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往事,东看看西瞧瞧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日本(Japan)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在很久以前,日本列岛有大陆桥与东亚大陆版块连接,亚洲中部的高加索猎牧人向北移动,成为日本的第一批居民。接下来,气候转暖冰雪消融,日本列岛出现。遍布岛上的阿伊努人(日文写作“アイヌ”),信仰多神的萨满教,平均身高一米五,制作的陶器上会勒出一道道绳纹,所以这个时期的日本文明,又被称为绳文时代(大概处在中国东周时期)。

到了中国战国末年,东亚大陆的华夏人种渡海到达日本,带去了大陆文明、武器和生产工具。这些东方人在帝尧时代被封为”羲和民族“,也就是日本人中的所谓”华族“(日本王室贵族的自称)、“和人”以及”大和民族“的起源。

据《日本书纪》(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正史,六国史之首,全书用汉字写成,采用编年体)记载,日本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传到现在一共有126代天皇。第一代天皇叫做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孙子的后裔,于公元前660年建立了以奈良为中心的“大和国”,并成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同期的中国还在春秋时期,神武天皇却在位75年。尚处在石器时代的日本,天皇在位时间却一直很稳定(第1代天皇到第14代天皇,基本上每个人在位时间都有六、七十年),我很想知道其中长寿的秘密。
东看看
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开始向国家过渡,许多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大小数百个邦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借助强盛的汉帝国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还遣使臣朝觐过汉朝的皇帝。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汉朝光武皇帝了解到,这些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同时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倭与委字通用,《说文解字》中,委表示随从之意,人字偏旁表示顺从、恭敬的人。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出土了一枚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金印为纯金铸成,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高二厘米,蛇纽,阴刻篆体字。现存于福冈市博物馆,据说是日本的一号国宝。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没有传国玉玺的,那时的日本天皇即位,主要是凭三件神器:草雉剑(名古屋南部的热田神宫内)、八尺琼勾玉(东京皇宫内)、八咫镜(神社伊势神宫),它们分别代表着铁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石器时代。

周朝,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日本,都叫倭国。直到隋唐时期,日本出现了一位非凡的人物,第33代推古天皇(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的侄子,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厩户就是圈养家畜的小屋)。圣德太子是当时日本实际的掌权者,他想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进行改革,想把国名由YAMATO改成日本,并将统治者由大王改称天皇,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于是,圣德太子派遣使节小野妹子(特注:小野妹子是男的),到隋朝说明日本的改革措施,向隋炀帝递上国书。隋炀帝看了心里一堵,国书上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臣子居然敢自称天子,你那太阳是日出,到我这变成日落了。隋炀帝非常生气,但又不便发作,只是交待手下大臣,以后不要让日本人来了。
645年6月12日,孝德天皇(645年—654年在位)即位,改元“大化”,从而拉开了大化改新的序幕。首先是理论上的土地国有化,废除皇室和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所有。其次是改革政府结构,以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打破氏族格局,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管理,防务上以关塞、戍边军和驿站组成,均由国家任命长官掌控。第三是仿效中国的编户制度,统计户籍和赋税账目,以此为班田收授的准绳。最后还以唐朝的租庸调制为日本的新税法。从此,天皇开始掌握实权,日本也由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到了唐朝,朝鲜半岛的高句丽联合百济欺负唐朝的小弟新罗。唐朝来了个回马枪,将百济跟高句丽好一顿收拾,顺便在白江口给了日本童子军一闷棍。这场战争(655年-663年)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确立了中国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还让损失惨重的日本看清了自己几斤几两,赶紧道歉认错,接连派出“遣唐使”赴华抄作业。佛教、文字、茶道,看啥好的都带走,带不走的通通打包画图纸,比如日本在京都就整个复制了洛阳城。如果你要研究唐朝的古建筑,在中国已经看不到多少古迹了,要去日本做研究。

天智八年(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了。又跑来中国报备,武则天觉得改名无伤大雅,才有了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里“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不过到明朝史书里还在用倭国,可能是写习惯了吧)。此后,日本在平城京山寨了整个长安,因为属于奈良地区,所以也称为奈良时代。奈良时代,日本完成了大扩张。贵族可以自由开垦并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不交税,纷纷搞起自己的私人武装,即武士阶层。皇命不下县,天皇成为了个摆设。天皇决定再次搬家,从奈良搬到了平安京,日本进入平安时代。
南宋中期,武士家族源氏崛起,其首领源赖朝起兵打败了平氏家族,灭了割据在日本本州东北部的藤原氏,统一了全国。1192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1192-1333年)。幕府将军为所有武士与军人的首领,开始取代日本皇室与天皇,掌握日本的实际政权。源赖朝死后,政权被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掌握。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在北条时政在位时曾两次进攻日本,但都因天气原因失败了。日本人认为这些台风灾害是天神派来,保护他们免受敌人攻击的,将它们称为神风,后来又用来指代二战中用飞机撞击美国舰队的飞行员们(神风敢死队)

