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6卷,汉纪二十八
汉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
【原文】
是岁,尚书令颍川钟元为大理。颍川太守陵陽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颍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罢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诩至,拜为美俗使者;徙陇西太守何并为颍川太守。并到郡,捕钟元弟威及陽翟轻侠赵季、李款,皆杀之;郡中震栗。
【译文】
本年,尚书令颍川人钟元,被任命为大理。颍川太守陵陽人严诩,当初,以对父母的孝顺行为而被推荐当官,他把掾、史等属官当作教师或朋友,遇到过错,就关起来门来,自我责备,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后来,郡中大乱,王莽派使节征召严诩,郡府官吏数百人,设宴给严诩饯行,严诩坐着以手按地大哭,官吏们说:“朝廷征召明府君,这对明府君来说是一件喜事,不应该这么悲伤。”严诩说:“我为颍川人悲伤,岂是为我自己忧愁?我因为柔弱的原因被调走,必选强硬猛烈的人代替我。代替我的人到了,必然有人身死,所以我才悲伤。”严诩到了京师,王莽任命他当美俗使者,改任陇西太守。何并接任颍川太守,他一到任,就逮捕钟元的弟弟钟威及陽翟侠士赵季、李款,一齐诛杀,全郡深为恐惧。
【解析】
上面这段很有意思,要结合《汉书》何并的那一篇来看。
西汉末年的地方格局,中央影响力已经大不如汉武时代,地方豪强、士绅把持地方影响力,土地兼并也大肆横行。
朝廷官员到地方如果想要干得平安,少不了联合地方豪强来治理。
而任何一个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人员地缘格局中基本上都秉持着,顶层外派加本地,中基层绝大多数是本地,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政治平衡。
颍川太守陵陽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自责,终不大言。
所以,时任的颍川太守严诩,相对颍川来说是地地道道的外地人,在本地没有势力,必须要联合这些当地人。
而这些所谓的掾、史基本上就是当地人担任。
而颍川这个地方,看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出现过赵广汉、黄霸治理颍川地区的记录,都说明颍川这个地方,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地方势力极强,十分难管。
再看时任颍川太守严诩的做法“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自责,终不大言。”
说白了就是不想得罪人,所以才去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妥协的态度。
而正是这种态度某种程度上是对颍川地方的放任,导致诸多问题的爆发,更直接导致朝廷方面的不满。
严诩调走,何并顶替。
再说说何并此人,他来颍川之前,当的是陇西太守,颇有威名。
陇西这个地方接近羌胡,民风彪悍,经济又不太好,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治理这种地方更是头大得很。
而何并能在这种地方打出名声,就相当于斗地主你给人家一手杂牌还打赢了,足以说明何并很有本事,以及朝廷中有人支持。
而何并的本事是什么?这个要相对严诩来说。
严诩是妥协,那么何并就是刚猛。
这也是为什么严诩走的时候,会对送行的颍川地方官员说这样一番话的缘故。
毕竟,严诩和何并都是同个级别的官员,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息收集,知道这号人物是个什么样,在对比一下自己当前的处境,不难发现朝廷用他换自己是存了什么样的心思。
对严诩的不满,不光是人,更是其执政方针的不满,所以何并的到来必定是要拨乱反正、矫枉过正,如此转变之下,那些地方势力能有好果子吃?
话是这样说,但何并到来也并不是说乱打一气,还是颇有章法,上面材料没写,汉书中提到,而且还隐去其中关键一段,即开头十个字“尚书令颍川钟元为大理”
这个大理其实就是廷尉,汉代九卿之一,负责司法方面事务,责权不小。
而颍川钟元这四个字足以说明很多东西,钟元在朝廷当大理,地方老家他的家人少不得借其势力来兴风作浪。
如果不看《汉书》隐去的那一段,很容易以为,何并上任拿人开刀立威,钟元的弟弟钟威,就是典型杀鸡儆猴,而且这只鸡身价、身份还挺高。
实施情况并不是如此。
何并到任,对现状有调查,他把结果给到钟元手上,并且释放了十分积极的信号,表示钟威犯的事在大赦前可以不追究,但是我刚到任还请给个面子,多多帮衬。
钟元见此,知道如果自己不给面子,何并把事情捅到朝廷自己这个大理算是到头了,再加上何并到任颍川是朝廷意志,更有人支持,钟元无能为力对抗不了,更何况人家何并给足给了面子。
以钟威的问题作为棋子,何并算是通过钟元达成了某种利益交换,钟元或钟家帮何并在颍川干好,而作为颍川地头蛇的钟家能够继续确保当前利益,并成为地方与何并沟通的中间。
于是在汉书中就有了这样一句:
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意思就是,别来颍川就不止处置你,可以说面子给的十足。
但相对另外两个轻侠,说白了就是黑恶势力团伙头目,又不一样:
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
两相对比足以说明何并不是蛮干,知道看人下菜碟。
至于为什么最后为什么钟威的弟弟最后还是死了,汉书中还是有记载。
钟威不听钟元的话,停留在雒阳,被抓了杀掉。
这个就是早就给你机会了, 自己不中用也怪不得别人。
再来看,何并的操作其实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立威,轻侠赵、李不过是小菜,不值一提,核心关键是钟元的弟弟钟威。
选择以钟威作为切入点其实有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钟元此时在任朝廷,权威不小,如果钟元能够服气不说话,那么颍川的确其他的豪强自然也都不敢出来造次,同时更能体现何并朝中有人支持。
其二,钟威担任君掾,有不法行为,整他是有理有据。
其三,前任郡守严诩的性子软弱,少不得受欺负,而钟威的哥哥钟元在朝廷当大官,背后有人也自然对严诩未必有好脸色。
因此,在汉书何并对于处置这三人时,有这么一句话“三人非负(欺负、辜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
这话属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打钟威的“板子”其实就是在告诉这些地方官吏,我何并不是严诩这么好欺负,谁要敢动试试,我弄死他。
【闲扯】
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立威,深入去说这个东西,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不是立威,就要挑那些有背景、有势力,影响力大的那只鸡来个杀鸡儆猴。
诚然道理是如此,做起来却要考虑你蛮干一番后果是不是你能承受得起?
如何并如果不和钟元沟通,直接上任就把钟威给宰了,结果是一样,但钟元绝对要报复何并,而地方势力也会在钟元的鼓动下不停给何并使绊子、撂挑子,这就彻底脱离了何并的初衷。
所以讲,看人下菜碟。
对于那些有背景关系的,可以拿来杀鸡儆猴,但这种更多是敲打,让其配合,联合演戏,就好比让子弹飞里面说的,“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一般情况下,讲到位,懂得自然都懂,生意嘛,不寒碜。
对于那些没关系,那就直接合理合规的办他,尤其是那些过分的搞得天怒人怨的,更是直接狠狠地办,还能顺带收一波人心呢。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