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累计死亡52例:原因曝光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3件事......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学习郎”关注我
再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陪伴第8天
第8篇原创文章
上海卫健委刚刚发布通报:2022年4月2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87和无症状感染者9545例,其中5062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18例确诊病例和944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年4月28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52例。平均年龄84.02岁,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99岁。52位患者伴有多脏器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晚期恶性肿瘤(食道癌,胰腺癌、脑膜瘤、黑色素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IV级、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术后、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及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上海疫情,仍在继续突破我们的认知。
01
“在病毒面前,没有年龄之分”
4月25日,上海疫情死亡病例中首现年龄最小的---33岁,这位患者,男性,因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过2剂次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33岁正是大好时光,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年龄。却突然因为疫情而离开了这美好的世界,不得不让人感叹,让人唏嘘不已。

有很多人评论说,33岁男子的死,让我们知道了猝死面前,没有年龄大小。的确,在死亡面前没有年龄、性别、兴趣、民族、爱好等的区别。但你知道猝死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段吗?有文献显示,猝死容易发生在31岁—63岁之间。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的确这个年龄段的死亡最让人猝不及防。
首先,在疫情下, 对于不管是本身有心脏疾病, 或者是本身没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我们都要时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情,这个是让我们提高机体能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最重要的形成因素。
可以说,疫情下的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 总是会有无数个想法,或者是担心,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隔离,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情是平和的,但是,当人体受到了刺激,或者是担忧后, 人的心跳就会加速,各种器脏都会开始紧张地运转, 在长时间的高压下, 肯定会对人体的身体运转, 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猝死的诱因中,有一张图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看到,猝死诱因中,情绪激动和劳累占比最高。看来“气死人”“累死人”真的不是浪得虚名。如果你容易情绪激动和劳累,那么一定要警惕猝死的可能性。而抽烟、吸毒、肥胖这些医生认为排名会比较高的不良因素,竟然敌不过情绪激动和劳累。

猝死人群中,很多人是有基础病的,但有很多人没有发现而已。但无论哪一种猝死,预防猝死就需要减少和避免猝死的诱因。这样的方法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所以,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饮酒、排便用力等,才是避免猝死的最好方法。
02
“别把健康不当回事”
在4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此前导致感染者重症和死亡的两个风险因素,一个是高龄,一个是有基础性疾病。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没有接种疫苗。”

4月22日,据“健康上海12320”发布,4月21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死亡11例,平均年龄84.2岁,最大年龄94岁(2例)。
11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终末期,脑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自4月17日通报出现3例死亡病例以来,截至4月21日24时,上海本轮疫情已连续5天出现死亡病例,共36例,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从全球来看,老年人群新冠病死率比普通流感要高出几十倍,80岁以上老年人甚至高出近百倍。上海是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稍有不慎就会对脆弱人群带来健康损害,必须高度重视。
对于老年人来说, 其实不用过度担心,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药物,此外自己的心态也很重要,
你们知道, 为什么疫情发生期间, 大多数死亡的病例, 都是一些年纪大,有着长期的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就是自我过度的担忧和焦虑, 加速了患者基础性疾病,在身体里面大爆发,一旦爆发, 在疫情严格管控的前提下, 很多时候, 时间就是生命, 但是很多时候,生命就是瞬间流逝。
在疫情期间, 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备好日常所需药物, 其次,就是在心理上面一定不要过度担忧,做好自身的心理疏导,适当的在家中走动锻炼, 可以有效地排解和疏导心理压力, 释怀才是身心健康最好的方式。
03
“不要盲目断舍离!”
“断舍离”一词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这本书表达的含义是:断舍离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也曾下定决心实行断舍离。而且,断舍离在中国的流行度非常高,尤其在年轻人之中。
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断舍离”位列其中。
为什么断舍离在中国这么流行呢?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物质资源非常发达,年轻人没有控制自己的欲望,只能通过买买买来填补自己的内心。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东西囤积着,所以断舍离在中国的市场非常大。
但是,经过过上面其中任何一个重大疫情之后,我们是否该重新思考对于断舍离这件事?
经历过疫情,发现原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从来没有想过在和平年代中国GDP第一的城市,竟然买不到东西?生活物资这么短缺?
所以在疫情这个大环境下,大家还是需要囤积一点生活物资,不仅仅包含吃喝用品,还有各种日用品等等。
问了下疫情区和非疫情区的朋友,大家难得反应出奇的一致:“以后柜子里一定不会再空着了”。
有一说一,囤货也会就像当初的断舍离和极简主义一样,被人推崇,不同的是,有效囤货背后的居安思危,会影响我们这代人一生。

