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曾经是穷苦年代人们无奈的选择,那时候没什么好东西吃,青黄不接之时,能有野菜果腹就不错了。现在年代早就不一样了,人们不必为填饱肚子担忧,但是野菜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春天春暖花开之际,很多人都会去野外采摘许多野菜回来吃。
这或许是一种野菜情结吧!即便如今物质生活已经前所未有的丰富,但人们刻在骨子里的经历却无法忘却,吃野菜也许代表着忆苦思甜,代表着对过去的致意和怀念。
今天介绍的这一种野菜,就是人们过去、现在都喜欢吃的野菜,它的名字叫“山苜楂”,在华北地区知名度很高,人们到了春天喜欢用它来做大包子吃。山苜楂是宿根植物,只要根部没有被挖干净,每年春季都会长出嫩芽。
它和别的野菜有所不同,不喜欢生长在地势低的平原,反而喜欢生长在人烟稀少的山里。山里的空气好,山苜楂长得绿莹莹,即便是石头缝也挡不住山苜楂发芽。尤其是春季下了几场及时的春雨之后,山上生长着枯草的地方就会冒出一丛丛嫩生生的山苜楂。
由于山苜楂喜欢生长在山里,人们过来山区一趟不容易,基本上来一次就会尽力多摘点,一次摘个几十斤是常有的事。有些力气大的人,带着干粮和蛇皮袋,在山里待上一整天,就为了多摘点山苜楂回去。
基本上愿意不辞辛苦大老远去山里摘野菜的人,主要是为了自己家吃,也有一些老头老太太摘回去集市上卖钱,春天的新鲜野菜也是很好卖的,能换点收入家用也不容易。虽然山苜楂也有一些种植的,但大山里野生的山苜楂才是人们心中正宗的山野菜,比种植的好卖。
虽然山苜楂是一种野菜,但是它营养丰富,深得人们喜爱。它有很多种吃法,最适合的是用它来做馅,特别是用它包出的包子,颜色相当碧绿,油润水汪,有山苜楂独特的清香。那么山苜楂包子怎么做呢?
首先要处理好山苜楂,去掉枯枝败叶,洗干净,给山苜楂焯水。锅中烧开水,将山苜楂倒入锅中,烧开以后,将山苜楂捞出过凉水,山苜楂本身带有一点点的涩味,需要用清水浸泡12小时以上,去掉涩味才可以食用。也可以泡好之后挤干水分放冰箱冻着,可以保存很久,随吃随取。
山苜楂处理好之后,将泡好的山苜楂剁碎,山苜楂的质地比较紧实,需要剁得碎一些,才有松散的口感。再加入调料拌一下五花肉丁,然后倒入山苜楂碎,抓拌均匀。再按照平时包的包子的手法将它包好,蒸熟焖5分钟出锅,不能焖时间过长,免得菜馅发黑。
也可以稍微放一点食用碱,可以保持菜馅是绿色。蒸好的山苜楂大包子掰开后一股山苜楂特有的野菜香味,实在是太香了,看着就忍不住流口水,一次能吃四五个。
山苜楂主要分布在北方,华北一带的人特别爱吃。在南方比较少见,很少听到人们吃过山苜楂包子。各位朋友,你们吃过山苜楂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参考资料:
1.长蕊石头花.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20-09-30]
2.长蕊石头花.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