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天主教在欧洲一手遮天的时刻,欧洲东边的阿拉伯半岛开始发展出伊斯兰教。东西文明碰撞在所难免,面对伊斯兰教的威胁,罗马教廷从公元1100年到1300年先发制人,连续发起八次针对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持续的战争反而加强了,阿拉伯地区各习俗迥异游牧民族的凝聚力,在战争的后期,整个中东地区都被阿拉伯民族统一起来。
谁控制了商业渠道,谁就控制了财富。欧洲的贵族们要消费的奢侈品:茶叶、香料和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艺品,都必须通过伊斯兰商人中转,打通到东方的新商道就变成了西欧的刚需。远洋航行意味着要冒险: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糟糕透顶。然而,这些困难都无法跟一本万利的商贸回报相提并论。那时,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着地中海东部,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则占据地中海西部。一边是伊斯兰世界远征海洋的利剑,一边是西欧基督教唯一的护盾,他们的英勇事迹都将被永远镌刻在两大文明的史书上。
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成功,大批不愿改宗的摩尔人(当地穆斯林)被迫南迁,他们跨越直布罗陀海峡来到马格里布(今非洲西北部),贫穷的生活和流亡的积怨,很快转化成巴巴利海岸越发猖獗的海盗行动。在这些海盗中,莱斯博斯岛的奥鲁奇和赫兹尔的兄弟最为出名。奥斯曼帝国骑兵父亲教会他们勇敢,他们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开始了海盗的生涯。
出师不利
1510年左右,哥哥奥鲁奇在一次行动中遭到骑士团俘虏,成为堡垒工事和桨帆船上充当身负枷锁的异教徒奴隶,直到挫断铁链才侥幸逃出。奥鲁奇立下小目标“我是天堂的雷霆,我的复仇绝不停歇,直到我杀死你们所有的男人,并将你们的妻子、女儿和孩子通通贩卖为奴。”
卷土重来,奥鲁奇凭借其作为水手的高超本领,专门抢劫往来于北非与意大利之间的商船。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海盗那样挥霍赃物,而是物尽其用,把缴获的船只拆解后打造成新的战船,还通过贿赂突尼斯的苏丹,用礼物讨好当地平民等方式,得到港口拉格莱塔作为行动基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洗劫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海岸线,将整村整村的基督徒掳走卖为奴隶,“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时间里打劫了21艘商船,俘虏了3800人。海盗船在完成指标之余,还帮助很多穆斯林从西班牙逃离。许多穆斯林海盗慕名而来,奥鲁奇被尊称为“Baba”,意为“父亲奥鲁奇”。而基督徒们则讹传为“Barbarossa”,巴巴罗萨,意大利语中是红胡子的意思。
1515年奥鲁奇将一艘缴获的法国船只,谨献给塞利姆苏丹,表示愿意为奥斯曼帝国开拓在北非的势力。苏丹对他青睐有加,送出两艘满载士兵、火药和大炮的大型桨帆船,以示鼓励。奥鲁奇回到北非之后,1516年策划了阿尔及尔的一次内部政变,把当地苏丹杀死在浴室中。西班牙主力军队正忙于在美洲开疆破土,无暇顾及北非小国的政权更替,巴巴罗萨兄弟的地位得到巩固,进而继续向内陆扩张,乘机占领了整个阿尔及尔,建立了自己的海盗王国。
事已至此,身为基督教世界领袖的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终于按捺不住了。于1518年5月发动了一万军队,联合马耳他骑士团对他们进行了围剿。西班牙人切断了奥鲁奇的补给线,对城市进行长期围攻,奥鲁奇率领手下抵抗了数十天,终寡不敌众死于西班牙人刀下,士兵们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插在长枪头上,以“阻止这个吸血鬼有机会复活”,并把腐烂的头颅带回西班牙进行展示。
哥哥的惨死让弟弟赫兹尔明白了一件事,像他们这样的外来者想要站得住脚,单靠暴力是不行的。他把黑色的胡子染成红色,成为二代“巴巴罗萨”,表示将继承兄长的未竟之事业,然后派船去伊斯坦布尔正式向奥斯曼苏丹称臣纳贡,请求将阿尔及利亚并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欣然笑纳,赐赫兹尔“阿尔及利亚总督”的头衔、火药大炮以及2000名近卫军,还有一个新的称谓,“海雷丁”,信任的美德之意。
巴巴罗萨·海雷丁Barbarossa Hayreddin Pasha
西班牙人早期在北非海岸维持了一系列要塞,由于马德里朝廷对北非驻军漠不关心,致使这些守军士气低落,城邦的统治者和当地部落间混战不休。得到支持的海雷丁和他的还乡团,轻易地整合了马格里布的海盗。1519年,西班牙军队试图攻打阿尔及尔,被海雷丁击败。西班牙提出赎回战俘,海雷丁将他们全部处死;查理五世提出重金赎回遗体,海雷丁将尸体投入大海,“如果死者的亲属来到阿尔及尔,他们不会知道自己的父亲或兄弟埋骨何方,也看不到骨灰,他们能看到的只有浪涛”。
1520年,塞利姆苏丹驾崩,苏莱曼一世登基。年轻的君主野心勃勃,想要征服亚欧和地中海,海雷丁就更加受器重了。海雷丁手下至少有40个海盗头子不断袭掠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基督教海域。他们到处洗劫、掠夺财富、奴役人口、拦截商船。海雷丁的旗舰“阿尔及利亚人”号桅杆上挂着红色旗帜,画有三弯银月,船尾刻有两句阿拉伯文字“我将征服,真主的佑护远胜最坚固的铠甲和最雄伟的塔楼”。被攻击的基督水手往往不战而降,宁可跳海自尽也不愿忍受海雷丁的折磨。以至于在西班牙沿海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巴巴罗萨,巴巴罗萨,你是邪恶之王。
