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回不去的中南政法学院



注:本期图片为校友后台提供,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期待您的参与,用一幅幅老照片,点燃70后那浓浓的怀旧情愫,追忆70后那不再拥有的青春记忆。公众号邮箱:2976333505@qq.com
毕业已经20年了。
20年来,我不知道有什么能比“中南政法学院”这个名字,更能牵动我怀旧的心。多少个独处的夜晚,摩挲老照片上的年轻面孔,翻阅毕业留言册上的青春激扬,内心是一种无言的忧伤:再见了,回不去的青春;再见了,回不去的中南政法。

中南政法学院老校门
我觉得,回忆似乎应该从校门开始。因为,告别“黑色七月”,我们的大学生活就是从这里起航的。
那一年,告别故乡农村那所破旧的高中,来到武汉,我震撼于这座学院校门的雄伟。我不知道,当年校园流传“亚洲第一高校门”的说法是否属实,但多年过去,年少的记忆已经镌刻在内心的深处。
多少人重回母校,都是舍近求远,一定要从老校门进入校园。因为,东门属于年轻的学弟学妹——只有这座高耸的框架建筑,只有映入眼帘的行政楼,才是我们的记忆,才是70后梦里的中南政法。

1995年,夏日傍晚在校园散步的学生
是的,和校门一样,行政楼不仅是老中南政法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某种程度说,也是我们青春记忆的符号,青春的图腾。
行政楼前通往校门这条路,汇聚了中南政法学院几乎全部的校园景观:青年园、图书馆、足球场、模拟法庭、露天影院……还有那,“天苍苍,野茫茫,单教楼下一群狼”的法律系女生宿舍:单教楼。

行政楼下的跳蚤市场
行政楼下,是大学新生最深刻的记忆。每天凌晨天还没亮,广播响起,就必须匆忙跑到楼下列队做早操。睡梦中,楼道急促的脚步声,广播里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成为许多人大学记忆的第一课。
行政楼下,举办过通宵舞会、模拟毕业招聘、跳蚤市场……

2003年9月,行政楼失火,引起了多少校友的高度关注。因为,这座大楼承载了多少代中南政法学子的青春记忆!
20年来,中南政法学院消失了太多的旧日景观:校门口的南湖、露天影院、南苑市场……我们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行政楼也成为记忆,南湖边这所校园,还是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校园?

中南政法学院通往民院的湖堤(1997年)
提起南湖,是许多老中南政法人心里永远的遗憾。曾几何时,从东山头到鲁巷,路两旁全是湖面。当年的南湖,水质清澈,水天一色,无边无际,间有几只水鸟飞过,那种难以言喻的美,是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绝对体会不到的。
老校门左转不远处,就可以看到波平如镜、涛声依稀的南湖。当时,政院与民院被南湖水天然隔开,只有一条窄堤相连,是从政院到民院游玩的捷径。政院人谈情说爱经常喜欢经此一路漫步到民院,在民院宽阔的院子里放浪形骸。

南湖边合影的学生
在南湖边,随便找个位置,随便哪个角度,都是绝佳的摄影场所。照片上,湖水蓝得让人心醉。如果你足够细心,完全可以从上面这张照片,看到远处水杉林,以及隐藏在树林中的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那绿色的瓦顶。

民族学院南侧水杉林
这张照片,摄于1995年。照片记录的景色,今天已经完全消失。那是民族学院南侧的水杉林。水杉林旁边,是一片非常广阔的荒草地。也许人迹罕至的缘故,草长足有一人高。那是政院学子野炊、野钓的绝佳选择。
不知你发现没有,荒草背后,隐隐是民族学院一堵的红色砖墙,绵延至湖边,把政院和民院隔开。当然,这绝对隔不住政院、民院两院学子互相交流的热情。不知谁的杰作,这堵砖墙很快出现一个墙洞。

这是一位姑娘在墙洞的照片。地上积雪未化,显然是冬天所摄。
00年以前,中南政法地方比较偏僻,周边都是农村。渴望大都市生活的学子多少有些失落,觉得这里不像是武汉的市区,更像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带。由于校园旁边就是茶山刘村,于是略带调侃的“茶山刘大学”名称不胫而走。

在茶山刘村油菜花地拍摄的女生
多年以后,依旧厌烦了都市车水马龙、堵车雾霾的我们,忽然怀念起青春时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怀念民院的荒草地,怀念南湖的波光,怀念水杉林的积雪,怀念茶山刘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中南政法学院老图书馆
当年,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学在华工,爱在华师,玩在政法”。似乎政法的学子很能玩。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政法学院的学子是“学得下,玩得开”。玩就开开心心玩,学就认认真真学。
中南政法学院时代,学校声誉很好,学术强盛,与其他政法院校相比,一点不落下风,且很有自己的特色。江山、高其才、徐国栋、夏勇、郑永流、张明楷、方世荣、马协华、刘茂林、李希慧、沈涓、黎小平、马玲等其他政法学人,以及中南政法自己培养的佼佼者汇聚南湖之滨,为一时之盛。

图书馆自习的学生
在这种学风的带动下,校园学子思想活跃,学风还是非常好的。演讲辩论、模拟法庭、办报办刊,引一时风起之盛。但凡学校能提供良好自习条件的场所,一座难求,“占座”和“反占座”成了一道景观。上图没人的位置,都堆着一摞书籍,那是占座者的杰作。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足球队
在中南政法学院的日子,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日子,是最为绚丽的年华。总以为我们有无穷的精力,拥有可以肆意挥洒的青春。于是,从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球场回来,汗味和球鞋的臭味,构成了男生宿舍独特的气味。
这张球队的照片据说是法律系系队的。只是惜年代似乎有些遥远,每一张面孔,似乎都很熟悉,但每个脸庞,又都很陌生。我们似乎相识,因为我的青春有你;我们又很陌生,因为我不知道你是谁。

这是哪个班级的合影?说实话,我不知道。

财经系2000届毕业生合影
正如那个年代的校园民谣所唱: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四年的大学生活似乎漫长,而转眼却成了不再拥有的回忆。在模拟法庭前毕业合影的那一刻,我们互道珍重,总以为未来还有机会相聚,总以为总有一天还可把酒言欢,可是,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自从告别校园之后,就不再见面。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久违的同学的电话,可打通之后,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2000年,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此,世间再无中南政法学院。
也许,这正如我们的青春,一旦逝去,不再拥有。
也许,这就是时间的残酷。告别了中南政法,我们再也难以回去。
行文至此,再次泪糊双眼……
注:本期图片为校友后台提供,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期待您的参与,用一幅幅老照片,点燃70后那浓浓的怀旧情愫,追忆70后那不再拥有的青春记忆。公众号邮箱:2976333505@qq.com
往期回顾:
中南政法记忆:校门的变迁
中南政法记忆:南湖之殇
中南政法记忆:露天电影院
1998年的中南政法学院
中南政法记忆:“红苹果”的传说
中南政法记忆:经贸英雄谱
中南政法记忆:“南湖”影城
中南政法记忆:情人路
中南政法记忆:这些老物品你还保存有多少?
中南政法记忆:有一种爱叫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遗忘在茶山刘的青春之:广西的猎人和野兽
茶山刘记忆:政院的“气功热”
中南政法记忆:单教楼的电话
20年前告别政院:青春散场时
中南政法记忆:茶山刘是个破地方
政院路一号的“538鬼故事”
中南政法记忆:他们说,南苑的酒能让人醉一辈子
中南政法记忆:埋葬在“小香港”的梦想
这些图片,总有一幅触动你的心扉
中南政法记忆:风雨三号楼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