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和吉利两代自主一哥都在代工?中国汽车怎么了



提起汽车代工,从来都是尾部车企为了自救,无可奈何的最后选择。而今奇瑞和吉利都开始为其他车企代工,难道两代自主一哥都在展开自救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尾部车企为了自救才代工?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黄金年代,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成立,依靠模仿起家。大浪淘沙之下,很多尾部车企陷入破产危机,为了自救,无奈之下干起了代工业务。海马汽车江河日下之后,在2017年9月份开始给小鹏汽车代工;走投无路的长江汽车,为了自救也选择给零跑汽车代工;还有江淮汽车也在车辆销量萎靡的情况下,做起了蔚来的代工厂。由此可见,代工是走投无路的尾部车企,为了自救而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

2、两代自主一哥也代工?
但是如今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奇瑞和吉利两代自主一哥,都开始给其他车企的做代工。工信部最近公布了一批新车信息,其中就有此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鲁汽车、瑞腾汽车旗下的产品。齐鲁汽车的新车为costin EC1,定位是类似于奇瑞小蚂蚁的微型电动车。瑞腾的新车为RT1,定位是类似小鹏P7的中型电动轿车。上述两个品牌旗下的新车,均由奇瑞新能源代工生产。

吉利走上代工之路,要比奇瑞早得多。今年1月份,李书福大刀阔斧,在三天之内宣布与百度和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市场分析,上述的合作之中,吉利都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担当的是“制造”的角色。换而言之,未来百度汽车和苹果汽车,大概率是在吉利的工厂制造出来的,吉利成为“代工者”。从吉利到奇瑞,两代自主一哥,为何都“沦落”为其他车企的“代工”工厂呢?

3、代工是个双刃剑?
代工,对于奇瑞和吉利来说,肯定是有益处的。其一,缓解过剩的产能,释放经营资金压力。吉利这些年在全球买买买构建了庞大的体系,奇瑞销量长期不振,两者都有产能过剩的压力。其二,吉利和奇瑞在新能源汽车新时代,均马前失蹄了。给其他造车新势力代工,可以一定程度上补齐两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其三,依托SEA浩瀚架构平台,吉利和奇瑞利用这样的代工利器,未来或将扮演新能源行业底层架构提供者的角色。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汽车行业产业链太长,产品细分区别太大,复杂的业态,注定了汽车不像手机行业那么容易标准化。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复刻富士康在手机代工领域的传奇。更何况,就算是勉强成为汽车代工的富士康,那又怎么样呢?代工行业终究利润薄弱,只是一个“工具人”,汽车代工始终是拿重资产赚小钱,将之作为扩大业务范围“尝试”的短期行为还可以,如果一个车企将之作为主业,肯定是得不偿失。

而且,代工是个双刃剑,奇瑞和吉利需要在自有品牌和代工品牌之间找到平衡。代工做不好,吉利和奇瑞会亏钱,如果做得太好,那么也容易被贴上代工车企“标签”,这样就可能给吉利和奇瑞旗下自有的汽车品牌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零跑之长江、蔚来之江淮、小鹏之海马,都是如此。最好的结果,吉利和奇瑞发展成为模块化造车平台为基础的代工方式。但对于这两个自主一哥来说,做大做强自有汽车品牌,终究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