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30几度的天气,怕菜园子里种的菜被晒蔫儿了,于是一大早就爬起来去菜园子浇水。丢通到井里打水,泼水一气呵成,浇着浇着发现南瓜藤子上有几个小黑点,蹲下去一看,呵,好家伙,是几只臭屁虫。
说实话,笔者打小就讨厌这种小虫子,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害虫,会趴在蔬菜及其他农作物上吸食农作物的浆液,有时还会将蔬菜叶子咬出很多缺口来,让蔬菜及农作物生长不良,但要我抓它,打死不干,不然手上就会奇臭无比,那臭味洗都洗不掉,还好几天都散不去,所以笔者儿时那会就最讨厌它了,直到如今自己也有孩子了,依旧很讨厌它。
(南瓜藤上的臭屁虫)
但不得不说的是,臭屁虫虽然让人很厌恶,可它如今的价值却极为珍贵,在市场上常常卖到千元一公斤。那么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种碰一下奇臭无比,让很多人都讨厌,但价值却极为珍贵的臭屁虫。
臭屁虫是什么?
臭屁虫其实是我们这边的地方叫法,它的学名叫做“瓜黑蝽”,兜蝽科属瓜蝽属下的一种小昆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其本身的个头不大,一般只有成年人的指甲盖大小,整体形状如水龟。
(捉到的臭屁虫)
但别看它小,危害却不小,在春夏时节,瓜黑蝽就喜欢趴在各种蔬菜及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也会咬食蔬菜及农作物的茎叶。尤其是葫芦科作物,如各种瓜类的南瓜、冬瓜、西瓜、丝瓜、水瓜等,是它主要的寄主植物,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也算是农村的不大不小的害虫了。
当然,它让人讨厌的地方并不在于此,毕竟瓜黑蝽不像蝗虫那样成群结队的出现,通常都是几只几只的出现,它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一不小心碰到它,它便会放出一股奇臭无比的气体来,让人避而远之。
(野外的九香虫群)
而如果不幸被这股臭气沾染到手上或者衣服,又或者身上其他地方,那么你就惨了,因为这臭味洗都洗不掉,并且好几天都不会消失。
笔者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母亲去地里干活,就不小心碰到了瓜黑蝽,搞的手上一股恶臭味,到哪都带着这股味道,还被班里的小朋友们笑了好几天,所以笔者相信,绝大部分朋友应该跟我一样,对瓜黑蝽特别讨厌。
而瓜黑蝽也因这一特性,便在民间有了“臭屁虫”、“臭大姐”、“打屁虫”、 “臭板虫”、“屁巴虫”等臭名。
(瓜黑蝽的行情)
臭屁虫的价值
然而很多朋友想不到的是,这瓜黑蝽虽然讨厌,但价值却是极高的,甚至可以说极为珍贵,因为在如今的市场上,瓜黑蝽的价格都贵到了1300到1400多元一公斤了,这不禁让人好奇,它到底有啥价值呢?
其实瓜黑蝽的价值主要有2点,吃和药用。这里肯定有朋友会好奇,这种臭虫子还能吃?对,能吃,而且它吃起来的味道还相当的不错。
作为食物和药材,瓜黑蝽一般被称作“九香虫”,至于为何叫这样一个名字,其实和它最早的用法有关,据说在东汉末年时,战争连绵不断使得民不聊生,百姓食不果腹,好多人都得了严重的胃气痛。
(麻辣九香虫)
名医张仲景发现瓜黑蝽可以用来治胃气痛,于是就用它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张仲景把这种奇特的药材记录下来时,发现民间都叫它“臭屁虫”,这个名字太难听,张仲景不想用,于是就把它叫做了“酒香虫”,因为当时这种臭虫子用酒和火炮制之后,不仅治病的效果很好,吃着还挺香的,所以就叫“酒香虫”了。
这味良药也就这样被一直流传了下来,或许是“酒”和“九”读音一样吧,在民间传着传着就成了“九香虫”了。
(炮制成药材的九香虫)
至于瓜黑蝽的具体药用价值,在各类医书中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写道:“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简单的来说,就是瓜黑蝽有着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的作用。
至于瓜黑蝽为何这么贵,一个是目前它在农村地区也不常见了,而养殖的虽然有,但产量一直不是很高,市场供不应求,二个是瓜黑蝽个头小,一公斤得要百多只,价格自然就贵了。
这里要说明点,这里说它价值珍贵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养殖,因为瓜黑蝽并不是那么好养殖的,一不小心还很容易亏本,仅是让大家了解它的价值而已。
各位朋友,你们讨厌瓜黑蝽吗?你了解它的价值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