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之光照亮中华大地的尊崇之路
——观“为一个人举行的特殊阅兵式”所想到的
受疫情影响,俄罗斯将本应5月9日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推迟至6月24日举行。正是在1945年6月24日,前苏联首次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今年选择这个历史时刻阅兵,旨在让当代俄罗斯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告慰老兵。
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俄罗斯依然举行这场持续1小时15分钟、约1.4万人、234件武器装备、75架飞机及直升机(其中24种最先进的装备是首次亮相红场)共64个徒步方队(包括来自中国等13个国家的仪仗队方队)、20个机械化方队和16个空中梯队的红场盛大阅兵,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然而,让我更为震撼的是一个来自网络的视频“为一个人举行的特殊阅兵式”。
因为疫情和身体原因,还有一些二战老兵不能亲自前往现场观看阅兵,但这些都不是问题。俄军领导决定亲自上门为老兵们举行阅兵式,哪怕是一个人。
点开视频我们看到的是,这场“为一个人的阅兵”在这位二战老兵的家门口举行,排列整齐的受阅方队前,阅兵指挥员以标准的军礼,充满敬意的面向一位端坐在椅子上的二战老兵报告:
“Товарищ генерал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伟大卫国战争的将军,”
“кавалер двух медалей «За отвагу»,”
“两枚“无畏”勋章的获得者,”
“уважаемый Веригин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днрович.”
“尊敬的维利京·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Разрешите поздравить вас с 75-летием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请允许我在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向您献上祝福!”
紧接着特殊阅兵开始。
我们听到的是阅兵指挥员充满敬意的介绍领呼与全体受阅方队无比自豪的回应声音此起彼伏:
“Впереди свидетель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我们面前的是伟大卫国战争的见证者。”
“Слава народу-победителю!”
“光荣属于我们的民族!”
“Слава!”
“光荣啊!”
“Сла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рмии!”
“光荣属于俄罗斯的军队!”
“Слава!”
“光荣啊!”
“Слава и генералу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光荣也属于这位伟大卫国战争的将军!”
“Слава! Слава! Слава!”
“光荣啊!光荣啊!光荣啊!”
“Ура! Ура! Ура!”
“乌拉!乌拉!乌拉!”
那响彻云霄的呐喊、那激昂雄壮的军乐、那悦耳嘹亮的歌声、那气贯长虹的声势,令人震撼,直击心灵,让人热血沸腾!
从这个仅有1分零3秒显然并不完整的视频中,我看到接受这位二战老兵检阅的大概有10余个受阅方队,军乐队赫然在列,仪式简洁而神圣,意义非凡而伟大。
“即使不能拥抱老兵,也将有机会向他们说最温暖的话。”这是普京在面对疫情、选择延期举办红场大阅兵时许下的承诺,普京说到做到。“为一个人的阅兵式”充分彰显了俄最高领导人对卫国战争英雄老兵尊崇的国家意志。
“我们面前的是伟大卫国战争的见证者。”多么崇高的称呼!相信这位二战老兵听到这样的介绍,该有多么的激动和自豪。这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新一代军人对参与卫国战争老前辈充满的深深敬意,对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伟大卫国战争的深深敬畏!
“光荣属于我们的民族!”“光荣啊!”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荣光!喊出了这个战斗民族赢得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击败纳粹的胜利辉煌。
“光荣属于俄罗斯的军队!”“光荣啊!”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热血,何等的荣光!喊出了这支铁血军队为祖国而战的英雄气概。
“光荣也属于这位伟大卫国战争的将军!”
“光荣啊!”“光荣啊!”“光荣啊!”这是何等的敬重、何等的尊崇、何等的荣光!喊出了新一代军人对军中前辈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的敬仰爱戴。
正如俄罗总统普京在红场阅兵致辞时所说,“苏联人民为取得卫国战争胜利,英勇走过了付出无数牺牲的道路。这一过程是清晰的事实,我们必须捍卫这些事实并将其传递给子孙后代。今天的阅兵式就是为了纪念那些神圣的事实,纪念那些决定了二战结果的老一辈胜利者”。
“乌拉!乌拉!乌拉!”这“为一个人的阅兵”三声“乌拉”的震撼呐喊,与在红场的人潮高喊三声“乌拉”回应普京阅兵致辞的结语“荣耀属于二战英雄们,乌拉!”一样,宣示了俄罗斯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强烈的民族自信、伟大的爱国精神、深厚的英雄情怀和无畏的战斗精神。
“为一个人的阅兵”之所以令人震撼,直击心灵,还因为我看到了“为一个人的阅兵”如此“用心”。所有10余个受阅方队列队完毕,再把年迈的二战老兵请出来,就让老兵坐在家门口阅兵,而且把向老兵的“祝福语”作为“报告词”也作了十分暖心的安排。这样的阅兵场景和过程溶入了当代俄罗斯人对浴血奋战一代前辈的真挚情感,反映了当代俄罗斯人铭记先辈丰功伟业的历史情怀,诠释了“祖国不会忘记”庄严承诺的国家记忆!
