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咬作物根叶,过去见到就踩死,如今百元一公斤,不少农民抢着捉



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却是夏熟作物以及夏季蔬菜生长的旺季,而这个时候也正是许多害虫活动的高峰期,所以农民们为了保证作物和蔬菜的产量及品质,不得不去田间地头除害虫,因而对于这些害虫也是痛恨不已。
不过,随着如今农业技术的进步,这些害虫的危害相对来说也是越来越小,不过依旧有不少农民顶着烈日去田间地头捉害虫,这倒不是专门去除害,而是去捉这些害虫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因为有一部分害虫本身也是很有价值的,而随着如今的开发,使得它们身价倍升。
本期笔者就给大家介绍这么一种害虫,它专咬作物根叶,过去见到就踩死,如今百元一公斤,不少农民抢着捉。

(正在钻土的蝼蛄)
专咬作物根叶的“土狗”
这种害虫在我们这里被叫做“土狗”,不过它可不是咱们日常见到的土狗,而是一种很小的昆虫,但危害却不小。
土狗的学名叫做“蝼蛄”,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的昆虫,一般体长在3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为茶褐色,有4条腿,看起来如同以前农村地区养的土狗,故而就有了“土狗”的叫法。
不过,蝼蛄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个地区,因而除了“土狗”的俗称外,还有蝼蝈、螜、天蝼、蝚、蟪姑、蝼窒、蟓蛉、杜狗、杜蛒蛞蝼、炙鼠、津姑、蝼蜮、仙姑、石鼠、硕鼠、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拉蛄等叫法。

(正在咬食作物根茎的蝼蛄)
别看蝼蛄长得小,但对农业的危害却不小。蝼蛄一年的生活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冬季休眠、春季苏醒、出窝迁移、猖獗危害、越夏产卵、秋季危害,其中后面3个就会对农业造成危害。
先说猖獗危害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5月下旬,也就是蝼蛄的若虫和成虫经过越冬,开始出来大量取食,以满足之后产卵和生长发育的需求。
而蝼蛄的食性很广,但它吃的基本上都是农作物,如菊科、藜科和十字花科等多个科的植物,蝼蛄不仅会采食这些作物的叶片,还会啃咬根和茎,从而造成作物“缺苗断条”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者直接枯死了。

(蝼蛄的若虫,看到了吗?在那里咬食根部)
越夏产卵一般发生在6月到8月,对作物危害不大,但蝼蛄产卵时都会潜入地下,将卵产在作物根部附近,同时还会将作物根部附近掏空,从而对农作物造成间接的危害。
经过越夏产卵,到了8月、9月时,蝼蛄越夏的成虫和若虫又从土里爬出来进行取食补充营养,为越冬做准备,这次的危害比猖獗危害阶段更严重,极容易导致作物直接枯死。

(捉了一只蝼蛄)
简单来说,蝼蛄的危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即间接危害和直接危害。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咬食植物幼苗的根和嫩茎;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在土下活动开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干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断垄,育苗减产或育苗失败。
在过去的农村里,蝼蛄算是夏季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昆虫了,一旦大面积发生,就会直接造成作物倒伏、枯死,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那个时候农民们对蝼蛄十分讨厌,每年一到5月蝼蛄将要越冬成功时,就会去田间地头将其清除出来,然后直接踩死。

(制成药材的蝼蛄)
蝼蛄的价值
蝼蛄虽然是一种农业害虫,但它也有着自身的价值,那便是可以药用。其实据文献记载,蝼蛄是我国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动物药,最早在汉代时就已有应用了,在《别录》中就有记载:“蝼蛄生于东城平泽,夜出者良,夏至日取,暴干。”在《弘景医案》也有记载:“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
而在现代研究发现,蝼蛄确实有着不错的药用价值,因而在临床上常用于大小便不通、水肿、肝硬化腹水症等问题。
而除了能够药用,蝼蛄还是一种可食用的昆虫,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广西、广东一带,就有食用蝼蛄的习惯,据说蝼蛄可以炸、煎、煮、蒸,味道十分不错,不知道是否有朋友吃过。

(油炸蝼蛄,据说很好吃)
蝼蛄有价值,自然就有市场了,但由于它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在长期的防治当中,让其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因而不足以供给市场,所以也使得它成为了一种比较稀罕的药材,目前的行情价格也比较高,一般在百元一公斤左右。
也是因为价格比较高,市场需求也大,因而近些年每到蝼蛄活到的季节,就有不少农民朋友去田间地头抢着捉它,好赚些额外收入。

(蝼蛄目前的市场行情)
其实,随着蝼蛄的价格不断升高,近些年蝼蛄的人工养殖也逐渐兴起了,成为了一个比较人的昆虫类养殖项目。不过笔者可不建议大家养殖,目前蝼蛄的养殖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其市场价格虽高,但还不是很稳定,养殖的风险还是很高的,大家可以先了解下这种药用昆虫,或许以后市场稳定了可以养殖。
各位朋友,你们认识蝼蛄吗?你觉得它未来会有市场前景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