我根据网上资料总结出了一份完整的囤货清单,快来照单抄作业!
存储小Tips:
· 长期存储,优先买菌菇类、大白菜、白萝卜、红萝卜、芥菜头、南瓜、山药、土豆,这类冷藏或者常温的情况下能放半个月,以前北方过冬家家必备。
·很喜欢吃菠菜、生菜等绿叶菜,也可以通过预处理延长存放时间至7天,具体做法可以在菜沥干表面水分的情况下,在保鲜袋中垫一层厨房纸,密封,放入冰箱抽屉层冷藏。(没有保鲜袋也可以用锡纸、保鲜膜或塑料袋)
注意:这种方法不适用温度高的地方,尤其现在要夏天了,还是买上面那些比较靠谱。

·香瓜、芦笋和胡萝卜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保存,不包保鲜膜竖着放能半月左右;
·土豆、红薯芋头、洋葱更适合阴凉通风储存
水果类(柑橘和柚子类、苹果、梨、香蕉):水果补充维生素,但存储有点麻烦,我列的都是相对可以长时间存储的。
·柑橘、香蕉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不可冷藏;
· 苹果和梨可以冷藏,完好无损的话能放个1个月,最多有点缺水;
· 已经切开的水果、包装好的水果拼盘,都要保鲜膜包好放冰箱;
干货类(海带、木耳、腐竹):只要是干燥常温的地方,密封起来可以存1年都可以。
这个是很多北方家庭的必备,不见得餐餐都有,但多少都会存点儿,夏天拌凉菜、冬天加水做炒菜很方便,不挑时候,疫情期间可以多存点!
基础调味品(盐、醋、糖、油、葱、姜、蒜、辣椒花椒):干燥存放,餐餐必备,顿顿有味。
别小看它,疫情期间能囤就多囤点,至少保证任何一种东西在正常基础上多至少5倍。
蘸料类(老干妈、黄豆酱、郫县豆瓣酱、辣椒酱):保质期时间有1年,慢慢吃。
家里有2-3种备着,炒菜稍微加点儿就是灵魂调味品,百搭百用。这类我疯狂推荐,从高中到现在我就没断过,简直是懒人福音!
生活消耗品
各种纸(卷纸、厕纸、抽纸、湿厕巾、擦脸纸、锡纸、保鲜膜、垃圾袋):不用担心保质期,每天都用,消耗量很大。
不说疫情期间,平常我就会三月一囤,囤的量够2个月用,每次买都能碰上618、双11等,定期下单。
洗护类 (洗衣粉、洗衣液、洗衣机专用清洁剂、马桶清洁剂、酒精、防霉防菌、牙刷牙膏、护肤品)

存储小Tips:
·洗衣液的消耗量速度很快,瓶装+补充液多买点;
·洗衣机清洁剂和马桶清洁剂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对贴身、个人的卫生都好,所以它们也算必囤物。
药品类
药品类 (止泻药、肠胃药、抗敏药、眼药水、消炎药、防跌打药):这些都是家中必备药,用不到最好。
我是肠胃不好的典型,肠胃类、消炎类是家里备的最多的,
趁着这次整理,还扔掉了过期的药。

病毒肆虐的时代,极简生活已经不香了。
合理囤货才是王道!!!
04
“写在最后”
在不知道何时就会被「静态化」管理的当下,一个满满当当的冰箱和储物间带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
正如网友所说:现在的囤货,已经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了。
总之,我们在保证不浪费的前提下,按需规划,什么该买,什么可以不买。
疫情不会现在过去,但一定会过去,
我们只需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从容地走好脚下的路。
不要急也不要停。
等待下一个黎明。
资料来源:上海33岁病例,心源性猝死!猝死诱因中,这两个有点出乎意料?
上海公布33岁死亡病例情况
2022-04-22健康上海12320《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31例、无症状感染者15698例,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732例、解除医学观察26256例》
2022-04-10新华社《梁万年:对上海疫情,绝不可掉以轻心》
2022-03-22央视新闻《新闻1+1》
2022-04-06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2022-04-05中国疾控中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科普问答》
2022-04-17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记者亲历疫情下的上海:封控十余天,头次抢到菜,团购大户自发派送“爱心菜”,天猫京东上线“
上海专区”囤货必备清单,送给疫情期间囤货同路人
翻不乱:请远离断舍离,中国家庭有囤物才有安全感
如果突然通知被疫情隔离,准备什么来保命?(附:囤货清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