1529年5月,查理五世为他的宗教傲慢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海雷丁重夺了阿尔及尔城,要塞司令官马丁·德·巴尔加斯被活活打死,还俘虏了西班牙守军9艘舰船。海雷丁拆除了要塞的城堡工事,用堤道将岛屿与岛屿之间,岛屿和阿尔及尔港口之间连为一体,组成一个庞大的天然良港。
为了抑制咄咄逼人的奥斯曼帝国,查理五世花费重金争取到了热那亚著名海军将领安德烈亚·多里亚的效忠。多里亚是热那亚古老贵族的后裔,最早服役于教皇卫队,后来在地中海上同土耳其人和巴巴里海盗进行斗争。转投查理五世麾下,多里亚带来了自己的私人桨帆船舰队。1532年,苏莱曼大帝正在攻打奥地利,多里亚率领舰队从西西里出发,袭击了希腊海岸,并成功占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洛尼要塞。苏莱曼大怒,于次年组织起60艘桨帆船舰队围攻科洛尼,遭到迎头痛击,完败于多里亚的舰队。1533年,已经68岁的海雷丁被苏莱曼临危受命,任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司令,奉命在两年内打造一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舰队。
在海雷丁的指挥下,对西班牙和意大利海岸发动了快闪行动,赶走了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将突尼斯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口下降,严重打击了南意大利的经济,有时当地总督不得不把整个海岸线的居民撤离,以免他们沦为穆斯林的奴隶。
1535年,忍无可忍的查理五世,策划了当时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一次海上远征,集结了74艘桨帆船,300艘帆船和3万名士兵,并且安排了具有宗教象征意味和皇家威仪的出征典礼。相比之下,守方只有100艘奥斯曼人的加莱桨帆船和万名成分复杂的穆斯林守军。
6月15日,查理五世的大军登陆突尼斯海岸,开始蛮不讲理的正面强攻作业。强悍的火力侵袭,很快将城堡变成一片废墟。夺取了重镇拉格莱塔,紧接着扑向突尼斯城。在突尼斯城攻防战中,城内的基督徒奴隶发动叛乱,眼看守不住新城了,海拉丁率麾下数千名土耳其士兵开跑,退到基础更加稳固的阿尔及利亚待命。西班牙军攻入城内,士兵们把清真寺洗劫一空,并将所有的恐惧和怒火,通通都发泄到了平民身上。烧光了82艘奥斯曼桨帆船,查理五世带着堪比非洲征服者美誉返回欧洲。
侥幸遁逃的海雷丁等人,稍后又掀起了对南欧海岸的一系列大规模袭扰。公元1537年夏,拥有122艘加莱桨帆船的奥斯曼舰队在爱琴海完成集结,横扫了希腊沿岸的威尼斯商业据点。原本还期望走中间路线的威尼斯共和国,不得不通过罗马教廷教皇保罗三世向大半个欧洲求援。
教皇号召成立神圣同盟,由教皇派系、威尼斯、热那亚、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和圣约翰骑士团组成,多里亚担任总司令。作为联军中流砥柱的热那亚-西班牙舰队,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漫不经心。求战心切的威尼斯人率先冲锋,多里亚考虑到舰队毕竟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消极出战,只进行远距离炮击。海雷丁凭借灵活多样的战术赢得了胜利。普雷韦扎海战后,各怀鬼胎的神圣联盟随即瓦解,海雷丁赢得了关键之战,奥斯曼帝国也短暂地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
1541年,海雷丁在多瑙河河上辅助苏莱曼进攻匈牙利,查理五世以为有机可乘又率军亲征阿尔及尔,守城的任务便交给了海雷丁的部下哈桑。10月20日查理五世登陆阿尔及尔。10月23日,大雨突降阿尔及尔,欧洲军队火枪因潮湿而无法使用,哈桑见状便率领军队倾巢出动,将登陆的欧洲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查理五世不得不率领败军沿着海岸线撤退几十英里,多里亚冒着大风在那里等着他。然而由于船的数量不够,查理五世便抛弃他的主力部队乘坐小船落荒而逃。查理五世这次损失了140艘帆船,15艘桨帆船,8000名士兵和300名西班牙贵族。
这场战争结束,海雷丁回到了阿尔及尔,随船还装着无数被掠走的欧洲居民,加上被哈桑俘虏的8000欧洲士兵,大约有近两万名欧洲人进入阿尔及尔的奴隶市场,导致阿尔及尔的奴隶市场一时供过于求。北非居民纷纷用绵羊去换取白人女奴,一个来自欧洲的女奴只值两只羊,而男性奴隶的价格则更加低廉,据说用一袋洋葱就可以换取一位强壮的男性奴隶。
普雷韦扎海战之后的几年内,海雷丁的舰队不断蚕食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领地,查理五世曾想收买他,但遭拒绝。公元1546年,海雷丁在伊斯坦布尔患病去世,曾被他蹂躏多年的欧洲居民终于松口气,睡个安稳觉了。纵横大海50多年,经历大小战斗无数几乎未尝败绩,最后一次,当巴巴罗萨·海雷丁凯旋金角湾时,“港内礼炮齐鸣,灯火通明,人们争相一睹大海之王的风采”,他注定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叶卡捷琳娜大帝,走自己的路,这里的爱情春风吹又生
“欧洲第一美人”,命中注定是个悲剧,这里的爱情寸草不生
缔造石油帝国,上帝“管家”洛克菲勒,记事簿里公开了哪些秘密?
澳大利亚往事,流沙河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