-1976.9.1
1975年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大会上,一些国家提出了1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提案。冰岛眼前一亮,1975年10月15日,单方面以海岸线为基准,宣布禁渔区域扩大到200海里。英方表示骗我可以但要注意次数,这次谁说都不好使,第三次鳕鱼战争爆发。冰岛船舶与英国拖网渔船、护卫舰大战若干回合,前前后后又闹腾了5个月。英国“盟友”不断劝和,甚至建议英国人改变下食谱“只要英国人换个口味,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啦”,英国啐了一口,把冰岛告上了联合国……1976年2月,欧共体终于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开宣布欧洲各国的海洋专属区均限定在200海里。孤掌难鸣的英国,只得在1976年9月1日签约承认—— 冰岛的200海里捕鱼区,彻底丧失了其拥有570年的传统渔区。
世上本没有法,违法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国际惯例。冰岛外交上和经济上的成功,是冷战时期小国崛起的典型案例。里面有冰岛人自强不息的因素,但不能否认美苏都在给冰岛递刀子。时至今日,冰岛仍是鳕鱼的主要生产国。冰岛不仅凭实力扭转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海洋游戏规则,也算得上是个奇迹。
在美国,连总统也对枪支管控叹气,还是中国的方法简单实用
砸碎了上百万件中国文物,获利数亿的,逼出了中国的“南海一号”
墨西哥往事,跟美国人做邻居真的太难
波兰往事,坐过的小船都翻了
美国往事,战争之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