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去镇上逛超市的时候,在水果区转了一圈,朋友感慨说,“现在的水果真是贵,就说西瓜吧,咱小时候西瓜都几分钱一斤,几毛钱就能买个大瓜吃到饱”,我笑着说,“你也不看看现在啥季节,都不是西瓜批量上市的季节,能有西瓜吃就不错了”。
接着朋友又说“也是,不过有些儿时常吃的野果,现在也成了超市里的稀罕水果了,你看那灯笼果,以前经常去山上摘来吃,现在都卖到了40元一斤,吃不起咯。”
确实,以前小时候常吃的一些野果,现在都成了稀罕水果,比如桑葚、拐枣、树莓等等,在超市里的价格是一种比一种贵,那么这些野果发展成水果后为何这么贵?本期笔者就借灯笼果来跟大家聊聊。
灯笼果是什么?
灯笼果的学名叫做“酸浆”,是茄科酸浆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植株高在50到80厘米,其植株外形和咱们常见的茄子差不多,不过相较于茄子来说,灯笼果纤细不少。不过灯笼果的果实却和茄子的果实完全不一样。
灯笼果的果实是圆形的,在其果实外面有一层薄革质的网脉绒毛将其包裹起来,在成熟时挂满枝头,如同一串串灯笼,别具特色,故而在民间就有“灯笼果”的叫法。当然,除了这个叫法之外,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叫法,如酸泡、挂金灯、戈力、灯笼草、灯笼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灯、菇娘果等。
酸浆的历史
相信很多农村长大的朋友,在儿时那会都吃过酸浆,毕竟酸浆在我国分布可是很广的,基本上在南北的农村地区均有野生资源分布,其适应性也强,生长不择土壤,在田间地头、路边、山林、荒地都能生长,所以十分容易找到。
而酸浆的果实不仅长得十分鲜艳,其味道也十分不错,味道酸甜可口,果汁也多。像笔者儿时那会,就会经常去我老家这边的山坡上去采摘酸浆来吃,那时候经常是用衣服兜一大把酸浆,然后当零食慢慢吃。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这酸浆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有多悠久呢?
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吧,其实酸浆在我国的食用历史可是有着2000多年之久,在公元前300年的《尔雅》当中就有记载,当时酸浆被古人们叫做“葴(读作zhēn)”,里面不仅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如何食用酸浆,还记载了古人们如何种植酸浆,后来才将其命名为“酸浆”,或许是因为它的果实吃起来有些酸,且浆汁多吧。
由此可见,酸浆在我国有着超2000年的种植及食用历史。那么为何酸浆在咱们小时候那会还被当成野果呢?为何到近些年才发展成为了水果呢?
酸浆的发展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种植酸浆主要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药用,在《尔雅》里就这么写道:“葴,即酸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花实都可入药。”简单点来说,就是酸浆全草都可以入药,而其中用的最多的,便是它的“实”,也就是它的果实,毕竟酸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年年都可以采摘,但如果把它的根茎给挖了的话,那么它就不能生长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以前种植的酸浆都是作为药材用的,至于将其果实拿来吃,就比较少了,好在我国野生酸浆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娃们可以去采摘野生酸浆来吃,所以自然就是野果了。
而到了近些年,酸浆在药用方面用的比较少了,而它的果实不仅吃起来的味道尚可,营养价值还十分的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再加上它本身还有着药用价值,人们自然就将其发展成了具有保健价值的水果了,这点也算是和桑葚差不多了。
不过,相较于桑葚,酸浆发展成水果还晚了几年,这就使得种植酸浆的地区不多,目前好像除了东北、西南的部分地区有农民在种植酸浆之外,其他地区都没什么人种植,虽然酸浆好种植,产量也可以,可种植的人少了,总产量依然上不来,其价格自然就贵了.
所以大家在超市里看到的酸浆,或者“姑娘果”价格才会那么贵,像笔者老家这边超市里的酸浆,就卖到了40元一斤,说它是稀罕水果一点都不为过。
酸浆不仅能作为水果来吃,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还是加工饮料、果酒等饮品的好原料,若是能将其相关产业发展起来,相信农民们还是很愿意种植的,至少能赚钱啊,这样也能让市面上的酸浆价格降下来一些,大家就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酸浆了。
当然,若是你觉得市面上的酸浆太贵,也可以去农村野外采摘,酸浆的果期在6月到10月,马上就快到了采摘期,大家也可以去野外挖些野生酸浆的植株,或者在网上买种苗回来自己种植,基本上当年种植当年就能结果实的,还是挺划算的。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酸浆吗?你觉得酸浆好吃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