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级对手,胜出的关键在于上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35卷,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红陽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父内敬惮之,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已不得肆意,复令光奏立罪恶:“前知定陵侯长犯大逆罪,为言误朝;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红陽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虽已不在官位,但王莽因他是叔父的缘故,内心对他又尊敬又忌惮,害怕王立在太后面前可以从容谈论朝廷政事,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就又让孔光弹劾王立的罪恶说;“从前,王立明知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为他辩护说情,贻误朝廷。以后,又提议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为皇子,大家都说:‘吕氏跟少帝的局面要再度出现。’天下人对他的动机纷纷表示怀疑,使他难以向后世交待,完成辅立幼主的功业。请求遣送王立回封国。”太后不同意。王莽说:“现在汉王朝已衰落,连续两个皇帝都没有子嗣,太后独自代替幼主主持国政,实在令人畏惧。即使勉力做到公正无私,先为天下着想,仍然恐怕人心不服。现在因为私人亲情而反对大臣的建议,这样一来,群下将倾轧作恶,祸乱将由此而起。最好先暂时让王立返回封国,等局势安定后,再把他召回。”太后不得已,只好遣王立回封国。王莽胁持上下的手段,都类似于此。
【解析】
王莽上位,把该处理打压的人弄了一遍后,又把目光对准了红阳侯王立。
按理来说,这个王立是王氏外戚中人,又是王莽的叔叔,且应该关系不错、立场一致,不至于要被王莽处理。
可是从材料中来看,王立被赶回封地,几乎就是王莽在策划。
这就不得不说说王莽在这件事上不但有极高政治敏感度,更有不错的手腕。
1.潜在的权力威胁。
王氏外戚现在王莽当权,但按照之前传统是王氏一代,即太皇太后王政君兄弟一辈担任大司马。
王立就是王政君兄弟中所剩无几的那一个,而且王政君和王立关系还不错(材料中的“太后不听”、“太后不得已”可看出)。
可以这么说,王立也有资格担任大司马,甚至搞不好论资排辈比王莽都更有资格。
这就材料中“莽以诸父内敬惮之”的含义。
敬,因为王莽立的人设就是仁孝,侍奉叔父如父亲。
惮,因为王立对王莽的权力形成威胁,威胁到王莽大司马的位置归属。
退一步来说,就算王立无心大司马之位,其存在也会让王莽如坐针毡。
这就是材料中的“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已不得肆意”的含义。
王立与王政君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其能够直接与王政君沟通,但内容王莽无法控制,天知道王立说一些什么,会不会给王莽一些负面影响。
2.对于王立处理的难题
所以,对于王立必须要处理,而好处也有三方面。
其一,一旦王立被赶走,王莽的大司马之位就稳了,基本上无人可竞争。
其二,王立的离开,让王政君只得依靠王莽一人,权力更加集中。
其三,把王立赶走,有利益与王莽架空王政君,完成窃权。
但是在处理王立的问题上,王莽并不如对付其他人一样,直接开火弹劾。
一方面,王莽的人设注定了他对叔父要如同父亲一样。
因此,王莽自己就不能出面弹劾,而且一旦有弹劾王莽还得护着王立。
所以,不管怎么挑错,王立都不能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另一方面,王立有王政君护着,与其说是对付王立,倒不如说是如何劝说王政君。
这事的难度不小。
3.试探与挖坑
看王莽之前对付那些政见不合者的手段,通常都是让别人出面弹劾,让王政君在下令,而他则并不露出倾向。
同样在对付王立一事上,王莽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
孔光,三朝老臣具有威望,之前发动弹劾都是孔光操作的,且次次成功,这次也不例外。
一顿通操作下来,对王立一通诛心和翻旧账,要求将其回到封地。
并且把搬出了”吕氏少帝复出“这事来做类比,言外之意就是,这事要是成了王政君就是吕后。
有汉一代,甚至于后世,对于吕后的评价都不是太好。
孔光这话其实就有极其诛心了,要是不处理王立以表心迹,那么王政君就是有相当吕后第二的意思。
这里算是给王政君挖了坑,但也给王政君留个填坑备选,王立。
当然,这都是王莽的试探性攻击,能一次把王立搞走最好,不行那就由王莽来补刀。
4.补刀
就如之前说的,王莽的人设注定了他的行为模式。
他不但不能弹劾王立、说起坏话,而且还得为王立转圜一二。
面对孔光弹劾的不奏效,王莽必须出来补这个刀,或者说表态让王政君安心。
因此王莽对王政君一番劝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时局艰难,太后也不容易。
其二,如果不处理王立,恐怕会留下一个极坏的榜样(这也是在暗合之前提到的“吕氏少帝复出”),同时更表示如果不处理王立,压力将会集中字王政君身上。
其三,给台阶,表现在先让王立受委屈,安抚一下众人,等风头一过再招回来。
三招下来,算是让王政君动心了。
毕竟,从最后王政君在王莽篡汉中的表现来看,她老人家还是对夫君(汉元帝)留下来的江山还是有一定责任心的。
所以三个方面从公私角度都给了王政君让王立回到封地的理由。
王立回封地已成定局。
【闲扯】
严格来说,王莽的套路并不在于他怎么做的,而在于他的切入点极其刁钻。
对于王政君来说,王莽、王立都是王家人,并不希望看到两人出现矛盾。
但是对于权力、利益的矛盾天然存在,注定必定要有一人离开。
因此,王莽的切入点的核心,真正在于站在王政君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其利益作为攻心的点,成功地撬动了王政君。
王莽对王立这事,放在现在的职场中也是如此。
下属之下斗来斗去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斗得再激烈最终裁决在领导手中。
或许下属双方各执一词,都能说对方怎么滴不是个东西,但是在领导看来,不在乎。
领导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是否会受损。
所以,结合起来,想要瓦解另一个,切入点并不是对方错了什么,而是他的存在、行为对领导的利益威胁。
卡住这一点,基本上就赢定了,届时不是你在和他战斗,而是上级在和他战斗。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