1318年,日本第96代后醍醐天皇即位,他不甘心天皇大权旁落,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1333年,镰仓幕府被灭,后醍醐天皇重新掌权,改年号为“建武”。捣幕武将足利尊氏,后来利欲熏心,自封为“征夷大将军”,拥立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北朝)。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幕府,史称室町幕府。醍醐天皇带着吉祥三宝逃到吉野,也另立一派(南朝),日本就此进入南北朝时期。1392年南朝势微,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日本南北朝结束。
室町幕府的后期(明朝中后期),地方领主力量开始圈地对抗中央,日本进入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战国时期,一共出现三名大神(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顺序大致是这样的,先是织田信长冲出来,见谁灭谁,把足利幕府给灭了。正准备一统天下时,1582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将织田信长杀死。
后面出场的丰臣秀吉,原名羽柴秀吉,本是个给武士拎鞋的下人。后来投靠织田信长,信长见他长得很像猴子,人又聪明伶俐就悉心培养。织田信长死后,羽柴秀吉打出“为主公复仇”的旗号,占据了舆论高地,成功地击败了对手。又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羽柴秀吉逐步统一了日本。1585年,羽柴秀吉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丰臣秀吉。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一直臣服观望的另一个枭雄,德川家康趁势崛起,通过关原合战消灭了主要的竞争对手。1603年,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并在江户(今东京)创立幕府,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天皇的政治地位,在德川幕府时期跌至谷底。德川幕府甚至明文规定,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日本天皇完全成为了摆设。由于天主教渗透,德川幕府对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在长崎对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开放口岸(是不是有点像大清)。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率领四条涂成黑色的军舰闯入东京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1867年,日本第122代明治天皇组织倒幕军,夺权成功,德川幕府倒台,旁落1000多年的日本最高统治权,又重新回到了天皇手中。

西瞧瞧
明治维新的成果,看似是西方民主带来的红利,实质是倒幕派武士集团领导下,以建立中央集权,统一全国市场和确立专制主义政权为目的,而推行的政权争夺。
1868年10月,制定“藩治职制”,将藩主的家政和藩政分开,藩成了公职机关,为朝廷服务。1869年6月,“版籍奉还”,从土地所有权入手,废止封建体制,天皇才是土地的拥有者。1871年,8月29日实行“废藩置县”。废藩之后,最大的麻烦者就是这批没事干的旧武士阶层。
成不了新官僚,又没有生活手艺,如果再不给出路,肯定会造反,祸祸老百姓。明治新政除了武力镇压之外,还积极鼓励武士阶层自主创业,给予创业贷款,生产资金,廉价租发开垦地,劝业资金等。当然,最合适这些武士集团的职业,还是充当日本海外征战的工具人,以邻为壑这点日本最在行了。


俾斯麦曾忠告1871-1873 年出使西方的岩仓使团,日本需要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将过去围绕着家庭、村庄、地区、地方藩主的忠诚,转化到国家层面。新的民族精神,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染上了军国主义色彩。男孩去上学穿的是由普鲁士引进的军校制服。女孩首次大规模和男孩一起上学,目的是让她们成为,养育帝国士兵的“贤妻良母”。明治政府创立了以皇室崇拜为中心的所谓“ 国家神道教”,取代佛教中央宗教的地位,天皇也被装扮成军人形象出现。

1868年,日本将旧货币全部收归国有,着手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1877年,西南之战后,日本铸币和纸币大体实现了统一,当时一日元,就是一个银币。1882年创建国家央行日本银行。1885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正式发行新的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1899年开始,日本银行新发行的所有日本银行券,都不再以银币为发行准备、而是以金币为发行准备,变成了以金币为本位的纸币。 

明治政府无意效法英国建立立宪君主制。英国政府自称“女王陛下的政府”,以女王的名义订立条约或通过法律,实际英国君主已经没有实际权力推翻议会或英国法院的决定。日本不存在上述情况,权力建立之初就消除了,国会监督主要官员任命的任何可能性(规定官僚的任用属于枢密院的权力范围,而枢密院理论上只是秉承天皇的旨意。但实际上,天皇可能并没有做出任命或决策,这是一个巨大的bug)。比如,1906 年建立的关东军,最初目的是保护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关东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免于问责,不受监督,直接向天皇汇报,实际就是不向任何人汇报,只听命于军政府。

再比如,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一直试图避免日美过早冲突。1940 年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刺激了美国,罗斯福政府担心缅甸、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群岛落到日本手中。美国表示日本必须放弃对欧洲殖民地的企图,并放弃它在中国占领的所有领土,除了原来的南满殖民地。美国对日本施压的手段,就包括对其石油禁运。开战还是谈判?由于未能说服华盛顿,近卫最后只好辞职。天皇命令东条英机组建新内阁。从那时起,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明治维新无疑是成功的,它将日本在东亚的地位推向一个高峰,从来都是充满忧患意识,缺乏资源、领土狭小的民族,却获得了处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成就,这让日本人欣喜若狂。但明治政府实际上追求的,是在意识形态、军事与经济不受外国人支配的情况下,实现对国内事务的控制。没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即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没有实现。

作为二战中最后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日本成为美国核武器的试验场,而这两次恐怖的核平也成功震慑了苏联,使得美国得以独占日本。登陆日本后,作为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开始对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进行全方面的改造,包括将天皇拉下神坛、放开舆论管制、提高妇女地位等,逐步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然而,本质上日本从来未变,天皇依然高高在上,美国依然紧拽着链条不放。我们不妨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客人总是要走的,欠的债总是要还的,日本将要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现在的态度。
巴基斯坦往事,找呀找朋友
土耳其往事,国中土耳其
以色列往事,战争与和平
丝绸、瓷器、茶叶,没有欧洲人“研究”不透的技术
切尔诺贝利的尘土与福岛的核废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