我曾经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时亲身感受了对于5月9日这样一个以苏军攻克柏林为标志而设立的胜利纪念日在这个民族心中的份量。俄罗斯人庆祝“胜利节”非同寻常的盛大隆重、尊崇老兵的浓厚氛围,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
胜利日当天除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莫斯科在胜利广场、无名烈士墓、麻雀山、俯首山、卢日尼基体育场、全俄展览中心等多个重要场所还进行了烟火表演、鸣放礼炮、播放二战电影、举办音乐会、诗朗诵和话剧演出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持续到深夜。胜利日那天上午看完红场阅兵直播后,我和几位同学先后又去了胜利广场、红场和无名烈士墓等多个场地感受俄罗斯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发现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活动形式,二战老兵都是这个节日的主角,也是最受尊敬的人。我还看到,那些自发参加纪念活动的迈入暮年的二战老兵,即便没有家人陪伴也尽可放心出行,因为无论是乘地铁、坐公交,还是行走在大街上,都有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搀扶照顾,如果所去目的地不一样,会有人接力帮助,走在一起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亲切。
实际上,俄罗斯不仅仅是对二战老兵倍加尊崇,而且对所有俄罗斯军人都表现了应有的尊敬。连我们几个穿着中国军装的中国军人也在莫斯科街头得到了市民们的尊重示好,不少年轻人主动与我们拍照合影。我们在感受俄罗斯社会浓厚的“崇军”氛围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战斗激情,如果俄罗斯爆发新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我们将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写到这里,微信又传来视频,看到的是俄罗斯各部队派出军人前往无法出门的老兵家里慰问。他们在每位老兵的窗外,专场为老兵举行了一场又一场小型阅兵式或演唱会,不仅告诉全小区的民众,什么是老兵应有的荣耀,也向全世界展示,什么叫真正的尊重老兵!
俄罗斯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老兵?因为他们清楚,随着岁月流逝,能够参加胜利日活动的卫国战争老兵会越来越少。从战火中挺过来的俄罗斯人明白:没有老兵的胜利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俄罗斯政府全方位的宣传引导下,俄罗斯已成为最尊敬老兵的国家。
放眼世界,凡是有远见的国家,都把尊崇军人、关爱老兵作为保持军队强大战斗力的必然选择。在俄罗斯,人们眼里的军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在以色列称国防军为“国家的精英”;在美国,军人是最受尊崇的职业。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诞生于1944年,之后5次修改完善,从法律上确保退役军人的应受到的尊崇和待遇。在阿灵顿国家公墓能见到所有的军人生死平等,将军与士兵,紧密相连。更人性的是,每块墓碑下,埋葬的不仅仅是这些亡故的军人,还有他们去世的妻子和孩子。美国没有建军节,但于1954年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的“休战日”正式改名为“老兵节”。这天全国放假,老兵们盛装出席老兵组织举办的游行等纪念活动,美国总统发表致辞,表达对老兵的感谢,这已成为一个传统。此外还有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悼念在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官兵。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现役军人和老兵便排成长长的队伍前往墓地,鸣枪向阵亡将士致意,吹响军队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并在纪念日当天降半旗向为国捐躯的军人致敬。所有这些“尊崇”是美军称霸世界的精神战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否则,美国大兵在伊拉克、阿富汗这样的地方是呆不下去的。
新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尊崇军人的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民子弟兵就有了一个最时尚的“昵称”:最可爱的人!从此,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也是人民群众最信赖的一个群体。
我在军旅生涯数十次参加抢险救灾,常常听到地方领导说“关键时候还得靠部队”,人民群众喊“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一个信念。这一信念是中国军人一次次逆行的英勇表现而生成铸就。这群曾经“最可爱的人”,即便脱下军装依然值得信赖。在网上搜索“退役军人见义勇为”,那层出不穷的一个个闪光的事迹足以证明退役军人是一个“一日当兵、终生为兵”把军装穿在骨子里的硬核群体。“若有战、召必回”的铿锵誓言就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对这股正能量的珍惜呵护和妥善使用,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毋庸讳言的是,这些年由于承平日久,尊崇军人、关爱老兵的社会环境受到影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影响深远、激励了整整几代人成长的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经典之作,2001年之后被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除;一些人对“最可爱的人”产生了偏见,有的认为“军人优先”是享受特权、搞特殊,有的感到安置转业军人有负担、是包袱,有的肆意抹黑英雄,诋毁军人,对退役老兵出言不逊,肆意侮辱。5月份有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吉林一伤残退役军人乘坐大客车时拿出《残疾军人证》买半价票遭乘务员拒绝并恶言相向:“证不好使,活不起你就别活”。这不只是羞辱了这一位伤残军人,而是撕碎了这个为保家卫国负伤致残军人群体的荣誉簿,更是戳到了当今社会国防教育缺失的痛点!
我前不久还看到一段街头采访的视频,采访者问了多个年轻人:你知道老山吗?知道老山战役吗?被问的年轻人都是一脸懵逼,对这场从1984年打到1989年离今天最近的一场共和国边境战争,没有一个人知道丁点信息。想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尴尬现实。
我还看过人民网评一篇《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文章坦言:“因为历史原因以及权利保障归属地不同,退役军人保障出现了一些问题,各地在退役军人安置时的政策落差、降级安置的既成事实等,既伤了广大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心,也影响了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主流媒体对现实问题及其负面影响的正视让我感到几分欣慰。该文还强调:“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还需要制度兜底。”毕竟法治社会的“尊崇”不能靠喊口号,而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
6月22日,全国人大官网公布了《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引起广泛高度关注。
我相信并期待,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担当大任的起草修改审议者,应以高瞻远瞩的大视野、大国风范的大格局、崇军爱兵的大情怀、继往开来的大抱负、使命担当的大气魄、广纳贤言的大胸怀、远见卓识的大智慧,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修改完善《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切实把好事办好,使这部安邦定国的我国第一部《退役军人保障法》,真正成为一部保障退役军人权益之法,尊崇关爱军人之法,提振军心士气之法,建功强军伟业之法,铸牢国防根基之法,彰显公平正义之法,凝聚磅礴力量之法。
万众翘首,法律之光照亮中华大地的尊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