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客机发生故障时,为何宁愿坠毁,也不让乘客跳伞逃生?


通过对比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民航客机以舒适和快捷的特点赢得了乘客的喜爱,从遭遇空难幸存者数据来看,只要发生故障,幸存者就是大幸。

飞机故障有四种常见类型
1、发动机损坏
一般的飞机有两个以上发动机,全部损坏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坏掉两个也可以安全着陆,2009年的米兰德空难是因为了关闭了4个发动机导致事故发生。航空发动机对于技术要求高,目前能够独立生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2、液压失灵

液压以传递运动和动能为主要功能,飞行员通过液压控制飞机,一旦液压管道出现裂纹,能立即到附近机场降落,整个飞机就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即使预备了三套液压装置常规配置,1985年日航因为液压而导致500多人罹难,只有四人幸存。
3、油箱爆炸

航空燃油容易因为飞机坠落汽化而导致爆炸,1996年环球航空公司波音77飞机,因为燃油爆炸引发230人罹难,这一次是因为油箱静电火花引爆燃油。
航空燃油分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它的作用是降低因结冰和高温引发的爆炸,因此要在每次起飞和降落后检查,避免被水和其他物质所污染。
4、金属疲劳

发动机机架因为金属疲劳导致引擎掉落引发伤亡事故,还有因为发动机叶片金属疲劳导致乘客罹难,比如1989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导致111人丧生。
一般民航飞机的使用年限为25年左右,做好飞机的养护,及早发现金属疲劳问题是减免事故发生的根本。
飞机失事后黑匣子是调查事故原因的唯一线索,那宁愿坠毁也不让乘客跳伞逃生?

民航飞机都会在7000到12,000米的高空飞行,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应从高空跳伞,这也考验着每个人的心理耐受程度和血压,特别是这一大气层极度缺氧,对于地面情况又不能确定,是高山还是江河湖泊?
高空跳伞需要有像航天员一样的装备,帮助乘客在短时间内承受高低温变化,不确定的太阳强光照射,特别是在高空飞行的鸟类的攻击,这是金属外壳飞机都难以承受的力量,乘坐降落伞逃生不可取。

通常飞机是在起飞时发生故障,如果在飞行中因为故障选择跳伞求生,对于只有一个进出口舱门的飞机是不现实的。势必会造成踩踏事故,很可能引发飞机失衡,加速了飞机失事,相比依靠机长生活几率会小一些。
俄罗斯一家航空俱乐部,在飞机发生故障时选择跳伞,23人包括两名机组人员和21名跳伞爱好者中,只有七名幸存者,即便是跳伞爱好者,都没能够全部存活下来,对对于普通人而言,跳伞是一个不合适的选择。

跳伞在一些影视和娱乐活动中被描述为是一种刺激又新鲜的活动,这种跳闸一般控制在3千米高空上,这与空难的8千米高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嗯,乘客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下落后失踪是极有可能的。
跳伞对于人的要求高,只要有心脏病和脑部病症的都不能参加,其次就是不能恐高,教程对于身体的损伤也是极为明显,这完全与冬季夏季衣服的厚度没有任何关系,拉伤或者头部着地会引发死亡。
空难的概率为二十万分之一,跳伞是立体空间的活动,专业跳伞需要地面训练,在挑战过程中要保持流线形体,这对于乘坐飞机的老年人和儿童不适应,飞机上也没有跳伞教练伴随,是辅助乘客安全着陆。

晴天跳伞不同于空难时的天气,跳伞选择晴天,空难发生的偶然性就注定如在恶劣天气如暴风雨雪,特别是雷雨交加这时跳伞非常危险。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空难,人们会通常选择本能的逃跑。这种做法没有获得成功,同样也不值得复制。
面对空难的发生,一些科学家纷纷提出一些新的建议,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这将是客运飞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占据了总人口的70%,相较于欧洲只有40%的人乘坐飞机,中国的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