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恐惧症”|求救!我一看别人,我就很紧张


如何掌控情绪?12月28日晚8:00,25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将和作家李筱懿在视频号为你直播,带你解决情绪困扰!立即点击预约



随着
团长,我跟旁人交流时眼神总闪躲,因为跟人交流的时候要看着对方以表示礼貌,但当看着对方的时候会尴尬,所以眼神总是闪躲,不知道眼神应该放哪里,眼神不坚定。为什么我会这样眼神不坚定?这情况怎么解决呢?
A:你好。
首先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在中国的礼仪当中,直勾勾盯着别人看也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
如果你想减轻这种症状,不妨试着和人交谈时看着对方脸部的其他位置,比如眉心、鼻子、嘴唇等,等慢慢适应以后,可以间歇性与他人对视,再把目光移至别处。
另外这种担忧和害怕也折射出了你的内在世界,因为不够相信自己,担心别人评判自己,主要是对自己有不好的评判:“他会不会觉得我说的话很傻”“他会不会发现我皮肤不好”“他会不会觉得我竟然连这个都不懂”。
这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有诸多不好的评判,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自我价值不高。
所谓"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价。
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低时,他的心仿佛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很难与性格不同的人相处,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破坏婚姻、阻碍商业合作,因此无形中错过了财富、影响了关系、误导了孩子、断送了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对自己的主观评判是好的,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你就会有一种稳定感。当你看向他人时,才能温和而坚定,而非防备而躲闪。
可以试着去先和不会拒绝你的陌生人交流,说上几句话,慢慢打开自己的内心,情况自然会有所缓解。
同时学习心理学,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不仅是在和人交流上,在其他方面也会对你大有助益。
希望能帮助到你。祝好!


蝴蝶飞
怎样引导儿子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至少是想要放弃!放弃的理由有:太难了;别人说我不行;教练没有选我去比赛;作业太多了。儿子十岁,小学四年级!钢琴学了3年放弃,篮球半年放弃,记忆课1年想要放弃!
A:你好,蝶飞。
你是一个很在乎孩子的妈妈,只是爱也需要方法,因为我没见过你的孩子,我只能试着从几种可能性来解答你的困惑,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的成长中难免遇到想放弃的时候,遇到一次、两次,都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三次及以上,那就有父母的原因了。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他成功时,而是他想放弃或者失败时。这时你作为他的父母,是他背后坚定的支持者?还是严厉的审判者?
孩子想放弃,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疏导。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家长首先要分清事情的失败不等于人的失败,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有可能。在事件中培养孩子正视挫折,通过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的价值观,而不是一件事情没做好就等于自己是个差劲的孩子。
◐与孩子一起制订长远的目标:
阿德勒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目的论”。
目的论认为,目标一旦确立,人们不管是情感还是肉体,都会全力配合目标。
人生意义的好坏,取决于获得优越感的目标,如果目标是对社会有益的方向,那么这个人在生活中就能少犯错误。
相反,当一个人没有在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上获得优越感时,很可能会用极端的手段:生病、愚蠢等,来获得优越感。(什么是获得优越感可以在我周一的文章里阅读)
虽然孩子已经10岁了(阿德勒认为最好是5岁前给孩子设定目标),但我们要给他树立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利他性的目标。
在我那个年代,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祖国的接班人,要当警察,抓坏人,让社会更和谐;要当科学家,造福人类等等。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如果一个孩子有了这样的目标,他一辈子都不会学坏。即使这个孩子没有成为英雄,他这一生也走在了一条不断超越的路上。
同时,一个人如果有个长远的目标,当他盯着目标时,眼前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就像你因为身材不好而自卑,你想在有益的方向超越自卑,追求优越,于是你定的目标是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能多陪伴家人几年,成为一个有坚强毅力的人。
有了这个目标,眼前的“明天下雨要不要跑步”“天冷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继续吃简餐”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孩子不知道上各种课外班是为了谁,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父母老师的期待,他不会有任何动力,当然非常容易放弃。
总之,目标是行动的向导。孩子心里有了长远的目标,就有了奔头,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从而激发其坚毅、顽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任务要难度适当:
任务太多太难,孩子就会望而生畏,产生对抗情绪或者干脆没做就放弃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小目标,父母就给予一点鼓励,孩子坚持就不难了。
◐以身作则:
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会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
家长如果做什么事情都不轻言放弃,那么这种精神就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会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中感受这种精神,会更容易形成努力坚持的好品质。一个没有毅力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出有恒心的孩子的。
这些都是一些方法,属于“术”的范畴,但最好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道”上。让孩子有更好抗挫力的方法,就是要为孩子培养“心理营养”。
孩子如果从小能够得到足够的生理营养,他就能够慢慢长高长大,从小baby长成大人。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营养充足的话,心灵种子的生命力就能够被激活,就会有爱的能力、连接的能力、价值感、独立自主和安全感,就能够向着天空长成一棵苍天大树,去抵抗外在的风雨。
篇幅有限,心理营养就不展开了。你可以看下我公众号里的其他文章。
祝你和孩子周末愉快!


如何提问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
提问+问题描述:
像这样

如果你向我提问,我会默认这个问题我可以发表在公众号每周六中午12:00的问答栏目中,为保护你的隐私,发表的时候一律会用化名代替。(如果还是不希望自己的问题在问答栏目展示,在提问时请记得说明)


“离婚”指南 |许愿的秘密
儿童教育心理学 | 自卑与超越|NLP 
问答栏目 |内卷躺平| 关系秘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