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女儿的公主梦,父亲在“无主之地”建了一个王国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自古以来领土都是战争的开端,为了一块土地,有些国家可以反目成仇,征战百年不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同样也有一些“无主之地”,长期无人问津。当然并不是没人要,而是其利用价值小于开发成本。
英国在鼎盛的时候,在海外(特别是非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为防止被殖民国联合在一起反抗,1899年,英国给埃及和苏丹划分了国界,规定两国以北纬22度分定国界线。
在苏丹和埃及之间,有个地区叫比尔泰维勒(Bir Tawil),面积有2060平方公里(比深圳市的面积还大一丢丢),多是沙漠与山地地形,土地贫瘠常年干旱,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最初被划给苏丹,但比尔泰维勒地区生活的游牧民族(埃及人为主),提出抗议。英国想想,这有什么难的,1902年就把比尔泰维勒划给埃及了,把埃及的哈拉伊卜三角区补偿划给了苏丹。


哈拉伊卜三角区总面积为20580平方公里,散布着绿洲,紧靠资源丰富的红海,拥有港口沙拉丁和哈拉比,下面还发现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苏丹当然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子埃及又不乐意了。后来埃及干脆派兵攻打苏丹,夺取了哈拉伊卜三角区,将比尔泰维勒这块贫瘠地区扔还给苏丹。苏丹打不过埃及,只能吃闷亏,嘴硬死不承认。苏丹的地图上,一直还留着哈拉伊卜的位置。
两国都害怕,就好像谁先承认比尔泰维勒地区是自己的,就相当于承认哈拉伊卜是对方的。比尔泰维勒这块贫瘠地区被埃苏两国嫌弃,也从一开始的游牧民族生活区慢慢的变成了渺无人烟的荒凉地。戏剧的事,美国人耶利米·希顿盯上了这片土地,说要帮女儿圆个公主梦。


希顿在美国一家矿业公司工作,有三个孩子,曾任维吉尼亚州地方政府的救灾队队长。2012年参选维吉尼亚州第九选区联邦众议员落选。2013年冬季,六岁的小女儿埃米莉天真地问父亲,能不能当真正的公主?希顿当然满口答应。

闲着也是闲着,希顿试着用拉丁文“terra nullius”搜寻全世界的无主土地,结果就找到了比尔泰维勒。联合国定义国家有四个标准:常住人口、固定领土、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能力。必须邻国、联合国或其他组织的法律上承认,才能对这片土地拥有实际的政治控制权。

希顿向埃及当局申请,说明来意。埃及当局并没有阻拦,因为这不关他们的事。希顿坐飞机前往埃及,表示想要在这里“建国”,工作人员也笑了,因为他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平安抵达后,希顿从埃及南部陆路进入,经过14小时的长途跋涉,车队穿越沙漠到达目的地。2014年7月15日,也就是艾米丽七岁生日的当天,希顿在一个岩石山丘上插上了一面蓝旗,上面有四颗星星和一顶王冠(由他的孩子们设计)。7月15日,从此成为北苏丹的“国庆节”。

希顿插旗宣示主权,所谓的继承传统(在西方,普遍都是把旗帜作为注册的一种方式,谁将旗帜插在了这块领土上,那么这块领土就是谁的,不过前提是没人跟你去争夺)。希顿建立了“北苏丹王国(后来改成北苏丹合众联邦王国)”,但实际控制这块地盘的还是埃及军队。希顿全家都名正言顺的成为“王室”,女儿变成了艾米丽公主。



希顿的下一步目标,是要“王国”打造成农业生产中心,并与埃及和苏丹建立起友好关系。希顿问孩子们想在这片土地上干些什么,他们告诉爸爸想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建一个大农场,生产出养活全世界人的粮食。作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的,一名弗吉尼亚州的农民,希顿“国王”表示:光是研究如何利用水资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吸引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起建设家园。地处荒漠,太阳曝晒,狂风肆虐,酷热季节气温可达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这些先天的条件,都使北苏丹成为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的好地方。为了早日实现国家富强,希顿开始“众筹”国家计划!希望筹到25万美元。
20美元:给一个北苏丹王国棒球帽
25美元:一件T恤,或者北苏丹王国贵族荣誉证书;
75美元:在农业研究中心大楼的一块砖上刻上你的名字;
175美元: 艾米丽公主的亲笔画;
300美元:封骑士称号;
1000美元:可以命名一条街道;
50000美元:把你的脸印到国家钱币上;
150万美元:以你的名字命名一个机场;
175万美元:你可以命名首都名字;
200万美元:你可以给国王命名新的昵称。
当然,和希顿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苏亚希,就从印度印多尔老家,大老远地跑到比尔泰维勒,也决定过把帝王瘾。他宣布自己是迪克西特王国的第一任国王,还在网上像模像样宣布“迪克西特王国开放外国投资和国籍申请”。埃及军方看着苏亚希递交的入境申请,嗤之以鼻,默默伸出三根手指:一,不允许拍摄任何军事领域的照片;二,必须当日来回;三,不允许携带贵重物品。国王苏亚希一世表示“我知道,过去大概有5到10个人也做过一样的事情,但是现在这是我的土地(因为我已经按规定正式种下了种子)。如果他们想要把这块地要回来,这将会是一场战争。”

切尔诺贝利的尘土与福岛的核废水
涨知识,猫奸狗忠的科学依据,终于找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