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真正悲剧,从向父母甩锅开始!


点击上方↑ “黄启团”,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溺水
因为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总是敏感不稳定爱生气怎么疗愈?小时候很乖,长大后抑郁焦虑退学,现在年近30,怀了宝宝,常觉得戴着面具般很憋屈,跟父母抱怨他们的所作所为,过去的伤害,他们情绪就会不稳定,爸爸会瞪着眼睛说:到人家家了,别说了!我气得一口气憋闷在胸口,觉得他就不能好好说?我让爸爸跟我道歉,又表达了对妈妈的不满,她耐受不住,情绪激动,我很难受。
A:你好,听你这么说,我知道你很不容易。
一个没有享受过被当成珍珠来宠爱的女儿,现在要做妈妈了,这对你来说还有些困难。
可是,今天的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不是那个毫无招架之力的女孩儿了。你的提问中充满着对父母的不满、愤恨、抱怨。
不满当然可以表达,但你的表达方式,是父母能承受得了的吗?即便承受得了,他们又真的能改变吗?
试着去看到,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没人教他们怎么养育子女。他们可能曾经下意识地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教养他们的方式陪伴你的成长。
那些在快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长大的人,无疑更幸运,人生也更顺利。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的青春,也是实实在在地花在了你的身上的。
父母给不了你的,你要开始学会自己给自己,因为这是伴侣也无法给到你的。
我知道这很难,但有的路值得去走,不然你的宝宝以后也会因为你的不懂爱而痛苦,那就会成为这个家族的“代际创伤”。
你可以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个案,在他的陪伴下,疗愈过往的创伤。或者参加心理学的课程,在课堂中释放过往的痛苦(等你生了宝宝,精神和身体恢复后)。
原生家庭只是起点,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直面原生家庭,终身学习成长,不断地整理人生,好好爱自己,才是你接下来的功课。
家庭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颗颗雨水,不知不觉便浸润了我们全身,当我们渐渐长大,那粒幼年时埋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或许它不是一束美丽的花,但当有一天我们勇敢逃脱原生家庭的束缚与枷锁时,你的心里一定会孕育出另一粒种子——那一朵向阳而生的花的种子。


大派
我想做高校老师,但是试讲的时候一上讲台,面对下面就头脑一片空白。我自己在家试过,比如坐在位置上很随意地讲,可以滔滔不绝。或者站起来面对空白的地方也讲得不错。但是一面对镜子,或者面对特定的地方,就会头脑一片空白。要怎样练习才能改变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真的很不明白。
反正就是如果眼神涣散放空,不看特定的地方,我就可以讲很好,把头脑里很丰富的内容都讲出来。但是眼睛一旦要对着特定的地方,或者模拟前面有人,脑袋就会断片。
A:你好,大派。
如果是看着镜子或者特定的地方才会头脑空白,那可能是因为你担心别人正在“看”你,“盯着”你,以及最重要的,评判你!
因为不够相信自己,担心别人评判自己,主要是对自己有不好的评判:“他会不会觉得我说的话很傻”“他们会不会觉得我穿的衣服不好看”“他们会不会不同意我的观点”。
要是你不看着他们还好,要是你看到他们也正看向你,马上就有自己被“审视”的感觉。
这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有诸多不好的评判,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自我价值不高。
所谓"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价。
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低时,他的心仿佛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很难与性格不同的人相处,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破坏婚姻、阻碍商业合作,因此无形中错过了财富、影响了关系、误导了孩子、断送了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对自己的主观评判是好的,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你就会有一种稳定感。提升自我价值需要学习心理学。
另外,演讲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后天不断练习习得的能力。
就像《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其主人公的历史原型为乔治六世。
他自小怯懦且口吃,因而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流畅的演讲,最后经过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心理的障碍。
乔治五世驾崩,他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并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他可以,其实你表达能力没任何问题的话(因为你说自己坐椅子上可以滔滔不绝),也可以。
没有谁是天生的演讲高手,就是大演说家,最初的时候,他们都是和你一样的。
爱尔兰政治领袖潘耐尔,他最初演说的时候,因为胆怯,所以两手握得很紧,紧到指甲刻进肉里,掌心因此而出血的程度。
马克吐温在第一次站起来演说的时候,觉得嘴里像塞满了棉花,心脏狂跳......
紧张是上场后的常态,不要把注意力放到紧张本身,而是顺应这股能量,并把它为你所用,当成你演讲的武器,用来帮助你集中精力,提升气势。
有条件的话多练习,找家里人,亲朋好友来听你讲,学会对着人讲,从1个人、2个人、到更多人。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去做,然并卵。去学习心理学并多加练习吧,期待你年末和我分享你届时当众讲话的感受。


如何提问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
提问+问题描述:
像这样

如果你向我提问,我会默认这个问题我可以发表在公众号每周六中午12:00的问答栏目中,为保护你的隐私,发表的时候一律会用化名代替。(如果还是不希望自己的问题在问答栏目展示,在提问时请记得说明)


 值得看|许愿的秘密
儿童教育心理学 | 内在动力|NLP 
问答栏目 |内卷躺平| 关系秘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