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获得一个人的好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请听题:如何持续获得一个人的好感?
《走向共和》第一季开面是这样的画面。
李鸿章李中堂一边吃着鲈鱼,一边听着下属请示汇报政务。
北洋水师丁汝昌催要军费、日本政府制定清国策、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出铁、英国人询问军舰款项,都没让李中堂停下吃鱼的嘴。
当听到要送给慈禧会说话的鹦鹉生病时,李鸿章惊了,惊到说不出话。
堂堂大清汉臣第一人,居然因为一只鹦鹉而吓得如此?
无他,因为李鸿章知道,他的权力来自于慈禧,只要能够持续获得慈禧的好感,那么他的这个李中堂就稳如泰山!
同样的事,历史会不断重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两千年前的王莽同样也面临此问题。
《资治通鉴》第36卷,汉纪二十八,汉平帝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

清异己、立皇帝、掌朝政、培党羽,王莽在一系列操作后已经权臣之路走了99%,剩下1%在太皇太后王政君这里。
对于王政君,王莽想必是又爱又恨。
爱,因为她老人家长寿,熬死了元帝、成帝、傅太后、哀帝,所有能压在他头上的人都没了,王政君是天下最大的。
只要王政君不死,王氏家族的权势就永远不会消失。
恨,因为王政君虽然无欲无求,但很多事情还是拎得清,王莽想搞的一些事,甚至更进一步,绕不开王政君,就好比王政君此时是王莽的嚼头、刹车片。
最关键的是,王莽的权力来源于王政君,只要王政君一开口“王莽你别干了,赶紧回老家”王莽想不答应都不行。
所以,这老太太得好好地哄着,让其对王莽的好感一直满格。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老太太长居宫中,又没啥权力欲望,吃喝玩乐也都见过市面,要从这些俗事上下手怕是没啥效果。
还有什么是老太太没有体验过的极致享受?
有!虚荣心!
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所至属县,辄施恩惠,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
为了哄老太太,也为了让老太太有点事做不至于一天到位盯着王莽。
王莽让老太太经常巡视周边,接见孤寡、老弱、贞妇,每见一次就大把撒币给福利,花钱如流水一般。
老太太享受过人间富贵,又在宫中成天被各种吹捧,但他哪享受过这种被底层穷苦百姓真诚的爱戴、敬仰,瞬间沦陷,乐在其中。

让老太太有点事做还不够,最多是转移注意力。
王莽又把目光看向了老太太的身边人。
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一句话: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想要让老太太觉得王莽不错,必须要让老太太身边的人参与进来说王莽的好话。
莽复以所益纳征钱千万遗太后左右奉共养者。
莽虽专权,然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数。
白尊太后姊、妹号皆为君,食汤沐邑。
太后旁弄儿病,在外舍,莽自亲候之。
就冲这些,王莽算是下功夫到了极致。
王莽銮尊降贵对老太太身边的侍者、说得上话的关键人物极其上心,又是送钱,又是寻医问药。
王莽是大司马,又是老太太的侄子,手握天下权,生杀予夺、贵不可言,对他们这些下人却如此关心,试问哪个不是受宠若惊、感恩戴德。
至于老太太的姐妹给爵位、食邑那就更不在话下,毕竟这些人和王莽也沾亲带故。
这些人得了王莽的好处,自然是一个劲地在老太太面前说王莽的好话。
久而久之,这不自然就是越发觉的王莽不错嘛。

要说王莽的手段,也并不高明,但是胜在实用。
照这样学自然是学不会,思考其中原理,再加以提炼还是可以的。
咱们先来说一说,对于一个人的好感,咱们是如何判断的。
这个其实要分三个方面。
其一,关于这个人信息的收集,信息是一切判断的基础。
信息获得后,一部分会进入下一步进行自我思考判断,另一部分会直接承接信息的结论。
比如,王莽把老太太身边都拉拢说好话,即是信息来源,又是结论。
套用到实际就是把目标身边一切能说的上话的人进行拉拢,形成信息茧房。
其二,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信息收集到之后,我们基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经历、阅历、偏好、习惯等等会去分析信息,最终得出关于这个人的结论,或好或坏。
其三,契合度。
所谓好感,是对方对于我们自己的契合度,有共性、一致性、共同语言、经历、高密度交集等等就是契合度高,自然有好感。
而提高这方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起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能让对方快乐的事情。
一方面,这种契合度高会产生,另一方面在共事的过程中,这些产生的快乐会因为事情而转嫁到人的身上。
那么如何用?
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思考,其实话到这里已经很明了了。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